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廷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廷貴
出生推估為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澎湖廳林投澳烏崁社
逝世同治六年(1867年)
居住地澎湖廳台灣府
语言臺灣閩南語
职业商人、武官
活跃时期臺灣清領時期咸豐、同治年間
知名于林恭事件戴潮春事件
汉语名称
繁体字 洪廷貴
汉语拼音 Hóng Tíngguì
臺語羅馬字拼音 Âng Tîng-kuì

洪廷貴臺灣話Âng Tîng-kuì,19世紀?—1867年),台灣府澎湖廳林投澳烏崁社(今澎湖縣馬公市烏崁里[1])人,清代商人、武官,曾參與咸豐年間林恭事件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等平叛戰役,最高拜官至綠營守備一職。[2]

生平[编辑]

洪廷貴為烏崁人,烏崁洪氏與紅羅罩洪氏系出同源,約莫於南明永曆朝金門后豐徙澎[3];洪廷貴約莫於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出世,其少年以膽力著稱,在台灣中路[a]從商,亦與內山居民關係良好。[2][4]

咸豐三年(1853年),鳳山縣爆發林恭事件[5][6]:106,洪廷貴率眾協助官兵平亂,嗣後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道員裕鐸頒予洪廷貴九品頂戴,以示獎賞。[7]

戴潮春事件[编辑]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戴潮春林日晟(戇虎晟)接連在彰化縣起事,戴潮春迫使台灣道道員孔昭慈兵敗自盡,後佔領彰化縣城,自稱「東王」、林日晟則盤據大墩地區(今台中市舊市區),自號「大元帥」;期間,澎湖水師協副將陳國銓安平水師協副將王國忠接連戰死,台灣鎮總兵官林向榮亦自殺殉職,台灣中路一帶陷入紅軍(戴潮春為首的反政府組織以「紅旗」為幟)控制,幸賴竹塹尚有鄉紳林占梅率練團抵禦紅軍北上。[6][8][9]

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代理福建水師提督吳鴻源率三千兵馬抵達府城,繼任台灣道員洪毓琛以援軍不黯地形,需任用本地人為嚮導,洪廷貴遂被洪毓琛委以軍前效力,屢破要犯,獲五品功牌。[10]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水師提督吳鴻源整軍駐紮鹽水港鹿仔草(今嘉義縣鹿草鄉[11]:165),二月起討剿南靖、大崙(皆今嘉義縣水上鄉[11]:165)、新港一帶紅軍,二月十五攻下嘉義城,迄五月止,歷經三百餘場戰役,但六月間,洪毓琛與吳鴻源因戰略方針不合,吳鴻源被迫撤職,其福建水師提督一職由原台灣北路協副將曾元福代為署理[12],而台灣道員洪毓琛亦於同月病故,官軍與紅軍陷入僵持。當是時,紅軍分據中路南北,林日晟勢力範圍為大甲溪以南區域,而戴潮春則入主斗六門。[6][10]

同治二年(1863年)春,左宗棠接任閩浙總督,鑒於戴潮春事件紛亂不休,內地調派的軍隊似已無法處理台灣戰事,便盤算調派在太平天國之亂中、軍功卓越的福寧鎮總兵林文察返回原籍督辦台灣軍務,此舉雖引起朝野反對,但最終仍獲同治皇帝任命。左宗棠未免林文察趁隙坐大,拔除林氏「水師提督」一銜,以「福建陸路提督[6]」一銜總管台灣軍務,並舉薦丁曰健出任台灣道員,享有戰事共同指揮權,企圖分權制衡林文察。[13]:115-128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林文察率五百名士兵自麥寮登陸,循河道返家鄉阿罩霧坐鎮[6][13]:137,正式接掌台灣軍務,討伐南路戰務為主;而台灣道員丁曰健則另率三千兵馬自竹塹登陸,掌理北路軍事宜。十一月,丁曰健先偕竹塹鄉紳林占梅練團之力,連破大甲牛罵頭等紅軍,同月奪回彰化縣城。而南路作戰的吳鴻源、曾元福等仍久攻斗六門不下,經林文察評估態勢,眼見四周村落接濟叛軍不斷,必須先設法阻絕叛軍相互聯絡途徑,遣派洪廷貴資募五十名村勇奔走,以檄文昭告嘉義、彰化二縣村莊,若願投效朝廷,既往一律寬宥不咎,引領原紅軍將領許豐年、石榴班張竅嘴、黃豬羔等投誠,聞風歸附者計有241座莊頭存案結狀,洪廷貴獲賞四品銜、授儘先把總職,嗣後洪廷貴率領先鋒部隊,攻破崙仔頂(約今雲林縣台西鄉和豐村、永豐村、富琦村[11]:149),並參與攻克斗六土城以及討剿林日晟等其他戰役。[7][6][10]

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廿一,反抗軍首領之一戴潮春請降,押解至北斗,被丁曰健斬殺。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林文察擒殺林日晟,兩大首領咸死於清軍手下,其後尚有零星餘黨,至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才全數弭平。[9][13]:136-142

同治三年(1864年)春,洪廷貴奉署水師提督曾元福之命,潛入敵營,對反抗紅軍黨羽進行招降,並考察其地理情勢回報,在生擒陳弄一役立有大功。同治三年四月,署台灣鎮總兵曾玉明命令洪廷貴駐營於二林王宮與番控等處,鼓舞當地仕紳,與官軍夾擊垓坮庄大突庄等紅軍村落。五月,洪廷貴募軍出擊,焚毀數十餘村,擒殺陳老林等紅軍首領。洪廷貴出師告捷,署總兵官曾玉明於信札中提及,願意替洪廷貴舉薦預留「都司」一職,當面允諾將替洪廷貴奏補實缺,在此之前,先署理大甲「守備」;但洪廷貴無力應付左右索賄打點,都司一職終為他人所得。[2][7]

逝世[编辑]

同治四年至五年(1865年-1866年)間,朝廷針對事件中有功者論賞,洪廷貴多次未列功勳名冊。期間,嘉義布袋乃有蔡沙假借捕魚卻實為海賊作亂,洪廷貴請纓率軍剿捕蔡沙,直搗賊窟,以杜絕後患,卻被曾鎮(曾玉明)駁回。[2]

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洪廷貴再次自請戰功封賞,仍未獲登錄上奏。洪廷貴自傷從戴逆起事以來,他不僅多次九死一生、深入敵窟,又為平亂墊付兵勇薪津數千,傷者付醫藥、逝者給撫恤,家產幾乎耗盡,卻不被朝廷認可,一無所獲,為此深感灰心喪氣,鬱鬱而終。[2][7][b]

林文察、丁曰健爭功風波[编辑]

戴潮春事件雖至同治四年(1865年)才正式落幕,但林文察與丁曰健自同治三年(1864年)春起便向朝廷競相邀功。因此二人在派赴台灣平亂之前,早互有嫌隙,又因爭功之故,二人夙怨益形加深。同年五月,丁曰健便控訴林文察假藉平叛,縱容自己叔父林奠國侵佔百姓土地,魚肉鄉民;林文察不顧罪名坐實的指證,照舊處心積慮鞏固在霧峰的家族勢力,多次藉故推託,延遲返回內地的時間,終於惹令同治皇帝不悅,以「留滯不歸」問罪林文察,林文察只得在九月中率軍回福建述職。[13]:136-142

署台灣鎮總兵曾玉明被視為林文察一派,而丁曰健身為台灣道道台,弭平戴潮春事件後得以續留台灣,並在府城述職[13]:136-142,洪廷貴的軍功多建立於林文察、曾玉明麾下[2][6][10],故少被丁曰健接受。

相關條目[编辑]

注釋[编辑]

  1. ^ 「中路」為台灣清領時期綠營劃分軍區名詞,根據乾隆53年(1788年)頒定,「中路」泛指斗六門嘉義縣城、台灣縣、岡山汛一帶;即北至今雲林縣斗六市,南迄今高雄市岡山區。(許雪姬,1987:18-19)
  2. ^ 原文收錄於林豪《澎湖廳志》:「戴逆擾亂以來,廷貴奉檄備資引導大軍,聯莊拒賊,訂期夾攻,出萬死一生之中,深入賊巢,獲犯出力,有行營中軍城守營參將林某可証。數年間借墊勇費盈千,勇丁傷斃多名,給醫藥、恤眷屬,家貲告罄。乃前鎮憲並無計功獎勵,有錢者保之、無錢者掩之,欺罔誤國,使貴舉家飄泊郡城,艱辛萬狀;灰壯士敵愾之心,失草莽效忠之望,非淺渺也。敢冒死哀乞據情核辦,無任貴賠累含冤,則德同再造矣。」

參考資料[编辑]

  1. ^ 〈烏崁里〉.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林豪 (编). 《澎湖廳志稿》.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 ISBN 9570210427 (中文(臺灣)). 
  3. ^ 江昭蓉. 〈烏崁里洪氏家廟〉. 澎湖島嶼生活記憶.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中文(臺灣)). 
  4. ^ 許雪姬. 《清代臺灣的綠營》 "The Green Standard in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54. 台北市: 聯經. 2015 [1987]. ISBN 9789860459562 (中文(臺灣)). 
  5. ^ 連景初. 〈大曾小曾兩總兵〉. 臺南文史研究資料庫. 1954-09-20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1-12-23].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7.3 〈洪廷貴〉.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中文(臺灣)). 
  8. ^ 連橫. 《臺灣通史》. 臺北市: 五南. 2017 [2021-12-23].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臺灣)). 
  9. ^ 9.0 9.1 許毓良. 〈戴潮春事件〉.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10.2 10.3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記略·施案記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1-12-23].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11.2 蔡培慧; 陳怡慧; 陸傳傑 (编).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遠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臺灣)). 
  12. ^ 邵雅玲. 〈曾元福〉.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中文(臺灣)).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喬安娜·麥斯基爾(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927-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蒼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