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都會區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臺北都會區 | |
---|---|
![]() 以首都臺北市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 | |
![]() | |
坐标:25°02′N 121°38′E / 25.03°N 121.63°E | |
國家 | ![]() |
中心城市 | 臺北市 |
面积 | |
• 都會區 | 2,457.1253 平方公里(948.701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3年4月) | |
• 都會區 | 6,878,558人 |
• 都會區密度 | 2,799.43人/平方公里(7,250.5人/平方英里)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
漢字 | 臺北都會區 |
注音 | ㄊㄞˊ ㄅㄟˇ ㄉㄨ ㄏㄨㄟˋ ㄑㄩ |
台羅 | Tâi-pak-to͘-hōe-khu |
客羅 | Toi11-bed2-du24-fi55-ki24(四縣腔) |
臺北都會區,又稱大臺北地區、臺北都市圈、臺北基隆大都會區、大臺北、北北基,是臺灣的首都圈及第一大都會區,以臺北市為中心,包含臺北市、新北市(原臺北縣)與基隆市,其中前兩者又合稱為「雙北」。人口聚集區域以臺北盆地為主,並擴及周邊山區、臺地及沿海平地。總面積2,457平方公里,人口6,878,558人,中華民國約30%的人口聚集在此。
更廣義的範圍,則在大臺北之外再加上桃園市所組成的臺北生活圈(北北基桃),人口達9,253,001人,面積達3,678平方公里,在世界人口組織裡為世界排名第41大都會區[1][2],逾30%的臺灣人在此居住、生活、就學和工作。按生活圈規劃,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屬於「大臺北首都生活圈」,依生活圈概念為一體來實施區域聯合治理。
臺北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發表的2020年全球城市名冊中評價為Alpha-級別的世界級城市,綜合評比與首爾、都柏林、維也納、旧金山等世界各大都市同級。[3]。
聚居地人口[编辑]
聚居地城市 | 英語 | 行政區類別 | 人口 (2023年4月) |
面積 (km²) |
人口密度 |
備註 |
---|---|---|---|---|---|---|
臺北市 | Taipei City | 直轄市 | 2,498,488 | 271.7997 | 9,192.39 | |
新北市 | New Taipei City | 4,017,745 | 2,052.5667 | 1,957.42 | 含鶯歌 | |
基隆市 | Keelung City | 市 | 362,325 | 132.7589 | 2,729.20 | |
臺北都會區 | Greater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 都會區 | 6,878,558 | 2,457.1253 | 2,799.43 |
都會區劃分[编辑]
臺北都會區包含了
發展趨勢[编辑]
西門町徒步區
- 多核心發展
- 早期臺北都會區以臺北城內(站前商圈)、西門町一帶為中心,1980年代臺北市出現信義計畫區之中心商業區,並吸引許多移入人口居住。1990年代後期以來,則有內湖科技園區的興起聚集了大量的工作人潮,而大直重劃區的發展則成為臺北市另一個代表性的商務娛樂核心區域。新北市的中和、新莊、新店開發也趨於成熟。
- 另一方面,淡水河西岸的人口大量增加並逐漸凌駕臺北市中心,早期眾多衛星城市環繞臺北市單一核心的結構已不符大都會區的發展需求,故自2000年代以後,在公共交通捷運路網連通的基礎上,以板橋新板特區為首的淡水河西岸都會核心亦逐漸成型,而其北側的新莊副都心[6]亦於近幾年開始進入具體開發階段,整個大臺北都會區呈現明顯的「多核心」發展趨勢。
- 範圍維持穩定
- 臺北都會區早期的範圍僅止於臺北市(市區、市郊區)及臺北縣(今新北市)較早因都市化而升格為縣轄市的區域,如三重、永和、板橋、中和、新莊、新店等。後逐步往外擴張,目前已擴及臺北市以及新北市全境,並連結至基隆市及桃園市的精華地帶。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存檔副本. [201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3).
- ^ 強化「北北基桃首都圈」相互連結,讓臺灣更進步. 總統府新聞.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 ^ 存檔副本. [201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 ^ 全市通檢.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都市規劃科. [2019-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 ^ 看不到落實可能 新北區域計畫永續願景遭批.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19-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電子報第57期. [2012-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臺灣地理區劃 | ||||||||||||||||||
---|---|---|---|---|---|---|---|---|---|---|---|---|---|---|---|---|---|---|
行政區域 (直轄市·縣·市) |
臺東縣 花蓮縣 |
宜蘭縣 | 基隆市 | 臺北市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新竹縣 |
苗栗縣 | 臺中市 | 南投縣 | 彰化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嘉義縣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澎湖縣 | 金門縣 連江縣 | |
都會區 | —— | 臺北 大都會區 |
桃園中壢 大都會區 |
新竹 次都會區 |
—— | 臺中彰化 大都會區 |
—— | 嘉義 次都會區 |
臺南 大都會區 |
高雄 大都會區 |
—— | |||||||
地理區域 | 二分法1 | 臺灣東部 | 臺灣西部 | 外島4 | ||||||||||||||
四分法2 | 東臺灣 | 北臺灣 | 中臺灣 | 南臺灣 | 金馬5 | |||||||||||||
六分法3 | 花東 | 北北基宜 | 桃竹苗 | 中彰投 | 雲嘉南 | 高屏澎 | ||||||||||||
其他分法 | 宜花東6 | 北北基桃 | 竹苗 | 中投 | —— | 嘉雲 | 南高屏 | 澎金馬 | ||||||||||
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