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格奧爾格·哈曼
Johann Georg Hamann | |
---|---|
![]() | |
出生 | 柯尼斯堡(普鲁士王国) | 1730年8月27日
逝世 | 1788年6月21日 明斯特 | (57歲)
母校 | 柯尼斯堡大学 (1746–1751/52; 未获学位) |
时代 | 18世纪哲学 |
地区 | 西方哲学 |
学派 | 德国唯心主义 反启蒙 狂飙突进运动 |
主要领域 | 語言哲學,認識論,心靈哲學,美學,歷史哲學,政治哲學 |
著名思想 | 理性是一种语言(Vernunft ist Sprache) |
約翰·格奧爾格·哈曼(Johann Georg Hamann, 德语:[ˈhaːman];1730年8月27日 - 1788年6月21日)是來自柯尼斯堡的德國路德派哲學家,被稱為“北方巫師”,是後康德哲學的領袖人物之一。他的學生赫尔德將他的作品用作狂飙突进運動的主要支持者,並與反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有關。[4][5]
他向同樣來自柯尼斯堡的康德介紹了休謨(將他從“教條式的沉睡”中喚醒)和盧梭的作品。哈曼受到休謨的影響,但他用他的觀點來支持而不是反對基督教。[6]
歌德和克爾凱郭爾都認為他是他那個時代最優秀的人。[7]他也對黑格爾和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有重要影響。[8] 早在語言学轉向之前,哈曼就認為,認識論應該被語言哲學取代。
参考资料[编辑]
- ^ O'Flaherty 1979, p. 19.
- ^ Garrett Green, Theology, Hermeneutics, and Imagination: The Crisis of Interpretation at the End of Modern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53.
- ^ Hamann's Influence on Wittgenstein. Nordic Wittgenstein Review. 2018-06-26 [202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 ^ Isaiah Berlin, Three Critics of the Enlightenment: Vico, Hamann, Herder, London and Princeton, 2000.
- ^ Berlin, Isaiah. The Magus of the North: J. G. Hamann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 Irrationalism.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3. ISBN 978-0-374-19657-8.
- ^ Griffith-Dickson, Gwen, Johann Georg Hamann, Zalta, Edward N. (编),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17,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7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 ^ Betz, John. Reading "Sibylline Leaves": J. G. Hamann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January 2009, 70 (1): 94–95. JSTOR 40208092.
- ^ Johann Georg Hamann | German philosophe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