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先翁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2月23日) |
马来西亚团结之父 敦 胡先翁 Hussein bin Onn SMN DK SPMJ SSIJ SPCM SPMP SPNS SIMP SPDK DUPN DP PIS | |
---|---|
![]() | |
![]() | |
任期 1976年1月15日—1981年7月16日 | |
国家元首 | 最高元首苏丹雅耶·贝特拉 最高元首苏丹阿末沙 |
副总理 | 马哈迪·莫哈末(1976-1981) |
前任 | 敦阿都拉萨 |
继任 | 马哈迪·莫哈末 |
![]() | |
任期 1973年8月13日—1976年1月15日 | |
国家元首 | 最高元首苏丹端姑阿都哈林 最高元首苏丹雅耶·贝特拉 |
总理 | 敦阿都拉萨 |
前任 | 依斯邁·阿都·拉曼 |
继任 | 马哈迪·莫哈末 |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 四加亭 | |
任期 1974年11月4日 —1981年7月16日 | |
前任 | 初创选区 |
继任 | 慕斯达法莫哈末 |
多数票 | 不战而胜(1974) 17,334(1978)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馬來属邦 ![]() | 1922年2月12日
逝世 | 1990年5月28日![]() | (68歲)
墓地 | ![]() |
国籍 | ![]() |
政党 | ![]() |
其他政党 | ![]() ![]() 马来亚独立党(1951-1953) 国家党(1954-1962) |
配偶 | 蘇哈拉·诺 |
儿女 | 6(包括希沙慕丁·胡先) |
父母 | 拿督翁·惹化(父亲) 拿汀哈丽玛·胡先(母亲) |
母校 | ![]() ![]() 新山英文学院 |
专业 | 律師 |
宗教信仰 | 伊斯兰教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服役 | 英属印度陆军 |
服役时间 | 1940-1945 |
军衔 | 上尉 |
敦胡先翁(馬來語:Tun Hussein bin Dato' Onn;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馬來西亞政治人物,参政前是一名执业律師。胡先翁曾於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職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被称为“团结之父”。
生平[编辑]
胡先翁於1922年2月12日在英属馬來亞柔佛新山出生,父亲拿督翁惹化是巫來由人統一組織(巫統)创办人兼第一任主席,母亲是拿汀哈丽玛·胡先(Datin Halimah Hussein),祖父惹化·莫哈末是柔佛王朝立宪后的第一任州务大臣,其伯叔及父亲也曾先后出任柔佛州务大臣,是一个政治大家族。[1] 祖母罗凯雅·哈宁是一位来自土耳其的女子,其长子希山慕丁·胡先曾任内政部长与外交部长,现今为沙比里内阁的国防部长,他的妻子是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薩妻子的胞姊,所以他也是纳吉·阿都拉萨的姨丈。
青年时代[编辑]
胡先翁分别在新加坡及柔佛的「英文学院」(English College,今苏丹阿布巴卡学院)完成他的中小学教育,毕业后在1940年加入了柔佛御林军而成为一名学员。次年,他被送往印度德拉敦的印度军事学院(I.M.A.)受训,毕业后加入印度陆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中东服役。战后,由于个人实战经验丰富,胡先翁获得了英国政府的赏识,并被聘请为(英属旁遮普)拉瓦尔品第的「马来亚警察召募与训练中心」(Pengajar Pusat Latihan Polis Malaya)教官一职。
1945年,胡先翁返回马来亚并受任命为新山警察学校的指挥官。次年,他参与了马来亚公共服务成为柔佛昔加末的行政官员助理。随后,又被派往雪兰莪州任职,担任该州巴生縣与瓜拉雪蘭莪縣的官员。
从政[编辑]
胡先翁生在一个富有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响,所以在担任公务员的同时,他也积极地投入了政治活动。马来人统一机构(巫统)1946年成立后,他被委任为副秘书长。1950年他成为了巫统青年团(巫青团)的第一任团长,随后,又被推选为巫统秘书长。与此同时他受委为联邦议会议员,并兼任柔佛州立法议会议员及柔佛州行政委员会委员。[2]
1951年随父亲翁惹化退出巫统,并加入他父亲新创办的马来亚独立党以及随后的国家党。由于他父亲的新政党一直得不到大众的广泛支持,在连连失利下,他也渐渐地淡出政治圈,转而前往英国林肯律师学院(Lincoln's Inn)深造。1958年,他考获“出庭律师”的资格,回国后就在吉隆坡开设了自己的律师楼,成为一名执业律师。[2]
复出[编辑]
1968年,胡先翁在副首相、他的連襟阿都拉萨的游说下重新加入巫统,随后,在1969年的大选中为联盟赢得了柔佛新山东区的国会议席。在经历五一三事件之后,1970年在阿都拉萨的新内阁中担任教育部长。
1972年,胡先翁在巫统代表大会中获选为巫统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统最高理事会任命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依斯迈医生。13日,晋升为副首相兼贸易与工业部长。
马来西亚首相[编辑]
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萨在伦敦因白血病突然病逝,享年54歲。15日,胡先翁在国家皇宫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统最高理事会的紧急会议中受确定为巫统代主席。1978年,在巫统党选中當选为巫统主席。
1981年,移交權力給馬哈迪·莫哈末。
引退后的生活[编辑]
1981年表明不想再留任巫统主席甚至退出国家领导圈子的意愿后,在7月以健康理由辞去了首相和四加亭国会议员一职,并由马哈迪·莫哈末接任。
1990年5月29日因心臓病而病逝于美国旧金山,葬于吉隆坡国家回教堂英雄墓园。
争议[编辑]
胡先翁掌权时选择最简单了当的办法巩固势力,即把反对党领袖无审讯扣留、禁止群众大会及控制新闻媒体[3]。
评价[编辑]
马哈迪·莫哈末:“他在位不久,因为健康不好。胡先翁做事反应慢,无法马上做决定,当时我叫他声索南中国海的安波沙洲,但他认为会引起越南不满,最终安波沙洲由越南控制”[4]
纪念[编辑]
柔佛州居銮的一所国民中学——敦胡先翁体育学校(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Tun Hussein Onn)以他的名字命名。
参考[编辑]
- ^ 巫統柔州舉足輕重‧重溫歷史一窺政治生態. 星洲日報大柔佛版. 2011-07-11 [2015-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3).
- ^ 2.0 2.1 Allahyaraham Tun Hussein bin Dato' Onn(马来语)
- ^ 《追寻理想国家:马来西亚政治史上的林吉祥》61页
- ^ 马哈迪对多名领袖点评 中國報.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
马来西亚内阁职务 | ||
---|---|---|
前任: 阿都拉萨·胡先 国阵巫统 |
首相 1976年1月15日-1981年7月16日 |
繼任: 马哈迪 国阵巫统 |
前任: 敦依斯迈 联盟巫统 |
副首相 1973年8月13日-1976年1月15日 |
繼任: 马哈迪 国阵巫统 |
![]() | ||
首任 | 四加亭议员 1974年11月4日 -1981年7月16日 |
繼任: 慕斯达法莫哈末 国阵巫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