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士
Peter Hans Misch
性别
出生(1909-08-30)1909年8月30日
德意志帝國柏林
逝世1987年7月23日(1987歲—07—23)(77歲)
 美國西雅图
国籍 美國
教育程度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
职业地质学家
亲属父亲:格奥尔格·米施
外祖父:威廉·狄尔泰
代表作
  • 《云南构造史》

米士(英語:Peter Hans Misch,1909年—1987年7月23日),美籍德裔地质学家。

米士出生于柏林,父亲为哥廷根大学哲学家格奥尔格·米施(Georg Misch),外祖父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威廉·狄尔泰。米士于1932年获哥廷根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1934年,参加了攀登喜马拉雅山脉南迦帕尔巴特峰的探险。

1936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他前往中国中山大学地质系任教,并兼任两广地质调查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迁往云南。1940年赴西南联大任教,并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他对云南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澄江运动”与“晋宁运动”的概念,还发表了《云南构造史》等著作。

1946年,米士前往美国,曾短暂地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后前往华盛顿大学。此后,他成为了北喀斯喀特(North Cascades)地质学的研究权威。1981年他从华盛顿大学退休,不过仍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87年去世。

米士曾于1966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主席,此外他还是美国矿物学会、地球物理联合会、伦敦地质学会的会员。[1][2][3]

参考文献[编辑]

  1. ^ 米士 Misch,Peter.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永久失效連結]
  2. ^ Peter Misch.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1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3. ^ Guide to the Peter Misch Papers. Northwest Digital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