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倫特河畔斯托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
Stoke-on-Trent
單一管理區
從節日公園(Festival Park)望向斯托克市中心
從節日公園(Festival Park)望向斯托克市中心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在斯塔福德郡的位置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在斯塔福德郡的位置
坐标:53°00′00″N 2°11′00″W / 53°N 2.1833°W / 53; -2.1833
国家英格蘭
區域西米德兰
斯塔福德郡
面积
 • 总计92.74 平方公里(35.81 平方英里)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英語:Stoke-on-Trent),常被簡稱為斯托克英國英格蘭西米德蘭茲區域的二級行政區區級),擁有城市單一管理區自治市鎮地位,2019年估算人口為256,375人,佔地92.74平方公里,行政總部位於斯托克市政中心。斯托克是斯塔福德郡名誉郡)最大的城市,並被紐卡斯爾安德萊姆奧薩格、傑斯哥夫(Kidsgrove)、比多夫(Biddulph)和史東(Stone)等城鎮包圍,形成複合城市

斯托克是一個多中心城市,於1910年由北斯塔福德郡6個產瓷鎮(伯斯勒姆、芬頓、漢利、朗頓、特倫河上斯托克和坦斯托)組合為聯盟而成立。由於新城市的行政中心及主要火車站均位於特倫河上斯托克(Stoke-upon-Trent,簡稱亦是斯托克),因此新城市亦被命名為斯托克。漢利(Hanley)是斯托克的主要商業中心。

斯托克是英格蘭陶瓷業的中心。斯托克曾是工業複合城市,但現已成為服務業及物流中心的聚集地。

從屬[编辑]

在行政區劃上,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單一管理區和斯塔福德非都會郡為同級行政區,因此斯托克不是斯塔福德非都會郡的一部分。雖然如此,兩者均是斯塔福德名誉郡的組成部分。

歷史[编辑]

行政管理[编辑]

1888 年,曾有提出建立聯邦的提議。當時一項修正地方政府法的提案計劃合組六個城鎮成「斯塔福德製陶」(Stafford Potteries)郡。1910年4月1日,六鎮終於組成聯邦。漢利郡自治市、伯斯勒姆、朗頓和斯托克市自治市,連同坦斯托和芬頓都市區組成了特倫特河畔斯托克郡自治市鎮(以下簡稱斯托克鎮)[1]

1919 年,該鎮提議進一步擴大,吞併位於斯托克西側的紐卡斯爾安德萊姆自治市鎮和沃爾斯坦頓聯合市區(Wolstanton United Urban District)。由於紐卡斯爾安德萊姆當局的強烈反對,因此合併未能成功[2]。 1930年,斯托克鎮再次嘗試擴展,推動了特倫特河畔斯托克擴展法案[3]。最終,沃爾斯坦頓於 1932 年併入紐卡斯爾安德萊姆。儘管試圖奪取紐卡斯爾、沃爾斯坦頓和傑斯哥夫(坦斯托北部)的嘗試從未成功,但斯托克鎮在 1922 年確實擴大了規模,納入了斯莫爾索恩(Smallthorne)市區和特倫特河畔斯托克鄉區的部分教區。當斯托克鎮最初於 1925 年以其作為陶器工業中心的重要性為由申請城市地位時,內政部因為鎮上居民少於300,000而否決了該申請。斯托克鎮因此與國王喬治五世直接接洽。由於國王同意斯托克鎮應成為一個城市,因此內政部的決定最終被推翻。國王在1925年6月4日訪問斯托克期間公開宣布斯托克鎮獲得城市地位[4]。正式成為城市後,斯托克於 1928 年起設有市長。

斯托克鎮於 1974 年被廢除,並成為斯塔福德郡的一個非都會區。 1997年4月1日,它恢復了單一管理區的地位。儘管如此,斯托克仍然是斯塔福德名譽郡的一部分。

工業[编辑]

位於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已被修復的瓶窯

陶瓷[编辑]

自 17 世紀以來,斯托克及鄰近地區幾乎完全以其工業規模的製陶業而聞名。[5] 皇家道爾頓、Dudson、斯波德(Spode,由約書亞·斯波德創立)、瑋緻活(由約書亞·威治伍德創立)、美敦(Minton,由湯瑪斯·美敦創立)和 Baker & Co.(由威廉·貝克創立)等公司在此成立並設立總部。當地豐富、適合陶器生產的煤炭和粘土促進了當地早期的陶器工業發展。儘管最初的發展規模較小,於 1777 年完工的特倫特和默西運河使斯托克地區得以從康沃爾郡進口高嶺土和其他材料,並促進了奶油色陶器和骨瓷的生產。

英國、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其他生產中心曾在生產高品質陶瓷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多年來有條不紊和非常仔細的研究和實驗,為培養當地社區的藝術人才提供基礎,並提高了斯塔福德郡陶器的知名度。約書亞·威治伍德則是當地生產高質陶瓷的先驅。他於 1769 年建立了他的「伊特魯利亞工廠」(Etruria Works)。 威治伍德以他的導師湯瑪斯·威爾登等早期當地陶藝家的成功為基礎,並與科學家和工程師一起,將陶藝業務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約書亞·斯波德於 1788-1793 年建立並確定了英式骨瓷的配方[6] ,湯瑪斯·美敦則於1793年開設了他的陶瓷製造廠。隨著陶瓷業發展,20 世紀斯托克當地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陶瓷藝術家,包括克拉麗斯·克利夫 (Clarice Cliff)、蘇西·庫珀 (Susie Cooper)、夏洛特·雷德 (Charlotte Rhead)、弗雷德里克·赫爾滕·雷德 (Frederick Hurten Rhead) 和賈貝茲·沃德雷 (Jabez Vodrey)。

採煤[编辑]

斯塔福德郡北部是採煤中心,當地的採煤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7] 。陶廠煤田(Potteries Coalfield,北斯塔福德郡煤田的一部分)佔地 100 平方英里(300 平方公里)[7]

在漢利、朗頓地區罷工的煤礦工人引發了1842 年的全國大罷工。罷工期間,漢利及伯斯勒姆地區亦曾發生製陶廠騷亂[8]

查泰萊惠特菲爾德煤礦

1947 年煤礦開採國有化時,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約有 20,000 名工人從事採煤業。著名的煤礦包括漢利深坑(Hanley Deep Pit)、錫爾弗代爾、維多利亞、諾頓、查泰萊惠特菲爾德(Chatterley Whitfield)、特倫特姆超級坑洞(Trentham Superpit)和沃爾斯坦頓等[7]。儘管當地採煤業曾發展蓬勃,甚至 1990 年代亦曾有在城市範圍內發展新採礦項目的投資計劃,但計劃未有實踐[9]。當地最後一個煤礦特倫特姆超級坑洞更於1994年關閉[10]

斯托克礦業創造了多項國家和國際記錄。沃爾斯坦頓煤礦經過現代化改造後,擁有歐洲最深的礦井,達 3,197 英尺[11]。 1933 年,查泰萊惠特菲爾德煤礦成為英國第一家年產量達到 100 萬噸的煤礦。 1980年代,朗頓的佛羅倫薩煤礦多次刷新地區和全國產煤記錄; 1992年,斯塔福德煤礦與漢姆荒原(Hem Heath)、佛羅倫薩煤礦合併而成的特倫特姆超級坑洞(Trentham Superpit),成為了歐洲第一個生產 250 萬噸可銷售煤炭的煤礦。

今天,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境內所有煤礦都關閉了,但採礦為大地帶來的傷痕仍然留在風景中。地平線上仍然可以看到爐渣堆,現在上面覆蓋著動植物。查泰萊惠特菲爾德煤礦遺址在 1976 年關閉兩年後作為博物館重新開放。該博物館於 1991 年關閉,該遺址成為當地的自然保護區。它於 1993 年被英國遺產委員會宣佈為預定古蹟[12][13]。儘管廢棄的地下礦洞現時已無法進入,它們仍然為當地的許多建築項目增加了複雜性,並偶爾會引起輕微的震動。只有專門的設備才能檢測到這些礦洞[14]

不死鳥基金會(Phoenix Trust)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基金會,目標是藉著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及北斯塔福德郡煤田在工業革命、英國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以及作為原始衛理宗(Primitive Methodism)的發源地,推動兩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15]

鋼鐵[编辑]

無論是在聯邦形成之前還是之後,鋼鐵工業在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較重要的工廠位於山谷中的戈爾登代爾和雪爾頓 (位於山城坦斯托、伯斯勒姆和漢利下方)。 雪爾頓鋼鐵廠(Shelton Steelworks)的鋼鐵生產於 1978 年結束。此後,他們不再生產粗鋼,而是專注於軋製鋼坯,這些鋼坯通過鐵路從斯肯索普運來。軋鋼廠最終亦於 2002 年關閉[16]。1864 - 1927年,斯托克設有北斯塔福德郡鐵路[17]的修理廠,並且從 1881 年到 1930 年是獨立鐵路機車製造商克爾史都華公司(Kerr, Stuart and Company)的所在地[18]

雪爾頓鋼鐵廠和採礦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工業支援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國皇家空軍成功的關鍵是雷金納德·米切爾 (Reginald Mitchell) 設計的噴火戰鬥機,他出生於傑斯哥夫康格爾頓路115號附近的伯特里(Butt Lane)村,並曾在克爾史都華公司的鐵路工廠當學徒[19]

其他[编辑]

米其林輪胎公司在特倫特河畔斯托克也有業務,並於 1920 年代在市內建立了第一家英國工廠。1980年代,該工廠僱用了近 9,000 名工人;2006年約有 1,200 人在那里工作[20] 。梅爾皇家空軍基地(RAF Meir)亦曾座落於市郊。

地理[编辑]

特倫特河畔斯托克(以下簡稱為斯托克)位於曼徹斯特和夫咸頓伯明罕之間[21],並與西側的紐卡斯爾安德萊姆相連。

它位於奔寧山脈西南山麓、特倫特河上游河谷[22],東北邊靠近峰區高地,南及西邊側靠近中英格蘭柴郡平原的低地。這座城市的海拔高度為 96 至 250 米(315 至 820 英尺)[23][24]

歐盟統計局將斯托克設定為一個 NUTS 3 區域(代碼 UKG23)。斯托克亦是什羅普郡斯塔福德郡 NUTS 2 區域的四個縣或單一行政區之一。

斯托克是英國唯一的多中心城市。通常被稱為「五鎮之城」(這是當地小說家阿諾德·貝內特取的名字)。由於貝內特認為「五鎮」比「六鎮」更悅耳,所以他省略了芬頓(Fenton,現在有時被稱為「被遺忘的小鎮」)。在貝內特的小說中,除了斯托克外(他在小說中稱斯托克為「Knype」),他為其餘四鎮取了可被識別的別名。

由於斯托克是由多個城鎮組成的城市,它形成了一個大都市圈(實際上大都市圈比斯托克本身更大,因為斯托克的市區與行政上分開的紐卡斯爾安德萊姆市區相鄰)。

斯托克的六個鎮沿著 A50 公路從北向南大致呈一條直線——坦斯托(Tunstall)、伯斯勒姆、漢利(Hanley)、特倫特河上斯托克(Stoke-upon-Trent)、芬頓和朗頓(Longton)。雖然這座城市以原來的特倫特河上斯托克鎮命名,市議會辦公室也設在那裡,但市中心通常被認為是在漢利。這是因為漢利更早發展成當地主要的商業中心。

除了紐卡斯爾安德萊姆,附近的其他城鎮還包括克魯楠特威奇康格爾頓、比多夫、傑斯哥夫、斯塔福德、尤托克西特(Uttoxeter)、阿克勒肖(Eccleshall)、奇德爾(Cheadle)、史東和利克

氣候[编辑]

與全英國一樣,斯托克擁有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於斯托克地勢較斯塔福德郡其他地區及柴郡高,因此全年的氣溫較鄰近的柴郡平原低。雖然如此,在平靜、天色晴朗的晚上,由於冷空氣沉聚至較低海拔的地區,造成逆溫現象,此時斯托克的氣溫會較高。

因此,斯托克和紐卡斯爾安德萊姆通常不易受到嚴重霜凍的影響。最近的英國氣象局氣象站位於基爾大學,位於斯托克市中心以西約4.3英里處。

斯托克的絕對高溫為於1990年8月記錄的 32.9 °C (91.2 °F)[25]。斯托克平均一年中最暖一日的氣溫為 27.0 °C(80.6 °F)[26]。 每年只有不到 14 天的溫度為 25.1 °C(77.2 °F)或更高。 [35]

斯托克的絕對低溫為於1963年1月記錄的 −13.3 °C(8.1 °F)[27]。平均每年有 48.3 次空氣霜凍記錄。

斯托克年均降雨量約為 806 毫米[28]

基爾大學(氣象站位於斯托克市中心以西約4.3英里處), 海拔: 178米(584英尺), 1981–2010 (平均氣溫), 1960–(絕對氣溫記錄)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3.3
(55.9)
15.4
(59.7)
20.6
(69.1)
23.7
(74.7)
25.9
(78.6)
32.5
(90.5)
31.9
(89.4)
32.9
(91.2)
26.5
(79.7)
26.8
(80.2)
17.3
(63.1)
14.4
(57.9)
32.9
(91.2)
平均高温 °C(°F) 6.2
(43.2)
6.6
(43.9)
9.1
(48.4)
11.8
(53.2)
15.1
(59.2)
17.7
(63.9)
19.9
(67.8)
19.7
(67.5)
16.9
(62.4)
13.0
(55.4)
9.0
(48.2)
6.4
(43.5)
12.6
(54.7)
日均气温 °C(°F) 3.7
(38.7)
3.8
(38.8)
5.9
(42.6)
7.9
(46.2)
11.0
(51.8)
13.7
(56.7)
15.8
(60.4)
15.7
(60.3)
13.3
(55.9)
9.9
(49.8)
6.4
(43.5)
3.9
(39.0)
9.2
(48.6)
平均低温 °C(°F) 1.1
(34.0)
0.9
(33.6)
2.6
(36.7)
4.0
(39.2)
6.9
(44.4)
9.6
(49.3)
11.7
(53.1)
11.6
(52.9)
9.7
(49.5)
6.8
(44.2)
3.7
(38.7)
1.4
(34.5)
5.9
(42.6)
历史最低温 °C(°F) −13.3
(8.1)
−10.0
(14.0)
−9.4
(15.1)
−4.7
(23.5)
−2.8
(27.0)
1.4
(34.5)
5.0
(41.0)
4.6
(40.3)
1.1
(34.0)
−2.5
(27.5)
−7.0
(19.4)
−12.5
(9.5)
−13.3
(8.1)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7.9
(2.67)
48.3
(1.90)
58.0
(2.28)
58.5
(2.30)
62.7
(2.47)
67.3
(2.65)
62.1
(2.44)
75.4
(2.97)
69.1
(2.72)
82.7
(3.26)
76.7
(3.02)
77.4
(3.05)
806.1
(31.74)
平均降水天数(≥ 1.0 mm) 13.2 10.4 13.0 11.6 10.8 11.0 11.3 11.6 10.6 13.4 13.5 13.4 143.6
月均日照時數 52.6 71.7 100.4 143.9 182.0 159.4 178.5 167.1 123.4 100.2 58.1 45.5 1,382.9
数据来源1:英國氣象局[29]
数据来源2: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30]

綠化帶[编辑]

綠化帶是英國二戰後實施的環境及規劃政策。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綠化帶於1967年起實施[31],2010年時佔地438.36平方公里,佔全英格蘭面積約0.5%[32]

該綠化帶位於斯塔福德郡北部(有部分地區延伸至柴郡南部)、圍繞斯托克和紐卡斯爾安德萊姆市鎮的鄉郊地帶。綠化帶大部分地區都位於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單一行政區以外。綠化帶的存在是為了限制這些鄉郊地帶發展,阻止城市蔓延,並儘量避免該兩市鎮與比多夫、傑斯哥夫等鄰近聚居地進一步融合[31]

人口[编辑]

斯托克居民出生地分佈(2011年英國人口普查)[33]
出生國 人數
 英国 228,294
 波蘭 1,801
 德國 693
 爱尔兰 571
 義大利 324
 奈及利亞 323
 土耳其 257
 加纳 154
 肯尼亚 150
 葡萄牙 125
 立陶宛 122
 羅馬尼亞 101
 法國 91
 西班牙 71

根據 2011 年的人口普查,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總人口為 249,008 人[34],比 2001 年的 240,636 人略有增加[34]。 其中50.2% 的人口是女性[34]。 斯托克 91.68% 的人口出生在英國[34]。 86.43% 的人口辨別自己為英國白人,4.19% 為英國巴基斯坦人,1.88% 為其他白人。 1.35% 為其他亞裔,1.36% 為黑人[34]。關於宗教,60.89%的人稱自己是基督徒,6.02%的人是穆斯林,25.19%的人沒有宗教信仰。 14.28% 的人口退休,5.61% 是學生[34]

種族[编辑]

種族
1991[35] 2001[36] 2011[37] 2021[38]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白人: 總數 236,970 96.9% 228,107 94.8% 220,712 88.6% 215,699 83.5%
白人: 英國人 225,197 93.6% 215,222 86.4% 202,906 78.5%
白人: 愛爾蘭人 907 636 572 0.2%
白人: 吉卜賽人愛爾蘭流浪者 183 295 0.1%
白人: 羅姆人 428 0.2%
白人: 其他族裔 2,003 4,671 11,498 4.5%
英國亞洲人或亞裔英國人: 總數 5,821 2.8% 8,888 3.7% 18,442 7.4% 25,597 9.9%
亞洲人或英國亞洲人: 印度裔 858 1,102 2,329 2772 1.1%
亞洲人或英國亞洲人: 巴基斯坦裔 4093 6,360 10,429 15579 6.0%
亞洲人或英國亞洲人: 孟加拉裔 293 572 1,097 1577 0.6%
亞洲人或英國亞洲人: 華裔 334 400 1,224 1073 0.4%
亞洲人或英國亞洲人: 其他族裔 243 454 3,363 4596 1.8%
黑人或英國黑人: 總數 1,241 0.5% 1,076 0.4% 3,741 1.5% 6,884 2.8%
黑人或英國黑人: 非洲裔 139 275 2,536 5,048 2.0%
黑人或英國黑人: 加勒比裔 642 614 834 916 0.4%
黑人或英國黑人: 其他族裔 460 187 371 920 0.4%
混合族裔: 總數 2,143 0.9% 4,491 1.8% 5,860 2.3%
混合: 白人及加勒比裔黑人混合 990 1,892 2040 0.8%
混合: 白人及非洲裔黑人混合 212 559 1020 0.4%
混合: 白人及亞裔混合 622 1,347 1783 0.7%
混合: 其他混合 319 693 1017 0.4%
其他: 總數 605 0.2% 422 0.2% 1,622 0.7% 4,329 1.7%
其他: 阿拉伯人 408 690 0.3%
其他: 其他種族 605 .0.2% 422 0.2% 1,214 3639 1.4%
總數 244,637 100% 240,636 100% 249,008 100% 258,369 100%

宗教[编辑]

宗教 2001[39] 2011[40] 2021[41]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有宗教信仰 189,285 78.6 170,329 68.4 146,223 56.6
基督教 179,845 74.7 151,624 60.9 118,434 45.8
佛教 256 0.1 760 0.3 811 0.3
印度教 428 0.2 1,384 0.6 1,356 0.5
猶太教 83 <0.1 66 <0.1 83 <0.1
伊斯蘭教 7,658 3.2 14,993 6.0 23,790 9.2
錫克教 563 0.2 579 0.2 602 0.2
其他信仰 452 0.2 923 0.4 1,150 0.4
無信仰 32,214 13.4 62,737 25.2 97,433 37.7
未指明宗教 19,137 8.0 15,942 6.4 14,710 5.7
總人口 240,636 100.0 249,008 100.0 258,366 100.0

瓷器[编辑]

斯托克之瓷器生产非常有名,号称「英国瓷都」,知名品牌包括美敦(Minton)、柯爾波特瓷器、達文波特陶瓷(Davenport Pottery)、皇家皇冠德比、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波特梅里恩陶瓷(Portmeirion Pottery)、瑋緻活烏斯特瓷器等。

2015年,在英国旅游局举办的#英国等你来命名#活动中,“万博陶瓷”一名被评选为“奢华购物”主题里“最受欢迎命名”之一。[42]

觀光[编辑]

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的瓷品收藏品被存放於漢利的陶瓷博物館及美術館。位於伊特魯利亞(Etruria)、特倫特和默西運河以及卡爾登運河(Caldon Canal)的伊特魯里亞梯形船閘之間的伊特魯利亞工業博物館及位於朗頓的格萊斯頓陶瓷博物館均展示了斯托克的工業遺產。位於特倫特河上斯托克地區的斯托克大教堂,則是斯托克唯一具有大教堂地位的官方教堂。

大多數以斯托克為基地的主要陶瓷公司都設有工廠商店和遊客中心。2008年10月,耗資1000萬英鎊的博物館遊客中心於瑋緻活公司旗下位於巴拉斯頓 (Barlaston)的工廠開放啟用。漢利的 Dudson 中心是家庭式陶瓷企業的博物館,部分位於一座已成為二級登錄建築的瓶窯中。它也是一個志願者中心。位於米德爾波特的伯利 (Burleigh) 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維多利亞時代陶器廠。斯托克還有一些較小的工廠商店,例如伯斯勒姆的皇家斯塔福德(Royal Stafford)和漢利的艾瑪布里奇沃特(Emma Bridgewater)。

伊麗莎白時代的福特綠舍(Ford Green Hall)是一座 17 世紀的農舍,現在是斯莫爾索恩的一座古屋博物館。

交通[编辑]

主要道路[编辑]

特倫特河畔斯托克主要透過A500路連接M6高速公路。A500路因為其在地圖上的形狀而被當地人稱為D路[43],其中段走線主要沿著特倫特及默西運河,兩端則分別連接至M6高速公路的第15及16號交匯處。

A50路則為M6及M1高速公路間提供一條東西向通道,該路於bet365球場附近與A500路連繫。

鐵路[编辑]

陶廠環線(Potteries Loop Line)曾為六鎮中的漢利、伯斯勒姆和坦斯托提供鐵路服務,該線的客運服務已於1964年3月2日因比欽大斧而終止[44]。位於克魯德比線上的芬頓站及埃特魯里亞站(位於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站以北)則分別已於1961[45]及2005年[46]關閉。

現時特倫特河畔斯托克一共有三座鐵路站,由北至南分別為長港(Longport)、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和朗頓站。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站位於斯塔福德至曼徹斯特線上,鄰近特倫特河上斯托克鎮中心和斯塔福德郡大學主校區,是當地的主要鐵路站。長港及朗頓站則位於克魯至德比線上。在上述三站中,絕大部分途經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的長途列車均只停靠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站。長港站主要提供來往克魯伯明翰新街(途經奧薩格)的區間列車服務,朗頓站則主要提供來往克魯和紐瓦克城堡(途經德比及諾丁漢)的區間列車服務。

市內交通[编辑]

巴士幾乎是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市內惟一的公共交通服務。當地的巴士服務主要由第一集團提供。在2013/14年度至2023年間,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市的巴士服務縮減了50%[47]

參考資料[编辑]

  1. ^ A New County Borough. The Times (UK). 21 March 1910. 
  2. ^ "Greater Potteries" Scheme: Extension of Stoke-on-Trent. The Times (UK). 25 April 1919. 
  3. ^ Stoke-on-Trent Bill: Extension of the City. The Times (UK). 2 May 1930. 
  4. ^ Beckett, J. V. City status in the British Isles, 1830–2002. Ashgate. 2005. ISBN 978-0-7546-5067-6. 
  5. ^ all about Stoke-on-Trent in 5 minutes.... [10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September 2008). 
  6. ^ Hayden 1925, Chapter 5, pp 88–104.
  7. ^ 7.0 7.1 7.2 Coal Mining in North Staffordshire. Staffordshire Past Track. Staffordshire County Council, Keele University, Staffordshire Learning Net.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y 2007). 
  8. ^ Fyson, R. The Crisis of 1842: Chartism, the Colliers' Strike and the Outbreak in the Potteries. J, Epstein; Thompson, D (编). The Chartist Experience: Studies in Working-Class Radicalism and Culture, 1830–1860. London: Macmillan. 1982: 194–195, 214–216. ISBN 978-0-333-32972-6. 
  9. ^ stokecoll.ac.uk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9 December 2008. Evening Sentinel (28 March 1991) Page 22 Co.
  10. ^ Trentham Lakes – Successful URBED strategy.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September 2007). 
  11. ^ ISBN 978-0-19-955129-3 The Riches Beneath our Feet: How Mining Shaped Britain by Geoff Coyle (2010)
  12. ^ Local Nature Reserves – Whitfield Valley. [20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October 2013). 
  13. ^ The Friends of Chatterley Whitfield. [20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February 2012). 
  14. ^ Mine works cause tremors in Stoke-on-Trent. BBC News. 28 January 2010 [29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15. ^ North Staffordshire Coalfield – Potential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Phoenix Trust. July 2010 [26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April 2012). 
  16. ^ Blast furnace demolition at Shelton Bar Steel Works. Stoke-on-Trent museum.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September 2007). 
  17. ^ Larkin, Edgar J; Larkin, John G. The Railway Workshops of Great Britain 1823–1986. Macmillan Press. 1988. ISBN 978-0-333-39431-1. 
  18. ^ Horsman, Geoffrey. The Kerr Stuart Wren Class. The Industrial Railway Record. December 1964, (5 & 6): 85–99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June 2007). 
  19. ^ Hugh Bourne, the religious reformer who also promoted social change. BBC Stoke & Staffordshir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2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ugust 2007). 
  20. ^ EMCC: Managing large-scale restructuring: Michelin Stoke-on-Trent (PDF). eurofound.europa.eu/. 2006 [8 August 2014]. [永久失效連結]
  21. ^ Stoke-on-Trent – a changing city. Stoke-on-Trent City Council.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 December 2005). 
  22. ^ Facts and figures about Stoke-on-Trent. [15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6). 
  23. ^ Stoke-on-Trent. [9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anuary 2019). 
  24. ^ Meir Heath, England. [9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anuary 2019). 
  25. ^ August 1990 maximum. [1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y 2012). 
  26. ^ Annual average maximum. [1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y 2012). 
  27. ^ 1971-00 >25c days. [1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y 2012). 
  28. ^ Keele climate information 1981-2010. Met Office. [22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October 2015). 
  29. ^ Keele 1981–2010 averages. Met Office. [6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30. ^ Indices Data - Keele 1854. KNMI. [6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9 July 2018). 
  31. ^ 31.0 31.1 Joint local plan Green Belt assessment november 2017 - Stoke-on-Trent. www.stoke.gov.uk. [16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February 2018) (英语). 
  32. ^ Green Belts in England: Key facts - A series of factsheets on England's 14 Green Belts.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9). 
  33. ^ 2011 Census: Key Statistics for Local Authorit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www.ons.gov.uk.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9 April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April 2016).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Good Stuff IT Services. Stoke-on-Trent - UK Census Data 2011. Ukcensusdata.com. [31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October 2019). 
  35. ^ Data is taken from United Kingdom Casweb Data servic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the United Kingdom 1991 Census on Ethnic Data for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able 6)
  36. ^ 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 2001 Census Key Statistics. 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 [202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2). 
  37. ^ 2011 Census: Ethnic Group, local authorit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38. ^ Ethnic group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www.ons.gov.uk.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39. ^ KS007 - Religion - Nomis - 2001. www.nomisweb.co.uk. [2022-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8). 
  40. ^ KS209EW (Religion) - Nomis - 2011. www.nomisweb.co.uk. [2022-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8). 
  41. ^ Religion - Religion by local authorities, ONS.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42. ^ 英国等你来命名活动官方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4-24.
  43. ^ Good news for Stoke. Highways Agency. June 2001 [13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07). 
  44. ^ Noel R. Walley. North Staffordshire Railway Passenger Services 1910–1999. 2003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3). 
  45. ^ Christiansen, Rex; Miller, R. W. The North Staffordshire Railway. Newton Abbot: David & Charles. 1971. ISBN 0-7153-5121-4. 
  46. ^ Proposal to close Etruria station.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21 July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6 November 2008). 
  47. ^ Bus cuts: How a city's bus service was quietly cut in half. BBC News. 2023-02-20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0) (英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