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C-17环球霸王III
此條目過於依赖第一手来源。 (2015年12月14日) |
C-17 Globemaster III C-17“环球霸王III” | |
---|---|
概觀 | |
類型 | 戰略戰術兩用運輸機 |
乘員 | 机组人员3個 (2個機師,1個装卸长) |
首飛 | 1991年9月15日 |
服役 | 1995年7月17日 |
生產 |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 波音公司 |
產量 | 279架 |
單位造價 | 3.28億美元(2010年) |
現況 | 現役,已在2015年停产 |
主要用戶 | 北約組織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亞 加拿大 科威特 卡塔尔 阿联酋 印度 |
技术数据 | |
長度 | 53.04米(174英尺0英寸) |
翼展 | 51.81米(170英尺9英寸) |
高度 | 16.79米(55英尺1英寸) |
翼面積 | 353平方米(3800平方英尺) |
空重 | 128,100公斤(282,400磅) |
負載重量 | 77,520公斤(170,900磅) |
貨艙容積 | 26.8×5.5×3.8米 可載: 102名步兵(伞兵) 36副担架 54個伤者和医护人员 1輛M1艾布蘭主力戰車、3輛史崔克裝甲車或6輛M1117裝甲車 |
最大起飛重量 | 通常:265,350公斤(585,000磅) 测试:285,770公斤(630,020磅) |
發動機 | 4個普惠F117-PW-100渦扇發動機 |
推力 | 40440磅(180千牛) |
性能數據 | |
最大速度 | 830 km/h(450 kn) |
實用升限 | 13,700米(44,900英尺) |
最大航程 | 4,482 km(2,420 nmi) 10,390 km(5,610 nmi)搭載傘兵 |
翼負荷 | 750公斤/平方米² (150磅/平方呎) |
推重比 | 0.277 |
滑跑距離 | 2317米 (7600英尺) |
波音C-17环球霸王III(英語:Boeing C-17 Globemaster III)是美国麦道公司(現為波音)为美國空軍研製生产的戰略軍用運輸機,同时具备战略战术空运能力于一身的短场起降军用运输机,除美國空軍装备了C-17外,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卡塔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印度和北约重型空運聯隊也有列装。在美國空軍,於2021年已服役26年,總飛行時數超過400萬小時,是一重要的里程碑[1]。
任务
[编辑]C-17全球霸王III是美軍最新型的運輸機,其技術最難之處在於要求具有高度靈活性,同時在戰略戰術兩個不同需求方面,皆必須十分優秀的軍用運輸機,以适应于快速將部隊部署到主要軍事基地或者直接運送到前方基地的戰略運輸,必要時也可勝任第一線野戰戰術運輸和大量空投任務。
特性
[编辑]C-17全球霸王III运输机身长53.04米,机高16.79米,翼展51.81米,最大起飞重量265.35吨。它的設計十分可靠,可在915米长的简易跑道上着陆(使用推力反向器),据美军介绍,符合这种条件的机场世界上有上万个,这将大大加强这种运输机部署的机动性。C-17满载不空中加油的航程为4630公里,空载转场航程8700公里,空中加油后的最大航程11600公里,可以從本土直飛前線,第一時間將來自美國的生活物資送到軍人手中,或從戰區基地直接載運坦克到野戰現場提供火力支援,利用C-17的運輸能力美軍在最艱難的地方也能給予前線部隊最好的裝備、資材、飲食,對於激勵士氣有極大的作用。C-17強大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幫助美軍大幅提高全球空運調動部隊的能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時適應戰略、戰術任務的運輸機。
可靠性和维护性是C-17的兩個主要特點。當今的運輸任務對運輸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都有嚴苛的要求,美國軍方提出至少保證92%的可出勤率,每一飛行小時低於20小時的地面維護,滿負荷任務完成率74.7%,部分負荷任務完成率82.5%,C-17完全能够达到這一要求。1995年7月,C-17通过了美國空軍的可靠性、维护性和有效性評估。C-17的載運量是C-141的二倍,C-130的四倍,C-17的可靠度高达99%,任务完成率為91%;C-17飛行返航後,例行檢修外的額外檢查率2%,而C-5和C-141为40%。
C-17装有四具普惠的PW2040涡轮风扇发动机,美军编号F117-PW-100。此型发动机的前身是普惠公司的PW2037发动机,由普惠公司于1979年12月开始研制,推力170千牛,1983年12月通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证,1984年12月开始装于波音757-200上使用。1988年普惠公司完成推力提升,将推力增加到180千牛,新型号为PW2040,装于波音757-200货运型和加大航程型。1988年12月获得军方认证安装在C-17上,当时此型发动机已累积了数百万飞行小时的使用经验,军用型的反推力装置使气流向上向前喷气,避免发动机吸入地面沙尘碎石,以适应恶劣场地跑道下的起降。C-17的主起落架,左右各一组,每组6个轮胎,前起落架有2个轮胎,一共有14个轮胎。该机最窄可在18.3米宽的跑道上起落,能在90×132米的停机坪上运动。C-17的反向推力装置在飞机静止时也可以启动,可以使飞机在27.5米宽的跑道上完成180°的转弯,也能在倾斜度低于2%的斜坡上后退。
C-17的飛行機組員數為3人(正副駕駛員和貨物裝卸員),减少了人員數量的要求,同時也降低了長期使用的成本和風險。C-17的貨舱尺寸与外形尺寸比C-17大的C-5“銀河”相當。貨舱寬度為5.49米,長26.83米(包括貨艙门部分),高3.8(最高处4.11米)。貨艙寬度可並列3輛吉普車,2辆卡車或一輛M1A2坦克,也可裝運3架AH-64“阿帕契”武裝直升機。貨艙地板由鋁合金纵梁加強,可以承載55噸重的M1主力坦克,有消息說,62噸的M1A2型主力坦克也可承載。空投能力包括空投27,215~49,895公斤貨物,或102個全副武裝的傘兵和一輛M1主力坦克。C-17貨艙門關閉時,艙門上還能再放貨物,承重18,150公斤,相當於C-130全機的裝載量。
C-17的電子設備也十分先進,採用數位航電系統大幅減少機師疲勞和提升飛行安全,系統包括4個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兩個通用電氣公司的抬頭顯示器(HUD)。
歷史
[编辑]发展C-17的时间是美国迄今为止历时最久的飞机研制计划,从1981年麦道公司赢得发展合约到1995年完成全部的飞行测试,一共耗时14年;在发展经费方面,它是美国有史以来耗资第三大的军机,排前两位的是B-2隐形轰炸机和E-3空中预警机,可見這個項目的地位之重。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空军的运输体系是由C-5“银河”、C-141“运输星”和C-130“大力神”构成的。在执行全球空运任务的时候,首先由C-5负责洲际间的远程战略空运,随后转由C-141运输到战场的后方基地,最后转由C-130最终运输到前线。
1980年2月,美国空军提出了C-X重型运输机的需求草案,新的运输机将同时担负起战略运输任务。需求中说明新运输机必需和C-130一样具备短场起降能力;飞机必须可运载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所有装备,包括AH-64阿帕契武装直升机和M1艾布蘭主战坦克。
波音、洛克希德和麦道公司都提出了C-X的设计方案,波音的设计构型是三发动机运输机,洛克希德设计的外型则很类似C-141。1981年8月28日,美国空军宣布最后的决定中选的是麦道公司。同年9月,落榜的洛克希德公司提议重新生产44架C-5B银河,不但交机时间快,也比C-17便宜,这个想法获得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的支持。1982年,美国空军采购了50架重新生产的C-5B,和60架麦道KC-10A加长型双用途加油/运输机,同时为了安慰麦道,空军也拨出部分款项以提前开始C-X的设计工作,并赋予编号为C-17。
1984年C-17完成基本设计,货舱加驾驶舱的全尺寸模型获得空军的好评。1984年9月11日至20日,美国空军由一位现役的运输机装载长,针对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使用需求,进行货舱装载测试。测试装载的物品共有11种组合,典型的装载物組合有:
1985年12月,麦道获得总金额34亿美元的研制经费,C-17进入真正的开发阶段,将制造包括原型机在内的六架全尺寸试验机。1988年4月,C-17的设计超重8.2%,无法满足合约中最大航程的要求。进度的拖延以及性能不足的问题再度引起国会中的反对声,1988年8月,五角大楼不顾国会及部内反对C-17的批评声,坚持此型飞机原定的210架采购计划,但是由于研制计划的拖延,C-17的首次形成作战能力(第一个飞行中队12架飞机正式可执行任务)的日期,由1992年4月延后至1992年9月,后又延至1993年5月,最后又延至1995年1月,比原计划拖延了三年。
1990年由于苏联解体使冷战结束,美军开始了削减计划。多项新机或是昂貴的飛機研制计划被取消或削减:V-22暂停(日後恢復),ATA和NATF计划取消,C-17也难逃厄运,五角大楼在当年4月宣布将C-17的预定采购数量由210架削减到120架。不料,这项决定宣布后几周,就发生了美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沙漠盾牌运输任务,迫切需要战略运输的能量。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鉴于美军的空运能量确有不足,国防部在检讨报告里建议国会能批准增加采购60架,使机队总数达到180架。2004年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国空军再次向国会提出提出再增加40架的拨款,这样就使总采购量达到220架,超过了五角大楼最早的采购计划。
1991年8月,美国空军第一个C-17运输机中队,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空军基地的第437联队第17运输中队的飞行员开始接受C-17模拟机的飞行训练。1993年5月,第17中队接收第一架C-17。
2010年美国一架C17在阿拉斯加发生空难。
2011年,波音宣布產量由每年16架減少到10架,以爭取時間尋找海外買家,延長生產期。2013年,波音宣布開始C-17的停產計劃,並裁減3000個職位。
2015年11月29日,最後一架C-17的訂單從加州長灘出廠,將交給卡達軍方。
华尔街日报認為空中巴士A400M搶下了C-17的部分國際訂單,是停產的其中一個原因。[2]雖然A400M的性能不及C-17,但其價格較低。對於預算有限的國家而言,A400M較為可負擔。
C-17使用國
[编辑]- 科威特空军拥有两架C-17。[17]
- 美国空军:223架。详细列表:
|
|
C-17性能
[编辑]参考资料:Brassey's world aircraft & systems directory, 1996/97[22] U.S. Air Force fact sheet,[23] Boeing,[24][25]
基本信息
- 机组:3人(2名飛行員、1名裝載管理員)
- 容量:170,900磅(77,519公斤)貨物分裝在最多18片463L主托盤,或托盤貨物和車輛的混裝
- 長度:174英尺(53米)
- 翼展:169英尺9.6英寸(51.755米)
- 高度:55英尺1英寸(16.79米)
- 机翼面积:3,800平方英尺(350平方米)
- 展弦比:7.165
- 翼型:'root:' DLBA 142; tip: DLBA 147[26]
- 空重:282,500英磅(128,140公斤)
- 最大起飛重量:585,000英磅(265,352公斤)
- 燃料容量:35,546 US gal(29,598 imp gal;134,560 l)
- 发动机:4台普惠F117-PW-100渦扇發動機,每台40,440英磅力(179.9千牛頓)推力
性能
- 最大速度:0.875 (670 mph, 1,080 km/h)馬赫
- 巡航速度:450節(518英里每小時;833公里每小時)(M0.74–0.79)
- 航程:2,420海里(2,785英里;4,482公里)包含157,000磅(71,214公斤)酬載
- 转场航程:4,300海里(4,948英里;7,964公里)
- 升限:45,000英尺(14,000米)
- 翼载:150英磅每平方英尺(730公斤每平方米)
- 推重比:0.277 (最小)
- 最大起飛重量的起飛跑道長度: 8,200英尺(2,499米)
- 總重395,000磅(179,169公斤)時的起飛跑道長度: 3,000英尺(914米)[27]
- 著陸跑道長度: 3,500英尺(1,067米) (包含最大酬載)[23]
航電
- AlliedSignal AN/APS-133(V) weather and mapping radar
機型 | 最大載重(噸) | 貨艙長度 | 貨艙寬度 | 貨艙高度 |
---|---|---|---|---|
An-124 | 150 | 36米(118英尺) | 6.4米(21英尺) | 4.4米(14英尺) |
C-5M | 127.5 | 37米(121英尺) | 5.8米(19英尺) | 4.1米(13英尺) |
An-22 | 80 | 32.7米(107英尺) | 4.44米(14.6英尺) | 4.44米(14.6英尺) |
C-17 | 77.5 | 26.83米(88.0英尺) | 5.49米(18.0英尺) | 3.76米(12.3英尺) |
Y-20B | 66 | 20米(66英尺) | 4米(13英尺) | 4米(13英尺) |
Il-76MD-90A | 60 | 20米(66英尺) | 3.4米(11英尺) | 3.4米(11英尺) |
A400M | 37 | 17.71米(58.1英尺) | 4米(13英尺) | 3.85米(12.6英尺) |
C-2 | 36 | 16米(52英尺) | 4米(13英尺) | 4米(13英尺) |
C-390 | 26 | 18.5米(61英尺) | 3米(9.8英尺) | 3.4米(11英尺) |
Y-9 | 20 | 16.2米(53英尺) | 3.2米(10英尺) | 2.6米(8.5英尺) |
C-130J-30 | 19.8 | 16.76米(55.0英尺) | 3.02米(9.9英尺) | 2.74米(9.0英尺) |
流行文化
[编辑]電影
[编辑]在超人:鋼鐵英雄[31]、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中當薩德將軍欲強行改造地球成為新的氪星時,美国空军以波音C-17環球霸王III運送超人兒時的太空艙,企圖以投彈方式、製造一個通往幻影區的黑洞來摧毀薩德將軍的艦船。超人摧毀世界引擎後,重力場隨之消失,奈森·哈迪上校因時間緊迫而改用自殺式攻擊,駕駛運輸機撞擊監獄船後形成一個黑洞,導致薩德的部下們集體被吸回幻影區。
参考资料
[编辑]- ^ C-17 全球霸王運輸機 達成400萬飛行小時里程碑. 中時新聞網. 2021-01-19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 ^ Shukla, Tarun. "A forlorn end to California's aviation glor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6 May 2015, pp. B1-2.
- ^ Anderson, Cindy and James Baker. "Boeing Delivers 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s 5th C-17 Globemaster III"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3-19. 14 September 2011.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1.
- ^ Minister for Defence and Minister for Defence Materiel – joint media release – purchase of additional C17. Department of Defence (Australia). 19 March 2012 [20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21日).
- ^ "Master plan for C-17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05-18. Air Force News, Volume 48, No. 4, 23 March 2006.
- ^ "Canada takes delivery of final CC-17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10 July 2007. Canadian Forces, 3 April 2008.
- ^ "Canada's New Government Re-Establishes Squadron to Support C-17 Aircraft."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5-28. Canadian Department of National Defence, 18 July 2007.
- ^ "Boeing says more India C-17 orders possib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uters
- ^ "Corporate America hails India's decision to buy 10 Boeing C17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SN, 7 June 2011.
- ^ "Breaking New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Boeing To Build 10 C-17s for India."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1-21 Agence France-Presse, 15 June 2011.
- ^ "Boeing to build C-17 Airlifters for Ind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gence France-Presse. 16 June 2011.
- ^ "Indian Air Forc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3-27. Boeing.
- ^ "Multinational Alliance's 1st Boeing C-17 Joins Heavy Airlift Wing in Hung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eing, 27 July 2009.
- ^ "3rd Boeing C-17 Joins 12-Nation Strategic Airlift Capability Initiat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eing, 7 October 2009.
- ^ Trimble, Stephen. "Boeing delivers second C-17 for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ght International, 18 September 2009.
- ^ "Boeing Delivers Qatar's 2nd C-17 Globemaster II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eing, 10 September 2009.
- ^ ["Boeing Delivers Kuwait Air Force’s 1st C-17 Globemaster III". Boeing, 13 February 2014.]
- ^ "Boeing, United Arab Emirates Announce Order for 6 C-17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11 January 2010.. Boeing, 6 January 2010.
- ^ "UAE receives first C-17 transpo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ghtglobal.com, 11 May 2011.
- ^ "Boeing delivers UAE Air Force and Air Defence's 2nd C-1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0-11. AMEinfo, 14 June 2011.
- ^ "Aerospace Daily and Defense Report: U.K. Adds Eighth C-17."[失效連結]
- ^ Taylor, Michael J.H. (编). Brassey's world aircraft & systems directory, 1996/97 1st UK. London: Brassey's (UK). 1996: 256–257. ISBN 1857531981.
- ^ 23.0 23.1 C-17 Globemaster III.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4 May 2018 [8 August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8 August 2018).
- ^ "Boeing C-17 Globemaster III Overview"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8 March 2013.. Boeing, May 2008.
- ^ "C-17 Globemaster III,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5 March 2009.. Boeing. Retrieved: 2 August 2012.
- ^ Lednicer, David. The Incomplete Guide to Airfoil Usage. m-selig.ae.illinois.edu. [16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rch 2019).
- ^ U. 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C-17 Takeoff and Landing Distances (NSIAD-93-288R). 14 October 1993 [31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rch 2019).
- ^ 軍用運輸機貨運能力比較(英語). [2015-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 ^ 現代軍用運輸機貨運能力比較(英語). [2015-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 ^ 洛克希德C-5M數據(英語) (PDF). [2017-11-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16).
- ^ 这些电影中出现过的飞机你都认识吗?. 知乎专栏. [2023-10-27]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 C-17 overview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C-17 History page on Boeing.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SAF C-17 fact she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CAF CC-177 Globemaster III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ull C-17 production list, including manufacturer serial numbers (c/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