槟城福建话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
庇能福建話 | |
---|---|
Pī-néeng Hok-kiàn-uā(台罗字) Pī-nɛ́ng Hok-kiàn-oā (白話字) Hokkien Pulau Pinang (馬來語)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 ![]() |
区域 | ![]() ![]() ![]() |
母语使用人数 | 1,824,741(日期不详) |
語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無 |
管理机构 | 無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nan |
槟城福建话(POJ:Pin-siâⁿ Hok-kiàn-ōa),又稱庇能福建话[1](POJ:Pī-nɛ́ng Hok-kiàn-ōa),是闽南语在馬來西亞槟城的变体。
檳城福建話源自漳州府海澄縣三都(今廈門市海滄區三都),受马来语、英语、淡米尔语、潮州话、粵語以及少量泰语的影响而演变成的。此外,槟城福建话也保留了一些已失传的闽南语词汇。檳城附近的州屬,如吉打、霹靂和玻璃市亦使用著相似的閩南語方言,統稱北馬福建話。某些語境下,檳城福建話就是北馬福建話的代名詞。
與泉州話的區別[编辑]
槟城福建话具有不少漳州話特色(尤其是南漳),以下是幾個明顯與泉州話不同處(以下省略聲調):
- 使用[ũ̯ĩ],而偏泉片福建話則使用[ŋ̍];例:門([mũ̯ĩ])、飯([pũ̯ĩ])、酸([sũ̯ĩ])。
- 使用[ɛ]、[ɛ̃], 而偏泉片福建話則使用[e]、[ĩ];例:家([kɛ])、蝦([hɛ])、生([sɛ̃])。
- 使用[o̯e],而偏泉片福建話則使用[e]或[ə];例;火([ho̯e])、未([bo̯e])。
- 使用[e],而偏泉片福建話則使用[o̯e]或[əe];例:地([te])、細([se])。
- 使用[o̯a],而偏泉片福建話和北漳州話則使用[o̯e];例:話([o̯a])、瓜([ko̯a])。
- 使用[ĩ̯ɔ̃](在檳常為[ĩ̯ãũ̯]),而偏泉片福建話和北漳州話則使用[ĩ̯ũ];例:羊([ĩ̯ɔ̃])、丈([tĩ̯ɔ̃])、想([ɕĩ̯ɔ̃])。
- 宕攝字裡,漳州話用[i̯aŋ],泉州話使用[i̯ɔŋ],而檳城福建話則混著使用;例:上([ɕi̯aŋ])、香([hi̯aŋ])。
- 日母字使用[z]、[ʑ],而偏泉片福建話則使用[l];例:入([ʑip̚])、熱([zo̯aʔ])、日([ʑit̚])。
- 使用漳州話發音;例:糜([mõ̯ãĩ̯])、先生([ɕinsɛ̃])。
- 使用漳州話詞彙;例:挑羹([tʰi̯au̯ki̯ɔŋ])。
注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王桂蘭. 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研究 (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論文 (学位论文). 20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04).
参閲[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Penang Hokkien Podcast 檳城福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北馬、檳榔福建話仒聲調〉
- 讲福建话运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槟城福建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