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馬拉松 (英語:New York City Marathon ),因贊助商而冠名為TCS紐約馬拉松 (TCS New York City Marathon ),是一項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舉行的馬拉松(42.195公里或26.219英里)賽事。设立于1970年,是世界馬拉松大滿貫 之一(其他分別是倫敦馬拉松 、柏林馬拉松 、東京馬拉松 、芝加哥馬拉松 和波士頓馬拉松 )[3] 。紐約馬拉松以參加人數計算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4] [5] ,2018年共有52,812名跑手完成賽事[6] ,2017年報名者多達98,247人[4] 。賽道途經紐約市全部五個行政區 ,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日舉行。
主辦及參賽 [ 编辑 ]
紐約馬拉松由非營利賽跑組織「紐約路跑者」(New York Road Runners ,簡稱NYRR)主辦。自1970年起每年都會舉行,僅2012年因颶風桑迪 吹襲美國東岸 、2020年因新冠肺炎而取消。作為馬拉松大滿貫共中一站,紐約馬拉松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職業和業餘跑手參加。由於報名者眾,大會會以抽籤形式選出大部份參賽者。另外,也可以透過不同途徑獲得「保證參賽資格」(guaranteed entry ),例如「9+1」或「9+$1K」計劃,即參加其他九項由NYRR贊助的賽事,並以大會義工形式參與另一項賽事或捐款1,000美元支持NYRR的青少年運動員計劃。其他取得保證參賽資格的途徑包括:此前曾參加15次或以上的紐約馬拉松、在指定馬拉松賽事取得大會要求的紀錄時間、以跑隊名義參與並為指定慈善團體籌款。
获胜者 [ 编辑 ]
男子公开组 [ 编辑 ]
2002年男子組冠軍羅德傑斯·洛普(Rodgers Rop ),他也是同年波士頓馬拉松的冠軍。
兩度奪冠(2006、2008年)的馬利森·高美斯·多斯·桑托斯(Marílson Gomes dos Santos )是首位兼截至2019年為止唯一一位拿下紐約馬拉松的南美 及巴西 跑手。
女子公开组 [ 编辑 ]
寶拉·拉德克利夫 ,2004、2007及2008年紐約馬拉松冠軍
Jeļena Prokopčuka , winner of the 2005 and 2006 New York City Marathons, the first and only Latvian runner to win in either division.
男子轮椅组 [ 编辑 ]
David Weir, winner of the 2010 race
Masazumi Soejima, winner of the 2011 race
年份
获胜者
国家
时间
备注
2000
Ayari, Kamel Kamel·Ayari
突尼斯
1:53:50
[7]
2001
Mendoza, Saúl Saúl·Mendoza
墨西哥
1:39:29
Course record[8]
2002
Schabort, Krige Krige·Schabort
南非
1:38:27
Course record[9]
2003
Schabort, Krige Krige·Schabort
南非
1:32:19
Course record, 2nd victory[10]
2004
Mendoza, Saúl Saúl·Mendoza
墨西哥
1:33:16
2nd victory[11]
2005
van Dyk, Ernst Ernst·van Dyk
南非
1:31:11
Course record[12]
2006
Fearnley, Kurt Kurt·Fearnley
澳大利亚
1:29:22
Course record[13]
2007
Fearnley, Kurt Kurt·Fearnley
澳大利亚
1:33:58
2nd victory[14]
2008
Fearnley, Kurt Kurt·Fearnley
澳大利亚
1:44:51
3rd victory[15]
2009
Fearnley, Kurt Kurt·Fearnley
澳大利亚
1:35:58
4th victory
2010
Weir, David David·Weir
英国
1:37:29
2011
Soejima, Masazumi Masazumi·Soejima
日本
1:31:41
2012
飓风桑迪 取消
2013
Hug, Marcel Marcel·Hug
瑞士
1:40:14
2014
Fearnley, Kurt Kurt·Fearnley
澳大利亚
1:30:55
5th victory (Note that the course was shortened by 3 miles at the start)
2015
van Dyk, Ernst Ernst·van Dyk
南非
1:30:54
2nd victory
2016
Hug, Marcel Marcel·Hug
瑞士
1:35:44
2nd victory
2017
Hug, Marcel Marcel·Hug
Switzerland
1:37.17
3rd victory
2018
Romanchuk, Daniel Daniel·Romanchuk
United States
1:36.21
First US man to win, youngest winner (20)
2019
Romanchuk, Daniel Daniel·Romanchuk
United States
1:37.24
2nd victory
女子轮椅组 [ 编辑 ]
年份
获胜者
国家
时间
备注
2000
Xuan, Anh Nguyen Thi Anh Nguyen Thi·Xuan
越南
2:46:47
[7]
2001
Porcellato, Francesca Francesca·Porcellato
意大利
2:08:51
Course record[16]
2002
Blauwet, Cheri Cheri·Blauwet
美国
2:14:39
[9]
2003
Blauwet, Cheri Cheri·Blauwet
美国
1:59:30
Course record, 2nd victory[10]
2004
Hunkeler, Edith Edith·Hunkeler
瑞士
1:53:27
Course record[11]
2005
Hunkeler, Edith Edith·Hunkeler
瑞士
1:54:52
2nd victory[12]
2006
McGrory, Amanda Amanda·McGrory
美国
1:54:19
2 seconds ahead of 2nd-place finisher[13]
2007
Hunkeler, Edith Edith·Hunkeler
瑞士
1:52:38
Course record, 3rd victory[14]
2008
Hunkeler, Edith Edith·Hunkeler
瑞士
2:06:42
4th victory[15]
2009
Hunkeler, Edith Edith·Hunkeler
瑞士
1:58:15
5th victory
2010
McFadden, Tatyana Tatyana·McFadden
美国
2:02:22
2011
McGrory, Amanda Amanda·McGrory
美国
1:50:25
Course record
2012
飓风桑迪 取消
2013
McFadden, Tatyana Tatyana·McFadden
美国
1:59:13
2nd victory
2014
McFadden, Tatyana Tatyana·McFadden
美国
1:42:16
3rd victory (Note that their course was shortened by 3 miles at the start)
2015
McFadden, Tatyana Tatyana·McFadden
美国
1:43:04
4th victory; course record
2016
McFadden, Tatyana Tatyana·McFadden
美国
1:47:43
5th victory
2017
Schar, Manuela Manuela·Schar
Switzerland
1:48:09
2018
Schar, Manuela Manuela·Schar
Switzerland
1:50:27
2nd victory
2019
Schar, Manuela Manuela·Schar
Switzerland
1:44:20
3rd victory
获胜者国籍 [ 编辑 ]
国家
男子公开
女子公开
男子轮椅
女子轮椅
总计
美國
14
7
2
9
32
肯尼亚
15
11
0
0
26
挪威
0
10
0
0
10
墨西哥
4
1
2
0
7
英国
1
5
1
0
7
瑞士
0
1
3
6
10
義大利
4
1
0
1
6
澳大利亞
0
1
5
0
6
南非
2
0
4
0
6
衣索比亞
2
2
0
0
4
巴西
2
0
0
0
2
新西蘭
1
1
0
0
2
拉脫維亞
0
2
0
0
2
摩洛哥
1
0
0
0
1
坦桑尼亚
1
0
0
0
1
德國
0
1
0
0
1
波蘭
0
1
0
0
1
羅馬尼亞
0
1
0
0
1
俄羅斯
0
1
0
0
1
突尼西亞
0
0
1
0
1
越南
0
0
0
1
1
厄立特里亚
1
0
0
0
1
^ November in New York City Weather and Event Guide . Gonyc.about.com. [2016-07-2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3-30).
^ Tokyo race added to world majors . [2013-09-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05).
^ 4.0 4.1 Kit Fox. 2017 New York City Marathon Entrants By the Numbers - Applications for the world's largest race were at an all-time high for 2017 . Runner's World - Rodale Inc. 2017-03-02 [2020-03-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3-02).
^ AIMS - World's Largest Marathons . Aims-association.org. [2020-03-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7-21).
^ Holy Smokes! New York City Marathon Was a Record-Breaker . Runner's World . [2020-03-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0).
^ 7.0 7.1 Dicker, Ron. NEW YORK CITY MARATHON: WHEELCHAIRS; In First Official Race, the Winner Stays Clear of Controversy . 纽约时报 . November 6, 2000 [2009-05-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0).
^ Rose, Derek; Bill Hutchinson. PATRIOTIC STRUT TO MARATHON . 紐約每日新聞 . November 5, 2001 [2009-05-20 ] . [永久失效連結 ]
^ 9.0 9.1 Lichtenstein, Grace. THE MARATHON: WHEELCHAIR COMPETITION; Swiss Legislator Wins Without Vote . 纽约时报 . November 4, 2002 [2009-05-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0).
^ 10.0 10.1 Williams, Lena. Glue and Cable Wire Aid Tenacious Winner . 纽约时报 . November 3, 2003 [2009-05-20 ] . [失效連結 ]
^ 11.0 11.1 Williams, Lena. MARATHON 2004: NOTEBOOK; Strategy Pays Off in Men's Wheelchair Race . 纽约时报 . November 8, 2004 [2009-05-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8-19).
^ 12.0 12.1 Litsky, Frank. After a Bumpy Challenge, a Road Record and Sore Arms . 纽约时报 . November 7, 2005 [2009-05-20 ] .
^ 13.0 13.1 Litsky, Frank. Potholes Fail to Stop Winner of Wheelchair Race . 纽约时报 . November 5, 2006 [2009-05-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0).
^ 14.0 14.1 Litsky, Frank. Racecar Driver Is Fourth in Handcycle . 纽约时报 . November 5, 2007 [2009-05-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0).
^ 15.0 15.1 Defending Champions at New York Marathon .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 . November 11, 2008 [2009-05-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8-16).
^ Lilly, Brandon. MARATHON 2001: WHEELCHAIR DIVISION; Israeli Sets Mark in Men's Hand-Cycle Competition . The New York Times . November 5, 2001 [2009-05-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0).
外部链接 [ 编辑 ]
艺术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文学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社会科学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科学技术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交流与人文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国际合作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体育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和平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