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光復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台灣光復節
19451025 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後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全體官兵合影.jpg
受降典禮後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全體官兵合影
正式名稱光復節
别名光復紀念日
参与者 中華民國
類型国内
意义中華民國政府纪念其主張的台灣光復,标志着台灣日治時期的结束
日期10月25日

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舊稱光復紀念日,定於10月25日,是中華民國政府主張臺灣於1945年當日光復而特別制定的紀念性節日[1][2][3]

受降典禮[编辑]

1945年日本在臺北市公會堂向二戰同盟國投降的照片。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的受降典禮,於上午10點在臺北公會堂(現為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降方為大日本帝國所屬第十方面軍,代表為日本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而陳儀將軍代表盟邦將領蔣中正將軍受降[註⁠ 1]。同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臺北市役所(即現今行政院院址)

主要參加人員有

翌年(1946年)8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佈命令,訂定受降典禮的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

台灣光復紀念歌[编辑]

作詞者: 陳波 [6] 作曲者: 陳泗治[6]

紀念[编辑]

〈晚成「十月二十五日」七絕一首〉
年年此日最傷神,
追悔空教白髮新;
送虎迎狼緣底事,
可堪再度作愚民。
《葉榮鐘日記》下冊,頁 688。
1945年,太平町一丁目街道兩旁的商家掛起歡迎中華民國的旗幟

1947年,臺灣省城隍廟建立後,廟方為了能在戒嚴時期順利幫城隍爺慶生,便以慶祝「臺灣光復」的形式申請集會遊行[8]

2000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經修訂正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包括光復節在內的許多節日均取消放假[9][10][11]。學者范世平認為大部分臺灣民眾對此節日感到冷漠[12]

註解[编辑]

    註:

  1. ^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臺灣、越南北部的日軍向同盟國授權的代表人蔣中正將軍投降。

資料來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