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港澳台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兩岸三地是指位於臺灣海峽兩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辖的中國大陸港澳地區,以及中華民國所管辖的台灣地區(台澎金马)三地。如果將港澳地區拆分成香港澳門,則稱為兩岸四地。其相近概念為大中華,但兩者不完全相等。

兩岸三地在當今是世界上華人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兩岸」指臺灣海峽兩邊。兩岸在近代經歷過清朝割讓領土、第二次國共內戰等事件。目前,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台灣(臺澎金馬)則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四地」是將兩岸中的「中國大陸」與「臺澎金馬」外,另外再詳細分出香港和澳門,為特別強調香港與澳門的特別政治地位,所以香港和澳門是「兩岸」中的一部分,並用「四地」來強調它來作區別。

由於香港和澳門作为前英葡兩國殖民地,曾一度并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任何一方所控制,因此在兩岸對立時期,一直作為第三地,如九二香港會談,擔當两岸溝通的橋樑及政治的緩衝地帶:曾经香港是往來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航班的主要中轉地,兩岸在達成直接通郵、通航以前,幾乎所有的郵件、人員及貨物都是經過香港轉駁;兩岸的部分商談(包括上述九二香港會談)亦在香港進行。

各種簡稱[编辑]

中港臺、陸港臺[1]、陆港澳、臺港澳、港澳臺、港澳、中港、陸港[2]、港臺、兩岸[註 1]

這些簡稱中,“中”和“陆”指中國大陸,通常情況下未涵蓋香港、澳門,“港”指香港,“澳”指澳門,“臺”和“台”指臺灣,其中「臺」即使是在使用傳統漢字的地區也常常被簡稱作「台」。

在中國大陸,常用「港澳台」來包含香港、澳門及台灣,港澳台會被區別於中國內地。在涉及地區關係或者時政的不穩定要素的場合時,澳門有時會被忽視或省略而稱作「港台」。

在臺灣,常用「中港澳」來指稱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統治之疆域,其相關事務由大陸委員會負責處理。[3]

地區概况[编辑]

通稱 台湾
(臺、台)
中国大陆
(中、陆)
香港
(港)
澳門
(澳)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別行政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
法律
上的稱呼
臺灣地區
自由地區
大陸地區
淪陷地區[註 2]
港澳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法律
上的稱呼
臺灣省(憲法稱謂)
臺灣地區(實務稱謂)
中国大陆(對臺灣)
中国內地(對港澳)
中国[註 3]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國旗/區旗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 澳門
國徽/區徽 National Embl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Regional Emblem of Hong Kong.svg Regional Emblem of Macau.svg
國花/区花 梅花 [註 4] 洋紫荆[註 5] 莲花[註 6]
國歌(及国旗歌) 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
義勇軍進行曲
首都 臺北市 北京市
政府總部所在地 北京市 金鐘添馬 南灣
重要紀念日 1911年10月10日
國慶日
1949年10月1日
国庆节
1912年1月1日
開國紀念日
1947年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1982年12月4日
國家憲法日
1997年7月1日
特區成立紀念日
1999年12月20日
特區成立紀念日
官方語言 [註 7] [註 8] 中文粤语普通話)、英語 中文粤语普通話)、葡萄牙語
官方文字 正體中文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 规范汉字
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英文 繁體中文葡萄牙文
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其他憲制文件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法系 歐陸法系
(基於德國民法典
社会主义法系
(實際上為基於民法典的歐陸法系
英美法系
(基於英格蘭法律制度
歐陸法系
(基於葡萄牙民事法)
最高領導人 總統[註 9]蔡英文 中共中央总书记[註 10]习近平
國家元首 国家主席[註 11]习近平
行政機關 行政院 国务院 行政會議 行政會
政府首腦 行政院院長陈建仁 國務院總理李强 行政長官[註 12]李家超 行政長官[註 12]賀一誠
立法機關 立法院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註 13]
立法會 立法會
議會議長 立法院院長游錫堃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赵乐际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 立法會主席高開賢
執政黨或执政联盟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建制派 建制派
主要其他黨派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八个民主党派 非建制派 民主派
政黨政治 兩黨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党执政
多黨制 多黨制
司法機關 司法院
憲法法庭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懲戒法院
最高檢察署
法務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
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
司法首長 司法院院長許宗力
最高法院院長:吳燦
法務部部長蔡清祥
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江惠民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
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長应勇
司法部部長:贺荣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澳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
澳門檢察院檢察長:葉迅生
違憲審查解釋權 司法院憲法法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終審法院;如非自治事務,由終審法院請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
監察機關 監察院 国家监察委员会 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
審計機關 監察院審計部 审计署 審計署 審計署
武装力量 中華民國國軍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
軍事統帥權 總統 [註 9]蔡英文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
軍事領導機關 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央军事委员会
國家安全機關 國家安全會議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国家安全部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
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公安机关 警政署 公安部 保安局 保安司
警察 中華民國警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 香港警察 澳門警察
法定貨幣 新台幣 人民幣 港幣 澳門幣
貨幣管理機構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 澳門金融管理局
選舉事務主管機構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香港選舉委員會 澳門選舉委員會
道路通行方向 右行左舵 左行右舵
國家和地區奧委會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國澳門體育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奧運會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香港代表團 [註 14]
兩岸事務處理機構 大陆委员会
海峡交流基金会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外交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護照 中華民國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
護照簽發機構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入境事務處 身份證明局
國籍法 中華民國國籍法
(含無戶籍國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含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籍法在香港澳门实施的特別解释)
標準時間 國家標準時間 北京時間 香港時間 澳門標準時間
居留权 中華民國戶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留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
澳門特別行政區居留權
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
管轄範圍地圖
Republic of Chin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copy.svg
深綠: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區域
淺綠:中華民國法律涉及的主張領土但未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6][7]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深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統治區域
淺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但未實際統治的區域[8]
China Hong Kong 4 levels localisation.svg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
Macau locator map.svg

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
行政區劃地圖
Political divisio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svg
China (+claims, +Haina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zh - colored.svg
Map of Hong Kong 18 Districts zh.svg
Macau Statistical Districts Map 2019.png
疆域地圖
Republic of Chin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China on the globe (claimed) (Asia centered).svg
Hong Kong Location.svg
Macau Location.svg

自由民主指數[编辑]

以下為自由指数列表所列出的四大主流自由民主指標的兩岸三地分數,包含:自由之家發布之世界自由度指數傳統基金會發布之經濟自由度指數無國界記者組織發布之新聞自由指數、以及經濟學人資訊社發布之民主指數

評級[编辑]

指數 臺灣  中国大陆  香港  澳門 備註
世界自由度指數 自由
(94分;第18名)
不自由
(9分;第191名)
部分自由
(42分;第132名)
2023年報告評比210個政體,
分數介於0分-100分。[9]
經濟自由度指數 自由
(80.7分;第4名)
受到壓制
(48.3分;第154名)
2023年報告評比176個政體,
分數介於0分-100分。[10]
新聞自由指數 情況令人滿意
(74.08分;第38名)
情況非常嚴重
(25.17分;第175名)
情況困難
(41.64分;第148名)
2022年報告評比180個政體,
分數介於0分-100分。[11]
民主指數 完全民主
(8.99分;第10名)
專制政權
(1.94分;第156名)
混合政權
(5.28分;第88名)
2022年報告評比167個政體,
分數介於0分-10分。[12]
  • 註:《經濟自由度指數》原本對中国統治的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視為獨立經濟體而有獨立評分。但自2021年起將兩地視為中國的城市,不再擁有獨立評級。

歷年分數趨勢[编辑]

世界自由度指數 經濟自由度指數 民主指數
   臺灣
   香港
   澳門

世界大学排名[编辑]

以下为据2022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列出世界前百的兩岸三地大学;2012年度则依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13][14]

排名 世界排名
(2012年排名)
大学 地區與城市 大学联盟
1 17(71) 清华大学 中国大陆北京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
2 18(49) 北京大学 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AEARU、APRU
3 22(34) 香港大学  香港 Universitas 21(U21)、英联邦大学协会(ACU)、APRU
4 31(226) 复旦大学 中国大陆上海 U21、AEARU、APRU
5 34(62)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AEARU、APRU、中俄工科大学联盟(ASRTU)
6 39(151) 香港中文大学 ACU、APRU
7 45(301) 浙江大学 中国大陆杭州 APRU、ASRTU
8 50(301)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大陆上海 U21、APRU、ASRTU
9 53(193)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ASRTU
10 66(251) 香港理工大学
11 68(154)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臺北 AEARU、APRU
12 98(19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大陆合肥 AEARU、APRU

另見[编辑]

註釋[编辑]

  1. ^ 兩岸有時僅指排除港澳的中國大陸和臺澎金馬。
  2. ^ 官方已停用,民间特定政见人士仍会使用。
  3. ^ 在如“中国人口”、“中国(人均)GDP”等情况下会使用,实际上不包括港澳臺数据。
  4. ^ 暂无官方法定国花,但民间多视牡丹为国花。[4]
  5. ^ 部分法律文件与宪制性文件称为紫荆花(簡稱)。
  6. ^ 毛稔是代表澳門市(範圍僅為澳門半島)的花。
  7. ^ 國語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5]臺語金門話臺灣原住民族諸語臺灣客家語烏坵話台灣手語國家語言,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規定。
  8.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明確規定的法定官方語言,200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確定以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其中政府承認一些民族自治地方能夠使用少數民族語言,作為該地區官方語言和文字。
  9. ^ 9.0 9.1 中華民國總統直接選舉產生,身兼國家元首三軍統帥,為最高領導人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一党执政体制,事实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般为最高领导人
  11.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单独国家主席职务为不掌握实权的虚位元首,现今国家主席同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
  12. ^ 12.0 12.1 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任命。
  13. ^ 全國人大閉會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立法机关,代为行使其大部分职权,与国家主席联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国务院负责制定行政法规
  14. ^ 但有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澳門代表團亞洲運動會中國澳門代表團。澳门特区运动员通过中国奥委会参加奥运会。

参考來源[编辑]

  1. ^ 陸港台人士發起保釣 總統府:釣島主權不讓步. ETtoday. [201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6). 
  2. ^ 大公报:陆港关系或走向另一个转折点?. [2014-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3. ^ 2月10日起經中港澳轉機得入境者,需居家檢疫14天;並限縮我國直航中港澳航線,部分機場暫停航班.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4. ^ 牡丹尚未“官宣”国花 投票只是问民意. 新华网. 北京青年报. 2019-07-18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5. ^ 推動雙語國家政策問題研析. www.ly.gov.tw. [2021年6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6月1日) (中文). 
  6. ^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维基文库. 臺灣. 2004年 (中文). 第十一條 (兩岸關係) 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 
  7. ^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指中共控制之地區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 中国政府网.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9. ^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eedom in the World,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0. ^ Heritage Foundation. Country Rankings. 2021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2021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11. ^ Index,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12. ^ Democracy Index 2021: the China challenge需要免费注册.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英国英语). 
  1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op Universities,2022年
  14.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20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