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变量和因变量
(重定向自自变量)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9年12月12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0月25日) |
獨立變數(英語:independent variable)和控制變數(英語:controlled variable)主要用於指實驗時各種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在實驗中,由於各項因素的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性,因此需先設定何者為人為可控制之控制變數,何者為實驗主要目標之自變數。其目的是為了釐清哪些因素能使實驗產生不同的結果而形成的概念。
變因分為下列三者:
- 自變量(自變數、操作變因、操縱變因):實驗中唯一能改變的因素。(實驗組及對照組不同的一個因素)
- 因变数:實驗中其他不能改變(維持不變)的因素。(實驗組及對照組皆相同的因素)
- 因变(應變變因):實驗結果或要測量或比較的項目。
此外,有一種實驗標題能夠透露出操作變因及應變變因為何,如「酸對禿頭的影響?」中,「酸」為操縱變因、「禿頭」則是應變變因。但並非適用於所有實驗標題,如「熔化熱實驗」、「製作氧氣實驗」等「沒有問號的名稱」則無法透露操縱變因及應變變因為何或是「根本沒有變因」(亦指無實驗組與對照組)。
例子[编辑]
- (電流)大小對手機的影響(充電速度)
- 操作變因:電流大小
- 控制變因:手機的品牌,型號,出產國家,日期
- 應變變因:手機充電的速度(時間長短)
參考文獻[编辑]
引用[编辑]
- ^ Hastings, Nancy Baxter. Workshop calculus: guided exploration with review. Vol. 2.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1998. p. 31
來源[编辑]
- 臺灣教科書
- 《國小自然6下》,南一出版,2011年1月版
- 《國中自然1上》,翰林出版,2011年6月版
- 《國中自然2上》,翰林出版,2012年6月版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