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島城隍廟
浯島城隍廟,又稱金門浯島城隍廟,是一座位在金門縣金城鎮、主祀城隍尊神的廟宇,浯島城隍爺的爵號為「顯佑伯」,封號淵源於明初,由金門浯島迎城隍最為盛名。浯島城隍廟內祀從屬神有解冤公、文武判官、財帛、福德、採訪、衡文、功德、速報等司及范謝二將軍,馬軍爺神像,也是金門地區最主要的信仰中心之一。[1]
簡介[编辑]
1387年,江夏侯周德在金門城村修築千戶所城,同時興建古地城隍廟,並訂其神誕日為農曆五月十七。
1663年,清廷嚴格執行遷界政策,後浦地區原先的城隍廟因此崩毀[2]。
1680年,金門鎮總兵署首任總兵陳龍將當地行政中心遷至後浦地區,古地城隍隨之分爐至後浦西門里,成為浯島城隍廟的初始。
1811年,文應舉(1770年 - 1829年)等人倡議並募捐銀貳千參佰餘金,於當年農曆十月動工興建後浦城隍廟,並以官署建築為模仿對象。
1813年四月,後浦城隍廟興建完工。
1994年浯島城隍廟擴建工程開始;擴建完工後,浯島城隍廟成為一座主建物三開間兩進式、屋頂歇山重簷式的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物,並增建左右護龍的南方「不見木」以及石雕、剪黏、泥塑、彩繪、藻井等,且另將戲臺後移。
此外,金門共有古地城隍廟、浯島城隍廟、東嶽泰山廟(位在金沙鎮田浦村,分爐自山東東嶽城隍廟)等3間城隍廟。[1]
金門浯島迎城隍[编辑]
金門迎城隍 | |
---|---|
位置 | 金門縣 |
建成时间 | 康熙十九年(1680年)農曆四月十二 |
持有者 | 金門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 |
官方名称 | 金門迎城隍 |
類型 | 登錄種類:民俗及有關文物-信仰 |
评定时间 | 2013年10月4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為浯島城隍廟城隍遶境巡安日。該日之由來據傳為陳龍遷治紀念日(或稱浯島城隍遷治日[1]),但也可能為城隍廟重建奠安紀念日。為金門最大的民俗慶典,有許多金門特有傳統文化如輦轎、藝閣、人力蜈蚣座、神將、打花草、公揹婆、陣頭等,其蜈蚣座破過金氏世界紀錄,由金城鎮公所向金氏紀錄申請「世界最長人力肩扛蜈蚣座」認證,成為金門首項世界紀錄,全長一七六公尺。
文物[编辑]
位於城隍廟廟大門上方掛有大算盤,是清朝是邱良功之子邱連恩在道光年間所立,算盤中間刻有「千算萬算由不人算」,代表世間功過都詳細紀錄,其意味十足。
外部鏈結[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