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 (臺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總統府
又名:臺灣總督府、介壽館
Taipei Taiwan Presidential-Office-Building-03.jpg
總統府廳舍側面
位置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坐标25°02′24″N 121°30′43″E / 25.04°N 121.511944°E / 25.04; 121.511944坐标25°02′24″N 121°30′43″E / 25.04°N 121.511944°E / 25.04; 121.511944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日治大正8年,1919年​(104年前)​(1919
持有者國有
网站www.president.gov.tw
官方名称中華民國總統府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衙署
评定时间1998年7月30日
參觀費用免費
總統府在台北市的位置
總統府
總統府
總統府在台北市的位置
詳細登錄資料
開放平日早上9~12點
假日每月特定1天8~16點(團體須預約)
俯瞰總統府廳舍與府前廣場

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位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總統府的辦公場所,中華民國政府亦於每年元旦國慶日在這裡舉行升旗典禮。1919年建成,建築風格辰野金吾風格,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起初於臺灣日治時期做為「臺灣總督府」,二次大戰後1948年至2006年間名為「介壽館」,2006年正式更名為「總統府」,自完工以來即為臺灣重要的政治中樞[1]。雖為國定古蹟,但因其為重要官署建築,周邊維安戒備森嚴,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

地理位置[编辑]

總統府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建國里重慶南路一段122號,坐西朝東,由東側的重慶南路一段、西側的博愛路、南側的貴陽街一段,北側的寶慶路所圍繞,因正門坐落於凱達格蘭大道的西側端點,故地址常被誤認為「凱達格蘭大道1號」,但實際上「凱達格蘭大道1號」是臺北賓館,此外建築的後端為長沙街一段的東側端點,大眾運輸方面臨近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臺大醫院站

歷史沿革[编辑]

設計[编辑]

森山松之助的總督府設計圖,後修改高塔高度
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廳舍外觀
總統府的建築特色

甲午戰爭尾聲,在臺政權大致穩固底定的日本政府將臨時總督府設在清代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臺內,直到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時候,才有興建永久廳舍的計劃。經過審慎規劃後,總督府於1907年懸賞5萬元日幣公開徵圖,並限定參賽者資格為日本本土的建築家。

徵圖初選階段,主辦單位從多位參加競圖的日本建築師當中選出一至七名:分別為鈴木吉兵衛长野宇平治片岡安日语片岡安森山松之助松井清足櫻井小太郎日语桜井小太郎福井房一,每位均獲得獎金1,000元。

評審團包含辰野金吾中村達太郎日语中村達太郎塚本靖日语塚本靖伊東忠太妻木賴黄等等知名建築技師,本來屬意採用初選首獎得主鈴木吉兵衛的作品,不過經多日審慎考量,評審團發現首獎作品中的尖塔、陡屋頂、具兩層老虎窗的紅磚建築樣式有抄襲海牙和平宮嫌疑,因此於1909年公佈的中選名單中採用了第二名长野宇平治(師從辰野金吾)的作品,而其樣式與當年正在建造中的東京車站相當接近。

雖說如此,到最後定稿階段,修改成現今高塔、壯闊莊嚴建築模樣的真正設計者是初選獲得第四名的森山松之助,將設計圖局部修改後,工程才開始動工。最終設計和德國柏林紅色市政廳外型類似。[2]

建造修復[编辑]

貳佰圓新台幣背面上的總統府,正面為蔣介石肖像
二戰時被遭受同盟國軍轟炸過的台灣總督府

總督府於1912年6月1日正式開工,1915年6月主體大致完成並舉行上棟典禮,經過幾年施工後,終於在1919年3月告竣,總工程費達281萬日圓。當時總督府的敞廳內設置有兩尊銅像,前敞廳為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長官,後敞廳為總督兒玉源太郎總督。隨後,這座當時全臺灣最高的建築物就一直是日本統治臺灣的重要象徵,因此在二次大戰期間,這棟建築物成為美軍轟炸台灣的主要目標物之一。雖然日方將總督府百般偽裝及防範,最後還是在1945年戰爭末期的臺北大空襲中遭到美軍擊中,導致正面部分結構被炸毀。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1946年各界為慶祝甫領導對日抗戰勝利的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六十大壽,捐款修復此建築,直至1948年底才修復,並更名為「介壽館」[3],但與原始設計有所不同。該館常與蔣中正肖像搭配,成為新臺幣正反兩面之圖像,法規中也會以介壽館來稱呼總統府建物。[4]

臺灣省政府於1947年成立後,該建築在臺北市都市計畫圖被標示為「省府大廈」[5],但省政府的實際辦公廳舍為原臺北市役所(即今行政院大廈)。

隨著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北市,12月9日行政院會議決議:「總統府及行政院設址於介壽館辦公」[6]。此後至1957年,中華民國總統府與行政院在此合署辦公。行政院在1957年遷至舊省府大樓後,介壽館遂由總統府單獨使用。2005年10月,臺北市政府新聞處舉辦市民票選「臺北市十大建築」活動,總統府廳舍位列第五,與臺北101美麗華摩天輪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國父紀念館西門紅樓新光人壽大樓中油大樓與臺北之家等建築齊獲選代表臺北市的特色建物,另有監察院廳舍臺北市市政大樓則分別名列第11、12位[7]。2006年,於陳水扁總統任內,介壽館正式更名為總統府,正門「介壽館」門額銜牌亦於同年3月25日更換為「總統府」;後敞廳「中山廳」壁龕擺設的國父孫中山半身銅像與前敞廳大門入口處中央走道的總統蔣中正半身銅像被撤除,原孫中山銅像壁龕位置改放置盆景。2008年馬英九上任總統後,僅孫中山銅像回復原位。

1959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樂隊在總統府前表演

雖經整修,總統府建築仍保持莊嚴和簡潔的設計。建築分為五層樓,主體平面呈現倒「日」字型。正面寬約140公尺、側面寬約85公尺,中央塔高60公尺,總佔地為2,100坪,建築物的中央塔、角塔、衛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的節奏和粗面砌築基座與柱式主出入口,混合成震撼的視覺效果。而整棟建築物中充滿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堪稱日治時期台灣的代表性建築。府中有南、北兩個庭園,南、北苑各以國徽及梅花作設計。

廳舍使用單位[编辑]

臺灣日治時期啟用時做為臺灣總督府辦公廳舍之用。

除了上述的1945年中到1948年底的修復期間之外,不管是名稱是總督府,還是總統府,自1919年落成以來,現為總統府的這棟建築都一直是台灣的最高權力中心。以下是總統府的歷任主人:

日治時期[编辑]

騎兵隊於臺灣總督府前迎接於1923年4月到訪的攝政皇太子裕仁

總督[编辑]

(明石總督1918年6月就任,1919年10月卒於任,總計約有七個月進駐於此。)

因美軍轟炸導致毀損,安藤總督遷至「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院區)辦公。

中華民國時期[编辑]

戰後,因原總督府廳舍尚在修復,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在也設於原臺北市役所,因此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並未待過總統府。

1947年4月22日,國民政府廢除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而另行成立臺灣省政府後,首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魏道明辦公場所在仍舊留在上述地點。

東南軍政長官[编辑]

  • 東南軍政長官陳誠:1949年8月15日時任中華民國東南軍政長官,統轄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臺灣省、海南省五省區,他的「辦公室」所在的「介壽館」就是現在的總統府。1949年-1950年,該建築物曾有中華民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中華民國行政院,中華民國總統府三署共同辦公之事。1950年3月15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裁撤。

行政院院長[编辑]

1949年12月9日,行政院會議決議中華民國總統府及行政院設址於介壽館辦公。

中華民國總統[编辑]

現總統府常設展「府-Power To The People」
  • 第1、2、3、4、5任總統蔣中正總統
    • 1950年1月3日,蔣中正總裁於台灣接管政事。同年3月1日正式「復行視事」,恢復總統職權後即進駐總統府。他並於1951年於府前舉行首屆「雙十國慶閱兵」(1951年-1957年,1959年-196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與行政院共署辦公。
  • 第5任總統:嚴家淦總統
  • 第6、7任總統:蔣經國總統
  • 第7、8、9任總統:李登輝總統
    • 1991年首次舉辦「介壽館音樂會」
    • 1995年「介壽館」首次開放參觀
  • 第10、11任總統:陳水扁總統
    • 「介壽館音樂會」改稱「總統府音樂會」
    • 卸下大門「介壽館」牌匾,換上「總統府」正名
  • 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總統
    • 府內一樓常設展「從總督府到總統府」
  • 第14、15任總統:蔡英文總統
    • 府內一樓常設展「府—POWER TO THE PEOPLE。我們的時代,人民的總統府」
    • 2017年(民國106年)中華民國國慶日期間首次於總統府舉行光雕表演。
    • 2019年(民國108年)推出「總統府建築百年特展」,總統府音樂會首次於凱道舉行,並開放民眾入場。

府內廳室[编辑]

以下列出總統府內特殊命名的廳室,除下列廳室外大多數廳室尚未命名,僅以數字代號表示。

2F[编辑]

中山[编辑]

  • 即為府內挑高中央敞廳,於前往3樓樓梯盡頭壁龕置有孫文半身銅像,原來是巴洛克式華麗空間,但二戰時遭到轟炸,改為今日較簡潔風格。「中山廳」由馬英九總統命名。

3F[编辑]

經國[编辑]

  • 總統府內大禮堂,日治時期稱「會議室」,拱型屋頂挑高8公尺,為中樞慶典集會、總統記者會等舉行地點。原名「介壽堂」,匾額於陳水扁總統任內拆除,馬英九總統即將卸任前將其重新命名為「經國廳」。

台灣晴廳[编辑]

  • 日治時期為總督辦公室,中華民國接收後改為總統會客室。地板鋪藍色象徵海洋地毯,窗簾花紋為達悟族菱形圖樣。陳水扁總統任內命名。

台灣綠廳[编辑]

  • 總統接見外賓場所,鋪設的地毯圖樣中央圓形繡有台灣藍鵲及蝴蝶等生物,周為圍繞海洋波浪花紋。以古蹟保存、文化內涵、藝術品味及現代感為主軸規劃設計。陳水扁總統任內命名。

台灣虹廳[编辑]

  • 總統府宴會廳或開小型記者會場所,於經國廳對面,牆上不定期更換油畫。陳水扁總統任內命名。

渭水[编辑]

  • 為3樓視訊會議室,馬英九總統於國父誕辰紀念日與「中山廳」及「銘傳廳」同日命名。

銘傳[编辑]

  • 為277會議室,馬英九總統於國父誕辰紀念日與「中山廳」及「渭水廳」同日命名。

維安事件列表[编辑]

總統府曾多次發生維安事件,其中包括多起自殺攻擊事件。

發生日期 當事者 事件類型 事件內容
1989年5月19日 詹益樺 自殺 引火自焚
2002年9月17日 鄒木樹 駕車衝撞、爆裂物攻擊 載著爆竹駕車衝撞總統府[9]
2003年6月30日 黃姓人士 非法

闖入

意圖衝撞總統府,揚言要自殺[10]
2003年7月7日 江高源 縱火攻擊 在總統府前手持汽油桶花圃灑汽油,意圖點火[11][12]
2003年8月28日 薛姓人士 駕車衝撞攻擊 意圖駕計程車衝撞[13]
2005年1月31日 黃麒晏 自殺 總統府憲兵舉槍自殺,送醫後所幸獲救[14]
2005年12月15日 王惠群 駕車衝撞攻擊 意圖駕車衝撞[15]
2006年7月27日 張漢明 攻擊 射擊13發信號彈[16][17]
2007年9月20日 蘇改 車禍 酒駕衝撞總統府護欄[18]
2009年3月3日 蕭姓人士 自殺 舉槍自殺身亡[19]
2009年6月30日 曾璦慧 誤闖 誤闖到達總統府五樓,閒晃約半小時以上後才被發現。[20]
2010年9月1日 陳瑞乾 攻擊 襲警奪槍[21][22]
2011年8月26日 黃姓人士 車禍 打瞌睡駕車衝撞總統府護欄[23]
2011年9月26日 曾忠義 自殺 引火自焚[24][25]
2011年12月8日 林姓人士 駕車衝撞攻擊 意圖駕吉普車衝撞[26][27]
2012年5月3日 高鈺傑 自殺 總統府憲兵舉槍自殺身亡[28]
2012年3月28日 蘇姓人士 自殺 引火自焚[29]
2013年1月6日 鄧佳華 恐嚇
2013年7月18日 楊儒門 潑漆抗議
2013年11月12日 陳姓人士 自殺 持刀自殘[30][31]
2013年11月28日 楊姓人士 自殺 持刀自殘[32]
2014年1月25日 張德正 駕車衝撞攻擊 意圖駕砂石車衝撞 [33]
2015年2月23日 林姓人士 車禍 開車拿手機失控駕車衝撞府前鋼質花台[34]
2016年5月29日 李姓人士 自殺 持刀意圖闖入總統府
2017年8月18日 呂軍億 攻擊 竊軍史館日軍軍刀砍傷總統府憲兵一名
2018年9月6日 林重光 攻擊 小型農用鐮刀意圖強闖總統府[35]
2019年9月24日 陳姓網友 恐嚇 臉書發文恐嚇炸掉總統府,砍死總統蔡英文

參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建築風華-總統府-建築之美. [201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2. ^ 当德国遇到台湾:德国建筑通过日本重现台湾
  3. ^ 卸下介壽館 正名總統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灣蘋果日報,2006年3月26日
  4. ^ 介壽館(樓)聯合安全檢查實施要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植根法律網,2021年8月26日
  5. ^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臺北市都市計畫圖1948. [2015-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6. ^ 行政院第二六五九次院會決議 1999/12/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網站
  7. ^ 田裕斌. 台北十大特色建築票選 台北101最受青睞. 中央社. 2005-10-15 [2005-10-15]. 
  8. ^ 總統府大禮堂. [201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9. ^ 開車撞總統府 鄒木樹被起訴. 自由時報新聞網.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30) (中文(臺灣)). 
  10. ^ 62年次男子黃嘉國 誤闖總統府.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1. ^ 離職老師意圖火攻總統府. 蘋果日報.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2. ^ 台教師總統府縱火. 蘋果日報 (中文(臺灣)). 
  13. ^ 調查局迫害我!薛愛民硬闖總統府.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4. ^ 士官自殘!總統府憲兵照常配槍站哨.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5. ^ 〈獨家〉土地官司敗訴 男子闖總統府陳情.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6. ^ 府前槍擊/槍擊總統府!男子張漢明遭羈押.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7. ^ 府前槍擊/總統府驚傳槍響 開13槍還原過程.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8. ^ 紅衫軍狂熱份子! 總統府發稿聲明.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9. ^ 距總統府不到200公尺! 男開槍自轟.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20. ^ 婦闖總統府 閒晃半小時. 自由電子報.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6) (中文(臺灣)). 
  21. ^ 總統府前 襲警奪槍遭制伏. 自由電子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5) (中文(臺灣)). 
  22. ^ 總統府前襲警奪槍 嫌被制伏-民視新聞. Youtube.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23. ^ 虛驚!駕駛打瞌睡 撞總統府前護欄.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24. ^ 有關今日民眾曾忠義先生於總統府前抗議司法不公自焚案新聞稿. 台灣法律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中文(臺灣)). 
  25. ^ 維安驚魂 男子總統府前自焚-民視新聞. Youtube.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26. ^ 婦開吉普車 欲衝撞總統府-民視新聞. Youtube.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27. ^ 開車衝撞總統府!林女:望長官主持公道. ETtoday.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28. ^ 府憲兵高鈺傑 凌晨值勤自戕-民視新聞. Youtube.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29. ^ 申請補助遭阻 男總統府前點火自焚. TVBS新聞.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30. ^ 快訊/血濺凱道 脫團陸客陳紹軍總統府前持刀砍頭. ETtoday.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31. ^ 總統府前拿菜刀砍頭 男大喊「我要死!」. 蘋果日報.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中文(臺灣)). 
  32. ^ 拿刀架脖子 婦人總統府前抗議. 蘋果日報.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中文(臺灣)). 
  33. ^ 砂石車如坦克連闖5關 總統府維安亮紅燈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2-02.
  34. ^ 男駕車撞總統府 疑失控肇事無政治訴求.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35. ^ 影╱持刀闖總統府找總統幹嘛? 林嫌:我愛她!. UDN. 2018年9月6日 [2018年9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4日). 

来源[编辑]

书籍
  • 李乾朗(1986年):《台灣建築史》,第五版. 台北:雄獅美術.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