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美国人
''Scientific American'' | |
![]() ![]() | |
ISO 4缩写 | Sci Am |
---|---|
学科 | 科學普及 |
语言 | 英文 |
出版信息 | |
出版者 | |
出版历史 | 1845年至今 |
索引 | |
ISSN | 0036-8733 |
链接 | |
《科学美国人》(英文原名:Scientific American,缩写:SciAm)是一本美国的科普杂志。 自1845年創刊以來,許多具聲譽的科學家都曾投稿發表於該刊物。該刊物亦是美國境內最古老的連續出版月刊雜誌。
《科学美国人》在2005年12月時每個月約有555,000份美國國內發行量,以及90,000份的國際發行量。雖然被認為是高水準的期刊,但這本雜誌並不採用類似《自然》杂志同行評審的方式審查稿件,而是提供一個論壇来呈现科學理論和科学新發現,並以更大的讀者群為其目標。
歷史[编辑]
《科学美国人》一開始是由魯弗斯·波特所發起的單頁報紙。早期主要是在報導在美國專利局所登記的項目,比如,永動機。直到現在,仍在會以“历史上的今日”的小專題報導以前的發明,不過通常都是報導一些不切實際的項目。
波特後來在1846年將這份報紙賣給艾尔弗瑞德·依莱·比奇及奥森·德赛·蒙恩。1986年賣給德國的霍兹布林克集團。
唐納德·米勒於1998年12月過世,而杰拉德·皮尔與丹尼斯·弗拉纳根分別於2004年9月及2005年1月過世。約翰 ·雷尼是目前的編輯。
中文版[编辑]
中文版的文章大多數都是翻譯自英文版的文章。
中國大陸[编辑]
在中國大陸,《科学美国人》在1979年起譯為簡體中文版,刊名為《科學》,但由于发行量等原因,至2005年底停办。《电脑报》杂志社后获得了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社新的授权,在2006年1月,与《科学美国人》版权合作的简体中文月刊《环球科学》创刊。现在,《环球科学》于每月5日出版。
臺灣[编辑]
臺湾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繁體中文版,刊名為《科学人》,內容除了译文外也加入了「華人觀點」一欄,發行於臺灣及香港。
2020年9月,科學人向行政院農委會提出廣告合作邀約,在臉書發佈爭議文章。內容提到「萊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又環保」、「台灣豬多吃廚餘會讓油花更豐富」等引起社會撻伐,隨後也將爭議文章撤下[2][3]。
参考文献[编辑]
- ^ Fell, Jason. Scientific American Editor, President to Step Down; 5 Percent of Staff Cut. FOLIO. [2009-04-26].
- ^ 《科學人》刊瘦肉精廣告急撤下 發行人:缺乏科學嚴謹討論為嚴重錯誤. 蘋果新聞網. [2020-10-09] (中文(台灣)).
- ^ 《科學人》為瘦肉精業配文致歉 農委會再澄清:是期刊主動邀約. 鏡週刊 Mirror Media. 2020-09-21 [2020-10-09] (中文(台灣)).
外部链接[编辑]
- (英文)《科学美国人》网站
- (英文)《科学美国人》往期资料(1993年—现在,付费阅览)
- (英文)《科学美国人》1846年至1869年
- (繁體中文)《科學人》網站
- (简体中文)《环球科学》網站
- (简体中文)译言网 | 科学美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