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文益
外观
清涼文益禪師(885年—958年),俗姓魯,浙江餘杭人,南唐中主李璟追謚他為「大法眼禪師」,因此又被稱為法眼文益,他所創的宗派被稱為法眼宗。法眼宗是禅宗五家中开宗最晚的。法眼文益曾將南宗禪區分為江西(馬祖)禪、湖南(石頭)禪二系。法眼宗嫡嫡相傳,文益、德韶、延壽三世,宋初為其興盛,後逐漸衰微。[1]
生平
[编辑]文益禪師七歲出家,二十歲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余姚等地)開元寺受具足戒。曾經赴福州參拜長慶慧稜禪師,無法明了,途經地藏院,經羅漢桂琛禪師指導而開悟。曾住持过临川崇寿寺、金陵清凉院等,其禅风自成一家。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七月十七日示疾,闰七月五日入灭,灭后“颜貌如生”。后文益肉身被迎至江宁丹阳供奉。諡「大法眼禪師」,塔名「無相」。後追諡為「大智藏大導師」。[2]
晚年住持金陵清涼院,又被稱為清涼文益。嗣法弟子六十三人,以德韶、慧炬、文遂等十四人最勝。[2]
崇壽禪院
[编辑]2015年7月18日,中國法眼宗發源地崇壽禪院,振興法眼宗風,舉行了恢復重建的奠基儀式。為期兩天的文益禪師與法眼宗學術研討會於撫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們及江西佛協法師數百人參加了論壇開幕式。[3]
臨川崇壽院為歷史名寺,原址在現撫州市荊公路天寧嶺,唐末五代楊吳時期撫州刺史劉信於天祐九年(公元913年)始建,初名漕山崇壽院,宋景德中賜額“承天崇壽院”,宋徽宗改賜“崇寧萬壽寺”,宋高宗改“報恩廣孝寺”,不久又改“天寧萬壽禪寺”,簡稱“天寧寺”,元代為撫州的都道場,直至清末,一直是撫州地區第一寺廟。[3]
主要著作
[编辑]- 《宗門十規論》[2]
- 《大法眼文益禪師語錄》
參考來源
[编辑]- ^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 ^ 2.0 2.1 2.2 法眼宗的創始人~法眼文益禪師. [202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 ^ 3.0 3.1 中国法眼宗发源地崇寿禅院重建奠基庆典法会举行
外部連結
[编辑]-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法眼文益的禪教思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清凉文益禅师悟道因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文益禪師與法眼宗研討會 掀開禪宗研究新篇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文益禅师临川行历考 [失效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