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尤金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瑪麗亞·尤金娜
Maria Yudina (Piano).jpg
音乐家
原文名Мари́я Вениами́новна Ю́дина
出生1899年9月9日(俄曆:8月28日)
涅韋爾維捷布斯克省俄羅斯帝國
逝世1970年11月19日(1970歲-11-19)(71歲)
莫斯科, 蘇聯

瑪麗亞·維尼亞米諾夫娜·尤金娜(俄文: Мари́я Вениами́новна Ю́дина)(1899年9月9日-1970年11月19日)。蘇聯時代著名鋼琴音樂家。

早年生活及教育[编辑]

瑪麗亞·尤金娜出生在俄羅斯帝國維捷布斯克省涅韋爾的一個猶太家庭。她是著名醫生和法醫專家維尼亞明·尤金俄语Юдин, Вениамин Гаврилович和他第一任妻子賴莎·雅科夫列夫娜·尤金娜(1868-1918)的第四個孩子[1]。1912年尤金娜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從師安娜·葉西波娃英语Anna Yesipova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羅維奇·尼古拉耶夫。除此之外,她還曾經一度成爲費利克斯·布魯門費爾德的門徒。她的同學中包括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弗拉基米爾·索夫羅尼茨基等著名音樂家。她的同學回憶說:十幾歲的尤金娜個子很高,有點笨重,言談舉止比她的年齡更顯得成熟。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所引發的社會動亂以及她的母親離世,使她於1918年一度休學,在恢復學業之後,除了繼續深造音樂之外,她在1921年至1922之間還參加了聖彼得堡大學的歷史哲學系講座,并完成了神學研究,之前1919年在一次短暫的返鄉旅行中,她被吸引到了一個熱衷於研究黑格爾康德哲學的朋友圈子裏,其中大多是都是皈依東正教的猶太人,受此影響,她也從猶太教皈依到了東正教[2]

職業生涯[编辑]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時代的尤金娜

1921年尤金娜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後,尤金娜留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任教。在大力鏟除宗教的蘇聯共產制度之下,由於她不放棄其宗教信仰而在1930年被校方解雇。之後的數年之内她一直處於失業和無家可歸的窘境,在她生活困難時期,得到了來自同學肖斯塔科維奇的幫助。1932年至1933年之間,她被邀請到第比利斯國家音樂學院英语Tbilisi State Conservatoire(蘇聯時代該音樂學院以格魯吉亞歌手“瓦諾·薩拉吉什維利”命名)[3]擔任教授研究生的鋼琴課程。1936年在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的推薦下,尤金娜去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鋼琴係任教,之後在那裏她一直任教至1951年。

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尤金娜身在列寧格勒,在列寧格勒圍城戰期間,她和肖斯塔科維奇一起經常為人們演奏音樂,激勵和安撫面臨飢餓和死亡的市民們[4]。1944年,作爲兼職,她接受了音樂教育家葉列娜·法比阿諾夫娜·格涅西娜英语Elena Gnesina的邀請,在格涅辛音樂學院室内樂合奏課和聲樂課執教。

戰後,由於她長期堅持宗教信仰以及提倡現代西方音樂,1960年她被格涅辛音樂學院除名。之後雖然她可以公演,但是她的獨奏會被禁止錄製。在列寧格勒的一次鋼琴演奏會上,爲了追思逝世的文學家鲍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在演奏結束後,作爲加演節目,尤金娜當場朗誦了帕斯捷爾納克的詩,她的此舉觸怒了蘇聯當局,在此之後的五年之内她被禁止公開演出。1966年禁令解除之後,她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舉辦了一系列關於浪漫主義音樂題材的講座。

1962年斯特拉文斯基首次回到革命後的蘇聯,時年斯特拉文斯基年滿80歲,她參加了為祝賀斯特拉文斯基的80歲誕辰舉辦的音樂會,據説這次斯特拉文斯基的短暫蘇聯之旅是與尤金娜通信中,接受了她的建議邀請而成行的。1969年5月,尤金娜舉辦了她人生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在她去世前四個月,特意去了生前摯友帕斯捷爾納克的墓地祭奠。

1970年11月19日尤金娜在莫斯科去世,她被下葬在位於莫斯科列福爾托沃區維登斯科耶公墓英语Vvedenskoye Cemetery,公墓内的安葬者大都為東正教和天主教信徒,其中不乏知名的文學家、藝術家等。

雖然尤金娜没有公開批評任何政治家和蘇聯社會制度,但由於她堅持宗教信仰,因而她的鋼琴職業活動一直遭受到蘇聯當局的限制和打壓,作爲國際音樂交流,她除了1950年與肖斯塔科維奇參加了萊比錫巴赫音樂節英语Bachfest Leipzig以及1954年在波蘭演出以外,她從未去過西方國家舉辦音樂會。

斯大林唱片的傳説[编辑]

1943年6月瑪麗亞·尤金娜與指揮家尼古拉·阿諾索夫英语Nikolai Anosov在莫斯科音樂會

前蘇聯時代的音樂評論家所羅門·沃爾科夫根據肖斯塔科維奇的口述,於1979年在美國發表的著作《證言》中寫道:1944年的一個晚上,斯大林在廣播中聼到了尤金娜演奏的莫扎特的作品“A大調第23鋼琴協奏曲K.488”之後,便打電話給廣播電臺,希望得到這張唱片,並要求第二天送到克林姆林宮。由於這是一場現場直播演出,電臺並沒有現成的唱片,於是電臺負責人將演出結束之後已經回到家中的尤金娜和樂隊成員們從家裏緊急召集到電臺,連夜重新演奏這首鋼琴協奏曲,並當場錄製了唱片,第二天一早這張唱片送到了斯大林的辦公室。事後,斯大林以個人名義給了尤金娜兩萬盧布以作褒獎,這個數字對當時的蘇聯人來説令人乍舌。當尤金娜收到這筆獎金之後,將它全部捐獻給了東正教會,並寫了一封信給斯大林。她在信中寫道:“親愛的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謝謝你的幫助。我將日夜爲你禱告,求主原諒你在人們和國家面前犯下的大罪。主是仁慈的,祂一定會原諒你。我把錢捐給了我所參加的教會”。在斯大林高壓鐵腕統治下的蘇聯,這封信無疑等於尤金娜把自己送上斷頭臺。爲此,貝利亞手下的秘密警察準備好了逮捕尤金娜的逮捕令,只等斯大林在上面簽字。然而出乎人們的意料,斯大林在看到尤金娜這封信之後,將信放在桌上沉默不語,他并沒有在逮捕令上簽字[5]。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時,他身邊的留聲機一直播放著這張唱片[6]

關於上述故事是否屬實,一直存在著支持和質疑的兩種不同解讀。2022年3月耶魯大學出版社公開發行的《烈火琴師》(“Playing with fire”)一書作者,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從師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的英國大提琴音樂家兼作家伊麗莎白·威爾森(Elizabeth Wilson)[7][8]也對此表示質疑,她認爲這個軼事除了肖斯塔科維奇的敘述之外,沒有得到其他渠道佐證,不排除肖斯塔科維奇有誇大其詞的可能[9][10]

評價[编辑]

尤金娜與肖斯塔科維奇

尤金娜將虔誠信仰的情感傾注在鋼琴演奏上,其所展現的技巧、靈性以及音色風格得到了世人贊譽。

她的同學和摯友肖斯塔科維奇評價道:“尤金娜是一個奇怪的人,非常孤獨。她非常有名,主要因爲她是個傑出的鋼琴家……尤金娜不論彈什麽都‘與衆不同’,她令無數的崇拜者着迷。……(她)没有多少女性的特徵,她通常彈得很有氣勢,很有力量,像男人一樣。……瑪麗亞的演奏就如同説話一樣。只有極度睿智、感情和精神豐富的人才能像她那樣完美地詮釋自己的思想。这是一個哲學家的演奏,極端嚴謹、高貴,充滿著對生活的真正熱愛……[11]

俄國鋼琴家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這樣評價道:她才華橫溢,在她那個時代,她是時代音樂的積極倡導者。她演奏她所崇拜的斯特拉文斯基保羅·欣德米特恩斯特·克热内克巴托克·貝拉等音樂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在蘇聯不僅不爲人知,實際上也是被禁止的。當她演奏浪漫主義音樂時,令人印象深刻……記得有一次她演奏肖邦降E大調夜曲第二號時表現得如此豪壯,它聽起來不再像鋼琴,而是小號。它仿佛已經不是肖邦的作品了,而是尤金娜的作品。[12]

蘇聯時代的著名音樂評論家和作曲家包格丹諾夫·貝瑞佐夫斯基(1903-1971)[13]評論道:“這個有一頭平滑柔順髮絲與小巧臉蛋的女人穿著一件暗色外衣,旁若無人似的走上舞臺并在鋼琴前坐了下來。她用手帕擦拭自己的手與琴鍵後又靜默了一陣子,所有優雅的動作似乎都在為某件不尋常而且有意義的事做準備。所有的等待都是為了净化情感,而尤金娜的演出也不讓在場的聽衆失望。[11]

文學評論家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巴赫京評論道:“在那個只有男人才能做到的時代,她作爲女性卻具有相當罕見的哲學思考力。[14]

注釋[编辑]

  1. ^ Мария Юдина
  2. ^ Forest, Jim (1999). "Maria Yudina: The Pianist Who Moved Stalin". The Ladder of the Beatitudes. Maryknoll, New York: Orbis Books. pp. 99–100. ISBN 978-1-57075-245-2
  3. ^ Tbilisi State Conservatoire.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30. 
  4. ^ 尤金娜的莫扎特之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One amazing piani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The Pianist who Killed Stalin
  7. ^ The Moscow Time(Sep.26.2022)
  8. ^ Playing with Fire: Elizabeth Wilson (192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PIANIST IN STALIN'S RUSSIA BY ELIZABETH WILS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莱布雷希特专栏
  11. ^ 11.0 11.1 尤金娜的莫扎特之旅.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12. ^ Monsaingeon, B. (2001). Sviatoslav Richter. Notebooks and Conversations. Faber & Faber Ltd.pp.48–52
  13. ^ VALERIAN BOGDANOV-BEREZOVSKYVALERIAN BOGDANOV-BEREZOVSKY.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14. ^ “Cats Are Indescribably Wonderful, Shostakovich’s Fugues Less So”: On Elizabeth Wilson’s “Playing with Fire: The Story of Maria Yudina, Pianist in Stalin’s Rus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