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於埃及和敘利亞的征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法國於埃及和敘利亞的征戰
法國大革命戰爭的一部分
金字塔戰役尼羅河河口海戰開羅暴亂第一次阿布基爾戰役第二次阿布基爾戰役亞歷山大港戰役French campaign in Egypt and Syria
关于该图像

從上至下、左至右為:
金字塔戰役
尼羅河河口海戰
開羅暴亂英语Revolt of Cairo
第一次阿布基爾戰役英语Battle of Abukie (1799)
第二次阿布基爾戰役英语Battle of Abukir (1801)
亞歷山大港戰役英语Battle of Alexandria (1801)
日期1798年7月1日 - 1801年9月2日
3年2个月又1天
地点
结果

英國-鄂圖曼聯軍勝利

参战方

 法蘭西帝國

 奥斯曼帝国


 大不列顛王國  联合王国[1]
指挥官与领导者
 拿破侖一世
 讓·克勒貝爾英语Jean-Baptiste Kléber 
 托馬斯·杜馬英语Thomas-Alexandre Dumas
 雅克·梅努英语Jacques-François Menou 投降
 讓·拉納
 路易·德賽
 若阿尚·繆拉
 路易·尼古拉·達武
 讓·拉普
 瑞内·薩瓦裏英语Anne Jean Marie René Savary
 讓·安東尼·福爾迪英语Jean-Antoine Verdier
 讓·雷尼爾英语Jean Reynier
 路易斯·安德烈·伯恩英语Louis André Bon 
 讓·巴蒂斯特·貝西埃
 科森·德·多馬丁英语Elzéar Auguste Cousin de Dommartin 
 馬克西米連·卡法雷利英语Louis-Marie-Joseph Maximilian Caffarelli du Falga 
 讓·巴普蒂斯·皮列英语Jean-Baptiste Perrée
 查爾斯·杜古瓦英语Charles Dugua
 馬丁·杜比英语Dominique Martin Dupuy 
 布盧埃·德·愛噶利爾英语François-Paul Brueys d'Aigalliers 
 皮埃爾·查爾斯·維爾納夫
 奧拉斯·塞巴斯蒂亞尼
 查爾斯·路易·拉薩爾
 歐仁·德·博阿爾内
 路易·波拿巴
 熱羅德·杜洛克英语Géraud Duroc
 約瑟夫·蘇爾科斯基英语約瑟夫·蘇爾科斯基 
 路易·佛萊恩英语Louis Friant
 塞利姆三世
 尤索夫帕夏英语Kör Yusuf Ziyaüddin Pasha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雅扎帕夏英语Jazzar Pasha
 阿都拉帕夏英语Abdullah Pasha al-Azm
 穆拉德貝伊英语Murad Bey
 依布拉欣貝伊英语Ibrahim Bey (Mamluk)
 阿布達拉貝伊英语Abdallah Bey 處決
 海伊姆·法爾希英语海伊姆·法爾希
 拉爾夫·阿伯康比英语Ralph Abercomby 
 戈登·德拉蒙德英语Gordon Drummond
 山姆·格拉漢英语Samuel Graham
 約翰·摩爾英语John Moore (British Army officer)
 喬治·拉姆齊英语George Ramsay, 9th Earl of Dalhousie
 約翰·赫利·胡特秦遜英语John Hely-Hutchinson, 2nd Earl of Donoughmore
 威廉·貝雷斯佛德英语William Beresford, 1st Viscount Beresford
 悉尼·史密夫英语Sidney Smith (Royal Navy officer)
 霍拉薛·納爾遜英语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
 安東尼·德·菲利普英语安東尼·德·菲利普
兵力
40,000+(陸軍)

奥斯曼帝国:220,000

  • 埃及:80,000
  • 罗得岛:20,000
  • 叙利亚:20,000
  • 东方:30,000
  • 第二次入侵埃及:60,000
英国:30,000

法國於埃及和敘利亞的征戰 或稱 埃及戰役(法語:Campagne d'Égypte,阿拉伯语:الحملة الفرنسية على مصر‎)指的是1798年至1801年期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远征奥斯曼帝国辖下的埃及的军事行动,后来战火烧至叙利亚。法国东方远征军由拿破仑率领,攻打当时属于奥斯曼帝国辖下的半独立政权埃及。法军占领埃及之后,受到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联合进攻,最终不得不放弃埃及。

经过[编辑]

1798年,拿破崙被任命為東方遠征軍總司令,5月出征埃及,希望藉此切斷英國印度紅海生命線,進而擴張向東方的勢力。他避開了強大的英國艦隊,橫渡地中海,以無比的毅力和擾敵戰術,攻得埃及措手不及,並臨時改良作戰方式,以方陣來抵抗埃及騎兵的攻擊,寫下金字塔之戰的勝利,並繼續向敘利亞進攻。此時後方傳來消息,由於督政府貪污無能,民怨叢生,國內政局相當不穩,且第二次反法聯盟也已重新組成,再加上開往埃及的支援艦隊在尼羅河之役被英國艦隊消滅,於是拿破崙只好結束遠征,潛行回國。

文化意義[编辑]

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带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

後來在遠征埃及時,法軍探險隊曾深入金字塔內,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開啟日後考古學對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義貢獻重大。

1809至1822年,法國政府出資出版了在遠征期間收集的各種文物和當地風土人情的資料,名為《埃及記述》,這成為了現代埃及學的濫觴。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801年1月1日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