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錕(1748年—1800年),字振伯江蘇吳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里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科二甲第四十四名進士。授兵部主事,遷郎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出官直隸大名府知府[1]。調保定府[2]。歷署清河道、通永道、永定河道。嘉慶初,調甘肅鞏秦階道[3]。嘉慶四年(1799年)授浙江按察使[3],暫留甘省辦理堡寨團練鄉勇事宜[4],積勞病卒。曾光祿寺卿,崇祀昭忠祠。[5][6]

參考文獻[编辑]

  1.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 ,1349卷 ,56-1
  2.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404001409號
  3. ^ 3.0 3.1 清實錄:仁宗睿皇帝實錄 ,39卷 ,451-2
  4.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404005098號
  5. ^ 清光緒五年刻本《吳江縣續志》17卷,5:王錕,字振伯,同里人。父堡,乾隆二十一年舉人,早卒。母陳氏,殉節死,得旌。錕,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遷郎中,出為直隸大名府知府。屬邑元城縣紅花堤屢决,錕順流疏浚,後無水患。調保定時,大府署有猾吏,招搖恫愒,為横於民。錕單騎執之,按其罪,置之法,闔郡肅然。保定地高苦旱,錕令民多掘井以漑田,又令多種甘薯,以薯性耐旱也。嘉慶二年,陞鞏秦階道。時川楚教匪興,錕練鄉兵,得八千人,賊犯成縣,錕奮擊敗之。四年,復犯泰州,錕時綜理糧餉,擢浙江按察使,督辦甘省軍務。賊偵知錕在成縣,軍火器械糧食悉在成,率衆二萬來犯,城中兵止三百。錕令登陴掩旗鼓於高處覘賊賊方退造飯突出擊之賊驚竄盡遺其輜重令民修堡寨賊至入避保全甚衆。又檄守鞏昌府城,以勞卒於伏羌。賜祭葬,卹贈光祿寺卿,入祀昭忠名宦祠,賜建本邑專祠。孫應模,蔭知縣。
  6. ^ 清光緒九年刊本《蘇州府志》,106卷 ,30-31:王錕,字振伯,同里人。父堡,乾隆丙子舉人,早卒。母陳氏,殉節死。錕,乾隆戊戌進士,授兵部主事,遷郎中,出知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紅花隄屢決,相度形勢,順流疏濬,元城至今無水患。調保定,廉得猾吏張三,置之法,一郡肅然。歷署清河、通永、永定河道,奏授甘肅鞏秦階道。時教匪滋事,錕團練鄉勇,得八千人,散布各邑,有事調集。會賊首張漢潮竄成縣,督擊出境。旋擢浙江按察使,留辦甘省軍務,密諭所屬戰守機宜,奉行皆有效。賊偵知錕駐成縣,軍火器械悉在,焉率衆併力攻擊,城中兵止三百。錕令登陴者掩旗鼓密於高處,覘賊方造飯,乃令壯勇以連環鎗突出轟擊,賊狂竄遺輜重無數。賊退,大府奏留錕督辦撫䘏,乃修築堡寨崖洞,預貯糧食於中。賊至,令民攜家入避,保全無數。未幾,賊又犯境,檄錕守鞏昌城,以勞卒於伏羗。公厂㶊解。年五十三。賜祭葬,贈光祿寺卿,崇祀昭忠名宦祠。敕本邑建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