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抗日战争第二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二戰區所轄範圍為山西及察哈爾,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二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1937年[编辑]
中國戰區首次劃分是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
1937年8月20日,第二戰區劃分是以山西省、察哈爾省及綏遠省,也經歷中條山爭奪戰等激烈戰役。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為閻錫山,参谋长朱绶光,执法总监张培梅,参谋处处长楚溪春,副官长冯鹏翥。「并由本區司令長官分達該區各集團軍各司令」[1]。
- 第6集團軍:杨爱源 副总司令孙楚
- 33A 孙楚兼 S3B 章拯宇 S8B 孟宪吉 73D 刘奉滨
- 34A 杨澄源 196B 姜玉贞 202B 宋鑫堂 71D 郭宗汾
- K2D 金宪章( 由伪K2D 改编)
- 宪兵团
- 第7集團軍:傅作義 参谋长陈秉谦 副总司令刘汝明 前敌总指挥汤恩伯
- 35A 傅作义兼 211B 孙兰峰 218B 董其武 202B 田树梅
- 61A 李服膺 ( 守天镇) 101D 李俊功 S200B 刘𩡝馥 400团(李生润)
- K1A 赵承绶
- K6A 门炳岳(中央军)
- 72D 陈长捷 辖208B 吕瑞英 217B 梁春溥
- S7B 马延守
- 13A 汤恩伯 4D 王万龄 89D 王仲廉
- 17A 高桂滋 辖84D高桂滋兼 21D 李仙洲
- 68A 刘汝明 143D 刘汝明兼 S40B 高子明
- 94D 朱怀冰
- N5B 安华亭
- N2B 石玉山
- N6B 王子修
預備軍 阎锡山 19A 王靖国 205B 杜坤 S2B 方克猷 72D 陈长捷 209B 段树华 K1A 赵承绶 K1D 彭毓斌 K2D 孙长胜 第18集團軍(朱德)
1938年[编辑]
1938年,增援日軍迅速於華北取得優勢,並在佔領上海後,切斷中國軍隊之華北運輸線。為此,同年1月發表的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當中,將第二戰區的區域略作更動,變成以山西及陝西北部為主,其戰鬥序列為
1938年2月,日军进犯晋西, 205旅旅长赵锡章、团长刘崇一阵亡,军法执行监张培梅要追责处死王靖国,阎不同意,张培梅遂服毒自杀。
1938年春,准备反攻太原,因日军增援而取消,此时部队序列如下:
- 卫立煌任南路军前敌总司令,辖14、93、15、19军;
- 傅作义任北路前敌总司令,辖35军、新2师、骑2军、18集团军;
- 长官部直辖66、71师,33、34军等。
1938年12月, 撤往陕西宜川秋林镇。辖4个集团军,7个军、24个师、13个独立旅、5个炮兵团,骑兵、工兵和技术兵团各1个团。12月傅作义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脱离晋军。
1938年,全省划分为4个“山西省第某游击战区行署”。
1939年[编辑]
兵力:辖4个集团军,5个军和骑兵军。32步兵師、14步兵旅、5騎兵師、3騎兵旅,其他特種部隊或地方部隊在外
1939年5月,刘绍庭任兵站总监。
1940年[编辑]
1940年整编为4个集团军、8个军、24个师、6个游击纵队、2个独立旅、5个炮兵团、2个工兵团、1个骑兵团、1个狙击总队。
1942年[编辑]
阎锡山提出“晋西大保卫战”,成立7个国民兵督导员纵队(挺进纵队)及甲、乙、丙三种据点。1942年整编为3个集团军,8个军、18个师、2个政卫师、1个独立旅、4个国民兵团督导员纵队(后为7个纵队)、13个据点守备队、5个炮兵团、3个工兵团、1个机枪团。
1944年[编辑]
1945年(受降區)[编辑]
第二戰區:陝西 日軍戰俘集結:曲陽
1946年[编辑]
1946年初,阎锡山对晋军进行整编,由原来4个集团军、8个军、24个师整编为3个集团军、5个军、15个师,另有直属及特种部队。
-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副总司令 刘奉滨
- 第六十一军 军长 王靖国
- 第66师 师长 娄福生
- 第69师 师长 周建祉
- 第72师 师长 艾子谦
- 第六十一军 军长 王靖国
-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赵承绶 副总司令 于镇河
- 第8集团军 总司令 孙楚 副总司令 楚溪春
- 第8总队 总队长 赵瑞
- 第9总队 总队长 荆宣
- 炮兵指挥处 指挥 高斌
- 野炮营
- 重迫炮团
- 工程兵 司令 程继宗
- 工兵第1团
- 工兵第2团
- 特务团
- 机枪团
- 机甲队
撤销[编辑]
1947年3月,撤销第二战区,由太原綏靖公署负其责。3个集团军,12个军、36个师、5个炮兵团,机炮、辎重和示范各1个团、2个工兵团。
參考文獻[编辑]
引用[编辑]
来源[编辑]
- 书籍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張明金、劉立勤 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