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挪威联盟
瑞典和挪威聯合王國 | |||||||||||||
---|---|---|---|---|---|---|---|---|---|---|---|---|---|
1814年—1905年 | |||||||||||||
![]() 1905年瑞典-挪威聯合王國在歐洲的疆域 | |||||||||||||
首都 | 斯德哥爾摩(第一)与克里斯蒂安尼亞(第二)(Christiana)[a] | ||||||||||||
常用语言 | 瑞典語 挪威語[b] 丹麥語 薩米語 芬蘭語 | ||||||||||||
宗教 | 國教: 挪威: 挪威教會 瑞典: 瑞典教會 其他: 新教 天主教 | ||||||||||||
政府 | 君主立憲制 | ||||||||||||
國王 | |||||||||||||
• 1814–1818 | 卡尔十三世/二世 | ||||||||||||
• 1818–1844 | 卡尔十四世/三世 | ||||||||||||
• 1844–1859 | 奥斯卡一世 | ||||||||||||
• 1859–1872 | 卡尔十五世/四世 | ||||||||||||
• 1872–1905 | 奧斯卡二世 | ||||||||||||
立法机构 | 立法院:[d] | ||||||||||||
• 瑞典 | 国会 | ||||||||||||
• 挪威 | 大议会 | ||||||||||||
历史时期 | 拿破崙戰爭與一戰年間 | ||||||||||||
• 聯盟建立 | 1814年1月14日 | ||||||||||||
1814年11月4日 | |||||||||||||
• 聯合貨幣 | 1875年10月16日 | ||||||||||||
• 聯盟解體 | 1905年10月26日 | ||||||||||||
面积 | |||||||||||||
1905 | 774,184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820 | 3550000[c] | ||||||||||||
• 1905 | 7560000[c] | ||||||||||||
货币 | 瑞典: 挪威: | ||||||||||||
| |||||||||||||
今属于 | ![]() ![]() ![]() | ||||||||||||
a. ^ 瑞典-挪威聯邦的國王通常住在瑞典首府斯德哥尔摩的王宮,但有時也會住在挪威首府克里斯蒂安那的王宮。國王通常在淨瑞典或淨挪威的會議廳接待他的政府內閣官員。在國王缺席的情況下,大多數的挪威國籍內閣官員通常在克里斯蒂安那會唔。 b. ^ 手寫的挪威文在16世紀初已經不復存在並且由丹麥文代替。手寫的丹麥文仍然在此聯合王國其間使用,但在19世紀末這些丹麥文開始有少許的挪威化。1885年,挪威國會接受了新挪威語為正式語言,就好似丹麥語一樣。 c. ^ 1820: 2,585,000 in Sweden, and 970,000 in Norway.[1] 1905: 5,260,000 in Sweden, and 2,300,000 in Norway.[2] d. ^ 瑞典國會是一個身分制議會,分為四個等級。一直到1866年,瑞典國會變為兩院制。挪威國會是一院制,即內閣要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
瑞典和挪威聯合王國(瑞典語:Svensk-norska unionen;挪威語:Unionen mellom Sverige og Norge;丹麥語:Förenade Konungarikena Sverige och Norge De forenede Kongeriger Norge og Sverige[3];高地挪威語:Sambandet millom Norig og Sverike[4]),简稱「瑞典-挪威」,是指瑞典和挪威兩個王國於1814年至1905年成立的共主邦聯的聯盟。
在拿破崙戰爭中,瑞典於1813年正式加入反法同盟。根據1814年基爾條約,瑞典可從丹麥手中獲得挪威,但挪威乘機宣布獨立並頒布憲法。瑞典發動了一場短暫的戰爭(此戰亦為瑞典至今參加的最後一場戰爭),挪威投降,被迫作為臣屬國服從於瑞典國王,即由瑞典方主導的「瑞典-挪威聯盟」,該聯盟於1905年解散。
背景[编辑]
挪威曾經兩次被統一在同一個瑞典國王之下,第一次是在1319年至1343年(馬格努斯七世),第二次則是在1449年至1450年(因短暫共同反對奧爾登堡的克里斯蒂安一世)。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挪威與丹麥保持密切聯合,名義上是一個王國,但實際上卻為一個省份,被丹麥國王從首都哥本哈根統治。 1660年專制主義建立後,建立了更集中的政府形式。但是挪威保留了一些獨立的機構,包括自己的法律、軍隊和鑄幣。聯合王國被後來的歷史學家稱為丹麥-挪威。
瑞典於1523年在古斯塔夫·瓦薩統治下永久性地從卡爾馬聯盟中崛起。17世紀中葉在古斯塔夫二世干預三十年戰爭後,升至地區主要大國的地位。然而,1700-1721年間,查理十二世發動雄心勃勃的戰爭,導致瑞典於大戰後喪失地區大國地位。
卡尔马联盟解体后,瑞典和丹麥-挪威聯合王國仍然是竞争对手,并打了很多战争。其间,丹麦和挪威在1645年和1658年都不得不将重要的省份割让给瑞典。瑞典分別于1567年、1644年、1658年和1716年入侵挪威,将该国从与丹麦的共主邦聯中夺走,吞并挪威,组成瑞典-挪威联盟。
反复的战争和入侵导致了挪威人对瑞典的普遍反感。
聯盟瓦解[编辑]
1905年6月7日,挪威議會宣告瑞典-挪威聯盟解體。瑞典最終於同年10月26日承認挪威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
國家象徵[编辑]
國徽[编辑]
旗幟[编辑]
挪威國旗 (1814–1821)
參考[编辑]
系列条目 |
斯堪的纳维亚 |
---|
地理 |
維京時代 |
政治實體 |
歷史 |
其他 |
- ^ Skandinaviens befolkning. [2016-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7).
- ^ SSB – 100 års ensomhet? Norge og Sverige 1905–2005 (in Norwegian). [2016-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9).
- ^ 丹麥語,書面挪威語的前身。工會法(丹麥語:Rigsakten)譯為“Foreningen imellem Norge og Sverige”(即“挪威和瑞典之間的聯盟”)。
- ^ 新挪威語(Nynorsk),前身為於1885年同是瑞典-挪威官方語言的高地挪威語(Høgnorsk/Landsmål)。雖然工會規定高地挪威語沒有官方名稱,但稱呼時使用了如“Sambandet”(或“Samfestet”/“Samlaget”)“millom Norig og Sverike”(包括變體)之類的術語的叫法。Samfestet millom Norig og Sverike的叫法出自著名的高地挪威語作家阿斯蒙德·奧拉夫森,而 雅各布森·霍耶姆在1879年的工會法案翻譯中使用了“Sambande millom Noreg og Sverige的叫法”。 在這個翻譯中,統一的王位被稱為“Dei einade kongsstolarne i Noreg og Sverige”(“挪威和瑞典的聯合王位”)。
外部鏈接[编辑]
- “辯論斯德哥爾摩條約,1813年3月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奧斯陸大學舉辦,包括斯德哥爾摩條約(1813 年)和聖彼得堡條約(1813 年)的文本
- “法國国王陛下與瑞典和挪威國王之間的條約。1855年11月21日在斯德哥爾摩簽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託管在Google圖書(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