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王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王潮
前任:范晖
繼任:王审知
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國家唐朝
時代晚唐
主君唐僖宗(?-881年,886年-888年)
王绪(881年-885年)
唐昭宗(888年-898年)
姓名王潮、王审潮
信臣
職官固始縣佐史 → 军正(王绪封) 元帅(自称) 泉州刺史 留后(自称) 福建觀察使 威武军节度使
勛官检校尚书左仆射 司空(追封)
神號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水西大王
出生会昌六年
846年
淮南道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逝世乾宁五年
898年1月2日(898歲-01-02)(51-52歲)
威武军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在位年代886年9月或10月-898年1月2日
墓葬王潮墓
祠廟水西大王庙、开闽三王

王潮閩東語平話字Uòng Dièu閩南語白話字Ông Tiâu;846年-898年1月2日),譜名审潮信臣光州固始(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末任固始縣長史。後带领光寿军福建征戰,先后成為福建觀察使威武軍節度使。與弟王审邽王審知率兵自中原入閩,是五代閩國的奠基者。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王潮生于会昌六年(846年),琅琊王氏末裔,固始县令王晔的玄孙,王恁的长子。本為固始縣佐史。与弟王審邽王審知皆才干出众,并称里中“三龙”。

转战各地[编辑]

中和元年(881年),壽州(治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農民軍首領王緒呼應黃巢之亂,攻破光州,俘獲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王緒得知王潮三兄弟有才干,任命王潮為軍正,负责粮草出纳和训练士兵。王潮得到王绪和将士们的信任。此后,王绪归附割据蔡州的军阀秦宗权,被其任命为光州刺史。秦宗权向王绪索要钱粮,王绪无力供应,因担心被秦宗权攻打,遂带领光寿军5000人南下,转战江州洪州虔州

中和五年、光启元年(885年),王緒率领光寿军自南康进入福建,攻克汀州,王緒自称汀州刺史,接着又攻克漳州,部队发展到数万人。同年八月,光寿军在漳州,由于道路险峻、缺乏粮草,王绪下令尽弃随军的老弱人员,违者斩。此时王潮的继母董氏也在军中,王潮兄弟拒命,王绪命斩王母,将士们都为他们求情,因此得免。王绪喜欢猜忌,常找借口杀死有才能的部将,包括王緒的妹夫刘行全,王潮非常恐惧。在军队到达南安县时,王潮與前锋将合作,在竹林中设伏,捉住王緒,将其囚禁,自立为元帅,后来王緒自殺。

攻取福建[编辑]

王潮主军后,打算带领军队西取广巴蜀泉州人张延鲁听说王潮的部队军纪严明,于是带领乡绅耆宿,携带牛酒抵军,恳求王潮留在泉州,取代贪婪暴虐、不得人心的泉州刺史廖彦若。王潮遂改变主意,率军围攻泉州城,历时1年。光启二年八月(886年9月2日-886年10月1日),攻克泉州城,杀死廖彦若;又讨平狼山贼帅薛蕴。王潮派遣使者向福建觀察使陈岩表达归顺之意,陈岩遂上表朝廷,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大顺二年(891年),陳巖患病,召王潮,欲授以军政。王潮还没有到达,陳巖已经去世,陳岩的妻弟護軍范晖,自称留后,出动军队阻止王潮进入福州[1]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命其弟王審知、堂弟王彥復攻福州。景福二年五月初二·庚子(893年5月21日),攻克福州[2]。次日、五月初三·辛丑(5月22日),已经弃城而走的范晖被部下所杀,王潮进入福州,自称留后,还穿上素服,礼葬陈岩,并将女儿嫁给陈岩之子陈延晦。建州人徐归范发动叛乱,杀死建州刺史熊博,响应王潮,汀州刺史锺全慕也归附王潮,福建境内20几支割据武装都被降服或击溃,王潮完全掌控福建五州。十月初四·戊戌(11月15日),唐朝封王潮为福建觀察使

主政福建[编辑]

乾宁初年(894年-896年),黄连洞蛮2万人围攻汀州,王潮派遣将领李承勋率兵1万讨伐,黄连洞蛮遂解除围城,李承勋部追至浆水口,击败黄连洞蛮,自此闽地基本安定。

王潮建立四门义学,将流民遣送回乡,制定租税,派遣官吏巡视州县,劝课农桑,交好周边势力,保境安民。

乾宁三年(896年),唐朝升福建为威武军,任命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3]檢校尚書左僕射

去世[编辑]

乾寧四年冬天,王潮患病,任命三弟王审知为“权知军府事”。十二月初六·丁未(898年1月2日)王潮去世,被唐朝廷追贈為司空修《開閩始祖廣武王墓志銘》称唐廷还追赠王潮为秦国公,广武[4],但众史书皆无此记载,且墓志铭记载的其他内容也与史书出入甚多。尽管王潮有四子王延興王延虹王延豐王延休,二弟王审邽也还在世,他选择由三弟王審知繼位,王审知後受封闽王,開創了閩國

王潮兄弟自中原南下,帶來大批族人,所以至今仍被不少福建、臺灣王姓家族奉為始祖。

墓葬和祠庙[编辑]

王潮死后葬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的凤旗山。王潮墓为大型的晚唐古墓建筑,是保存较完整的一个古代石构墓。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潮死後被鄉民奉為「威武尊王」、「廣武尊王」和“水西大王”,在福州等地有廟宇,稱“水西大王廟”。或配祀在開閩聖王廟。

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與王潮合稱「開閩三王」,時常合奉於開閩尊王廟。泉州承天寺西側至今仍有「開閩三王祠」,奉祀開閩三王。

参考文献[编辑]

  1. ^ 资治通鉴/卷258》“遣使以书召泉州刺史王潮,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巖卒。巖妻弟都将范晖……发兵拒潮。“
  2. ^ 淳熙三山志/卷01
  3. ^ 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六》『乾宁三年,升为威武节度使,以授王潮。』
  4. ^ 《開閩始祖廣武王墓志銘》公諱潮,字信臣,初為河南光州固始縣佐,王緒禮請尊為軍政,提兵以副先鋒由康入汀、漳。緒多殺戮,為眾反縛以殉,推公為主,奉授泉州觀察使。大唐加封檢校右散騎常侍,工部、戶部尚書,敕拜福建觀察處置等使,授威武軍節度使,後追封秦國公,諡廣武。大父恁公,字自成,以門蔭補奉禮部郎,後以子貴,贈太尉、光州剌史。大母徐氏,封河南郡夫人,享年六十有三,葬固始縣西嶺山之陰。公兄弟三人:長諱潮;次諱審邽,諡武肅;三諱審知,封閩王,諡忠懿。皆以材氣雄名,率眾南奔,扶母徐氏入閩,建邦啟土,仁德保民。乾寧四年臘月,公寢疾,捨其子,命審知授威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封瑯琊王,以掌軍府事。公享年五十有二。始為泉州牧也,公當干戈盪析之餘,獨能興義學,創子城,罷役寬徵,保境息民。泉人德之,塑公像,立祠奉祀於崇陽門樓,歲時郡牧祭享。公娶侯氏,封晉安郡夫人。子二,曰延望,曰延廣;女一,適福建觀察使陳巖之子延晦也。延望生繼隆,後為昶所殺,無傳。延廣生繼孝、繼仁、繼德,棄官隱於永邑山中。及境內清平,繼孝、繼仁或住永邑,或移徙偏處,譜志未及傳聞。惟繼德來居泉州晉邑行春門樓邊,即今府口王氏家焉。公生於會昌丙寅年三月十一日申時,卒於乾寧丁巳年十二月廿四日午時。侯氏生於大中癸酉九月十三日亥時,卒於天祐乙丑年正月十五日巳時。公葬從君王儀禮,擇在惠安縣平康里盤龍山之濱。塋塚之內築地宮石室四落,外則佈置華表、人物,祭享克壯,封鬣觀瞻,特崇威武。墳靈自唐、宋及元、明至清,歷五朝而祀典昭垂,仍就墓特尊致祭。不幸前明萬曆之世,塚內珠襦、玉匣、金銀器具被盜剽竊。不知何年時。邑紳黃諱森呈請邑令葉諱春及詳奉督撫列憲飭析修葺,奏奉准置守塚,每歲清明,有司躬行致祭,無替。孰意世遠年湮,華表推折,半出地土,墳堆被水傾圮數丈。裔孫逢魁、培元等思本溯源,觸目傷心,謹擇大清嘉慶乙亥歲九月朔日未時興工。隨而勞心勞力,向族氏而勸勉,往鄉邑以捐資,督理修葺,惟冀完成,庶公開創之功不朽,崇祀之跡長存。但恐久遠莫稽,故特志勒石,以存萬古遺緒。乃為銘曰:將以武用,牧以文權,克文克武,惟公乃全。桓桓廣武,命唐自天,奮跡固始,裕後光前。政令嚴肅,開創獨先,建邦啟土,功德纏綿。擇惠安葬,盤龍之巔,佳城榮耀,節鉞千年。豈疑崩塌,興嗟募捐,議修重葺,再振英賢。家規孝友,茂族昭然,支派長遠,簪組蟬聯。公靈宛在,魁培志堅,猗歟監篤,衍慶團圓。牛眠馬鬣,時祀永虔,詒謀萃盛,降福如泉。繼繼繩繩,孫子其淵,勒石啟後,昌熾無邊。皇清嘉慶二十年歲次乙亥九月穀旦重修。董事裔孫舉人逢魁偕男紹謀、紹詒,處士培元偕男金平同叩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