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吉茲油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田吉茲油田
國家哈薩克斯坦
坐標46°9′10″N 53°23′0″E / 46.15278°N 53.38333°E / 46.15278; 53.38333坐标46°9′10″N 53°23′0″E / 46.15278°N 53.38333°E / 46.15278; 53.38333
運營商田吉茲雪弗龍
合夥人雪弗龍 (50%), 艾克斯美孚 (25%), 哈薩克斯坦石油 (20%)
歷史
發現1979
開採1993
高峰年份2010

田吉茲油田(田吉茲在土耳其語中為海的意思)位於哈薩克斯坦西北、裏海東北岸的低窪濕地。其開發區大約占地2500平方公里(970平方英里),其中包括科羅廖夫油田(Korolev)。

田吉茲油田開發區寬19公里(12英里)長21公里(13英里),[1] 此地被發現於1979年,田吉茲油田是世界上所發現最大油田之一。 阿特勞(Atytau)在田吉茲油田往北350公里(220英里)處,是田吉茲石油輸外的主要轉運點。許多國家都在此地參與了地緣政治的競爭來獲得這些油源。

田吉茲是由田吉茲雪弗龍公司(Tengizchevroil)來運行,其簽署了40年的合作契約,計畫從此地產出數十億桶石油。田吉茲雪弗龍公司(TCO)於1993年4月開始開發田吉茲油田,其公司組成包括雪弗龍(Chevron) (50%)[2]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25%)、哈薩克斯坦政府的哈薩克斯坦石油(20%)與盧科石油(5%)。[3]

在2001年,其夥伴投資了27億美元、長達1505公里(935英里)的CPC裏海石油管線(Caspian Pipeline Consortium)開始從田吉茲輸出石油到新羅西斯克的黑海口,這條管線開啟於2001年3月(送上第一艘油輪是在2001年十月),每日輸送600000桶石油,並計畫在2010年達到每日700000桶石油的開採量,最終要達到每日1500000桶石油。

卡撒幹油田(Kashagan)位於田吉茲以西約130公里(81英里)處,這也是世界近三十年來發現的最大油田,加上田吉茲,儲量與美國的220億桶石油接近。 哈薩薩克斯坦同時也計畫興建新的石油管線,像是跨裏海石油管道到亞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或甚至到伊朗來減低對俄羅斯的依賴。 [4]

儲量與產量[编辑]

在此地估計有250億桶石油的儲量,田吉茲是世界第六大的油田,目前田吉茲與科羅廖夫油田已采出約60-90億桶原油,科羅廖夫油田在其中佔了15億桶,是田吉茲的六分之一多。 同時像許多其他油田,田吉茲也擁有很大量的天然氣儲量,這裡油田的儲量,足以對抗墨西哥灣的石油儲量。[5]

然而從田吉茲採出的石油具有很高比例的硫量(最高到17%),估計到2002年12月前已從這裡產出了60萬桶硫的副產品,相關單位以灌漿成塊來儲存,但每天仍產出4000桶硫,[6]在2007年10月3號哈薩克環境署因田吉茲雪弗龍公司涉嫌違反儲藏硫產品的規定而予以罰款。

在2002年,田吉茲雪弗龍公司宣稱每日產出285000桶原油,是哈薩克斯坦全國產出的三分之一,在2003年1月與哈薩克政府的衝突平息後,田吉茲雪弗龍公司開始進行30億美元的擴建計畫,以求在2006年前增加產量達到每日450000桶,。在2008年9月,公司宣稱田吉茲的主要擴建計畫已經完成,但之後產量目標要達到每日540000桶。[7] 在2012年雪弗龍又宣稱其油田要增產250000-30000桶。[8]

地緣政治意義[编辑]

這個地方的地緣政治以石油出口的途徑來競爭,石油從田吉茲出口主要透過CPC裏海石油管線到俄羅斯的黑海口新羅西斯克。而巴庫-提比里西-傑伊漢管線(BTC)則是美國和英國相關利益公司在南裏海建造的管線,用以出口亞塞拜疆的石油來繞過俄國領土。附帶一提,美國原本想要拉管線到伊朗,但由於政治氣氛的限制,儘管這是一項很符合經濟效益的計畫,[9] 但美國最後放棄實現。

環境問題[编辑]

石油從田吉茲油田產出的過程是經由熱井(Hot wells)由高壓擠壓噴出,而這段過程又比世上其他油田來的激烈。而產油的同時也會產出具有高含量毒性硫化物的天然氣,在1985年的一場爆炸產生了200公尺(660英尺)高的火焰並導致一人喪生,其火光遠在140公里外(87英里)都看的見。致命的天然氣使得當時蘇聯的消防員無法迅速的波滅火勢,熱井燃燒了一年才完全熄滅。

現今哈薩克斯坦的政府對於硫產物有著嚴格的規範,在2006年哈薩克斯坦政府以巨額罰款威脅田吉茲雪弗龍公司必須改善相關的處理措施,而在2007年政府對其公司開下了6億900萬美元(744億堅戈)的罰款,其被指控的違規事項包括在處理在田吉茲的硫塊上的怠慢態度,而早在2003年對此田吉茲雪弗龍公司就因將硫塊放在開放空間而被開罰7100萬美元(但後來經申訴降低到7百萬美元)。[10] 根據哈薩克斯坦的環境保護署,超過1000萬桶硫化物因石油的產出而作為副產品不斷累積在田吉茲油田區域。

政府也要求將有3500人口薩勒卡默什(Sarykamys)村重新安置在阿特勞附近,重新安置的計畫由田吉茲雪弗龍公司負責,並在2004-2006年間完成,耗資7300萬美元。[11]

在由William T. Vollmann撰寫,在2007年出版的《窮人們》(Poor People)裡面就有一部份提到在薩勒卡默什的居民因田吉茲雪弗龍公司而受到的影響,Vollmann認為這裏了產業給居民帶來了嚴重的健康威脅,同時也認為遷村的計畫對居民來說仍顯得不公平,公司強迫居民遷移,但又沒有在新鎮上給予他們足夠的住屋。

流行文化中的田吉茲[编辑]

喬治克隆尼主導的電影「諜對諜」(Syriana)(2005)中就有提到田吉茲油田。

參考資料[编辑]

  1. ^ About TCO. Tengizchevroil.com.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Christopher Pala. Kazakhstan Field's Riches Come With a Price 82 (715).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2001-10-23 [2009-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8). 
  2. ^ Chevron to spend $6-$8 bln on new Tengiz project. Reuters. 2012-02-15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7). 
  3. ^ Tengiz Oilfield. Hydrocarbons-technology.com.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7). 
  4. ^ Lucky Lopez. Oil Begins Flowing Through Kazakh Pipeline. The New York Times. 2001-03-27 [200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4). 
  5. ^ ANDREW E. KRAMER. In Asia, a Gulf’s Worth of Oil Awaits Transport.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7-222 [2015-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6. ^ Brown, Paul. Byproduct that blights Caspian life. The Guardian (London). 2002-12-04 [2010-05-25]. 
  7. ^ Chevron Achieves Full Production from Tengiz Expansion Projects. OilVoice. 2008-09-25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 ^ 2011 Year in Review. Tengizchevroil. 2012-02-13 [201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9. ^ Yenikeyeff, Shamil. Kazakhstan's Gas: Export Markets and Export Routes (PDF).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November 2008: 18 [2011-11-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8). 
  10. ^ Chevron hit with $609m Tengiz fine. Upstream Online (NHST Media Group). 2007-10-03 [200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11. ^ Environmental Charges Unlikely to Derail Kazakstan's Chevron Contract.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2006-08-23 [200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