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家發展委員會定義的中華民國北部地區範圍。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台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等七個縣市[1],統稱「北臺灣」。本區已達1060萬以上人口,亦是全區域人口第一多,其中臺北市為本區域中心城市。

概論[编辑]

中華民國北部地區各縣市現階段的市長及區域立委黨籍:

縣市 現時直轄市/縣市執政黨(2022年) 現時區域立法委員(2020年)
臺北市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3席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3席
无党籍 無黨籍1席
(加入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黨團運作)
缺額不予補選1席
新北市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9席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3席
桃園市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3席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2席
无党籍 無黨籍1席
(加入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黨團運作)
宜蘭縣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1席
基隆市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1席
新竹縣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2席
新竹市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席

臺北市[编辑]

2022臺北市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蔣萬安:    > 35%     > 40%     > 45%
陳時中:    > 40%
2022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張家豪 台灣動物保護黨 2,367 0.17%
2 王文娟 无党籍 無黨籍 451 0.03%
3 鄭匡宇 无党籍 無黨籍 386 0.03%
4 黃聖峰 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黨 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黨 256 0.02%
5 童文薰 无党籍 無黨籍 2,425 0.18%
6 蔣萬安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75,590 42.29%
7 蘇煥智  台灣維新 1,851 0.14%
8 黃珊珊 无党籍 無黨籍
親民黨籍,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支持)[2]
342,141 25.14%
9 施奉先 无党籍 無黨籍 383 0.03%
10 唐新民 共和黨 316 0.02%
11 謝立康 无党籍 無黨籍 227 0.02%
12 陳時中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434,558 31.93%
選舉人數  2,026,769
投票數  1,372,179
有效票  1,360,951
無效票  11,228
投票率  67.70%
2022年台北市議員選舉席次分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0)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21)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4)
  无党籍 無黨籍 (3)
   新黨 (1)
  社會民主黨 社會民主黨 (1)
  缺額(1)

概要[编辑]

台北市是台灣的首都,總人口高達250萬,是全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中央政府所在地[3]

台北市工商業發達,企業商號眾多,大集團的總部也都集中在本市[4]。此外,由於教育及文化事業高度集中,故聚集了大部分高等院校及各種媒體[4]。由於本市都市化發展程度高,且社會結構多元化,故台北市的社會結構相當的特殊,對其政治生態也是有相當大的影響。

歷年選情[编辑]

省轄市時期:台北市[编辑]

在1951年至1967年期間,台北市為省轄市,並實施地方自治,由市民直選市長[5]。由於此時期所舉行的市長選舉,大都由閩南裔的非泛藍人士當選,故台北市當年亦曾經被黨外泛綠人士稱為「民主聖地」[6]

1951年市長選舉中,黨外人士吳三連獲得九萬兩千餘票,以高達六成六的得票率成為台北市的首任民選省轄市長[7]。而1954年市長選舉則由黨外人士高玉樹擊敗國民黨的王民寧勝出[8]。在1957年市長選舉中,由國民黨黃啟瑞當選[8],並且於1960年市長選舉中順利連任[8]

1964年市長選舉時,捲土重來的高玉樹以五成二得票率擊敗國民黨周百鍊

直轄市時期:台北市[编辑]

在1967年至1994年期間,由於台北市被改制成直屬中央政府的直轄市,故台北市長改由中央官派[5]。此外,在1968年7月,原台北縣下轄之景美南港木柵內湖以及陽明山管理局下轄之士林北投等六鄉鎮劃歸台北市轄區。

1994年市長選舉是時隔30多年以來,再度恢復民選的第一場選舉,當時國民黨選擇提名時任官派市長黃大洲,民進黨則提名時任立委陳水扁,而新黨則推出時任立委趙少康參選,最終陳水扁以61萬票勝出。

1996年總統大選中,李登輝在台北市以三成八的得票率領先。

1998年市長選舉中,民進黨的陳水扁尋求連任[9],國民黨則提名前法務部長馬英九參選,而新黨也推出前財政部長王建煊參選。最後馬英九以76萬票當選[10]

2000年總統大選中,宋楚瑜在台北市以三成九的得票率領先[11]

2002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馬英九競選連任,民進黨則推出時任行政院秘書長李應元。最後馬英九獲得了87萬票順利連任[11]

2004年總統大選中,連戰在台北市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11]

2006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前環保署長郝龍斌,民進黨提名前高雄市長謝長廷,台聯提名前節目主持人周玉蔻,此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任無黨籍立委李敖柯賜海也以無黨籍身份參選[12],最後郝龍斌以69萬票當選。

2008年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台北市境內的八個選區均成功當選,而在同年的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台北市取得了六成三的票數[11]

隔年立委補選中,由國民黨提名的蔣乃辛以4.6萬票當選[11],打敗民進黨提名的周伯雄

2010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郝龍斌爭取連任,民進黨則徵召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此外吳武明等三人也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最後郝龍斌以79萬票順利連任[11]。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三十一席及議長,民進黨二十三席及副議長,新黨三席,親民黨兩席,台聯一席,其餘兩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11]

2012年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台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拿到七席,民進黨一席。

2014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前悠遊卡公司董事長連勝文,而民進黨與無黨籍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合作組成「在野大聯盟」,柯文哲最終以85萬票當選。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二十八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七席,新黨兩席,親民黨兩席,台聯一席,其餘三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隔年立委罷免中,時任立委蔡正元因以7.6萬票,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但投票人數沒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而罷免未通過。

2016年總統大選中,蔡英文在台北市以五成二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五席,民進黨三席。

2018年市長選舉中,無黨籍柯文哲選擇連任,國民黨提名前立委丁守中,民進黨選擇提名時任立委姚文智,此外李錫錕吳萼洋也以無黨籍身分參選。最後柯文哲以58萬票順利連任。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二十九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十九席,時代力量三席,新黨兩席,親民黨兩席,社會民主黨一席,其餘七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11]

在隔年舉行的立法委員補選中,由國民黨的陳炳甫對上民進黨的何志偉,最終何志偉以3.8萬票當選。

2020年總統大選中,蔡英文在臺北市以超過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四席,民進黨三席,無黨籍一席。

2020 台北市總統選舉各里得票
2020 台北市總統選舉各里得票人口變形圖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藍所主張的同意,約勝泛綠所主張的不同意6個百分比。(四項平均)[13]

2022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立委蔣萬安,民進黨則提名時任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及以無黨籍(台灣民眾黨親民黨共推)參選的前副市長黃珊珊等其他9人參選,最後由蔣萬安以57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三十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一席,台灣民眾黨四席,新黨社會民主黨各一席,其餘三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在隔年舉行的立法委員補選中,由國民黨的王鴻薇對上民進黨的吳怡農,最終王鴻薇以6萬票當選。

新北市[编辑]

2022新北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2022年新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林佳龍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693,976 37.58%
2 侯友宜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52,555 62.42%
選舉人數  3,316,517
投票數  1,877,186
有效票  1,846,531
無效票  30,655
投票率  56.60%
2022年新北市議員選舉席次分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32)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28)
  无党籍 無黨籍(3)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1)

概要[编辑]

新北市位處台灣最北端,是國內人口最多的都市[14],其總人口高達400多萬,同時亦為北部工商業重鎮[4],由原台灣省下轄之「台北縣」於2010年底升格改制而成[15],由於位於台北市之旁,因此吸納眾多外來人口,對其政治生態也是有相當大的影響。

歷年選情[编辑]

省轄時期:台北縣[编辑]

台北縣在1989年前一直是國民黨執政[16]

1989年縣長選舉,民進黨前監察委員尤清以62萬票打敗國民黨台大前政治系教授李錫錕當選縣長。

1993年縣長選舉,國民黨推派立委蔡勝邦,新黨提名立委李勝峰,民進黨的尤清則尋求連任,最後尤清以61萬票成功連任[17]

1996年總統大選中,李登輝在台北縣以四成八的得票率領先。

1997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立委蘇貞昌,國民黨推派時任勞動部長謝深山,新黨派出前省議員楊泰順,而廖學廣等三人也以無黨籍參選,最後蘇貞昌已57萬票當選縣長。

2000年總統大選中,宋楚瑜在台北縣以四成的得票率領先。

2001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的蘇貞昌尋求連任,國民黨與新黨則共同提名前立委王建煊,最後蘇貞昌以81萬票連任成功。

2004年總統大選中,連戰在台北縣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11]

2005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國民黨則推出時任立委周錫瑋,而其他四人以無黨籍參選,選舉結果周錫瑋以98萬票當選縣長[11]

2008年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台北縣境內十二個選區中的十個選區成功當選,其餘兩個選區則由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當選[11]。而在同年的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台北縣取得了六成票數[11]

直轄市時期:新北市[编辑]

2010年,台北縣升格直轄市,並取名為新北市

同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前桃園縣長朱立倫參選,而民進黨則提名時任黨主席蔡英文。最後,朱立倫以111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三十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八席,而其餘八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11]

2012年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新北市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兩個選區勝出外,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則在新北市其餘十個選區勝出[11]

2014年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參選市長,而時任市長朱立倫尋求連任,最後朱立倫以95萬票連任成功。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民進黨贏得三十二席及副議長,國民黨二十六席及議長,台聯一席,而其餘七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蔡英文在新北市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兩個選區勝出,而時代力量於則當選一席之外,其餘九個選區由民進黨成功拿下[11]

2018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民進黨徵召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最後由侯友宜以116萬票當選市長。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三十三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五席,無黨團結聯盟拿下兩席,其餘八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在隔年舉行的立法委員補選中,由國民黨的鄭世維對上民進黨的余天,最終余天以5.6萬票當選。

2020年總統大選中,蔡英文在新北市以超過五成六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除了贏得三個選區外,其餘九個選區由民進黨籍成功拿下。[11]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藍所主張的同意,大致上與泛綠所主張的不同意打成平手。[13]

2022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新北市市市長侯友宜,民進黨徵召前台中市長林佳龍,最後侯友宜以115萬票成功連任。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三十二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八席,無黨團結聯盟拿下兩席,台灣民眾黨拿下一席,其餘三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基隆市[编辑]

2022年基隆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2022年基隆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謝國樑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6,784票 52.92% 當選
2 陳薇仲  時代力量 12,000票 6.56%
3 蔡適應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71,354票 39.01%
4 曾國民 无党籍 無黨籍 619票 0.34%
5 黃希賢 无党籍 無黨籍 2,136票 1.17%
選舉日期 2022年11月26日 選舉人數 307,913人
投票率 60.16% 投票人數 有效:182,893人
無效:2,348人
2022年基隆市議員選舉席次分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2)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12)
  无党籍 無黨籍(5)
  親民黨 親民黨(2)

概要[编辑]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都市,總人口高達36萬人,為中華民國三個之一,古稱雞籠,以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位於市中心的基隆港則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臺灣北玄關之稱。基隆市社會結構相當特殊,外來人口影響力較大,對其政治生態也是有相當大的影響。

歷年選情[编辑]

在1989年以前,除第四屆及第五屆選舉由民社黨林番王勝出之外,基隆市即長期由國民黨執政。

1989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省議員林水木,民進黨提名作家王拓,最後林水木以8萬票當選。

1993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林水木,民進黨再次提名作家王拓,最後林水木以9.2萬票順利連任。

1996年總統大選中,李登輝在基隆市以五成的得票率領先。

1997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省議員劉文雄,民進黨提名時任立委李進勇,而時任議長許財利以無黨籍參選,最後李進勇以7.3萬票當選市長[11][18]

2000年總統大選中,宋楚瑜在基隆市以四成七的得票率領先。

2001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前議長許財利,民進黨提名尋求連任的李進勇,最後許財利以10萬票當選[19]

2004年總統大選中,連戰在基隆市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領先。

2005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許財利,而民進黨再次提名作家王拓親民黨提名時任立委劉文雄台聯提名前立委陳建銘,最後許財利以7.6萬票成功連任。

2007年,時任市長許財利因病去世[20],享年59歲。

隔年市長補選中,國民黨派出時任議長張通榮,民進黨則提名前議員施世明,時任親民黨時任立委劉文雄以無黨籍參選,補選結果由張以5.6萬票當選。

2008年立委選舉中,國民黨在基隆得到六成七的得票率,而在同年的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基隆市也是以六成七的得票率領先。

而在2009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張通榮參選連任,民進黨則提名前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委員林右昌,最後張通榮以8.6萬票順利連任,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二十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六席,親民黨四席,其餘三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基隆市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以五成二的票數勝出[11]

2014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移民署署長謝立功,民進黨再次提名前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委員林右昌,而時任議長黃景泰以無黨籍參選。最後林右昌以10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六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十席,親民黨三席,其餘三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6年總統大選中,蔡英文在基隆市以四成八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的候選人以四成一的票數連任[11]

2018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再次提名前移民署署長謝立功,民進黨提名尋求連任的[林右昌]]。最後林右昌以10萬票連任成功[11],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四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九席,親民黨三席,民國黨一席,其餘三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20年總統大選中,蔡英文在基隆市以近五成一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的候選人以四成七的得票率成功連任。[11]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藍所主張的同意,約勝泛綠所主張的不同意11個百分比(四項平均)[13]

2022年市長選舉時,國民黨提名謝國樑,民進黨提名立委蔡適應,而時代力量提名時任議員陳薇仲。最後謝國梁以9.6萬票當選[11],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二席,民進黨十二席及議長親民黨二席及副議長,其餘五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宜蘭縣[编辑]

2022年宜蘭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2022年宜蘭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林姿妙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9,421票 50.76% 當選
2 朱振東 天一黨 919票 0.39%
3 許鋐哲 无党籍 無黨籍 1,036票 0.44%
4 陳秋境 无党籍 無黨籍 714票 0.30%
5 江聰淵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96,779票 41.13%
6 陳琬惠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16,412票 6.98%
選舉日期 2022年11月26日 選舉人數 374,779人
投票率 64.28% 投票人數 有效:235,281人
無效:5,635人
2022年宜蘭縣議員選舉席次分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3)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11)
  无党籍 無黨籍(9)
   正神名黨(1)

概要[编辑]

宜蘭縣位於臺灣北部,地理位置則位於臺灣東部,總人口高達45萬人,素有「民主聖地」之稱。

歷年選情[编辑]

宜蘭縣在1980年,均為國民黨執政[16],自到1981年起,當時為黨外陳定南及民進黨的游錫堃劉守成均成功當選及連任,前後共六屆三任泛綠人士主政宜蘭[16]

1989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省議員游錫堃,國民黨則提名李讚成,最後游錫堃以11萬票當選。

1993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尋求連任的游錫堃,國民黨則提名張軍堂,最後游錫堃以11萬票順利連任。

1996年總統大選中,李登輝在宜蘭縣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領先。

1997年縣長選舉中,民近黨籍提名時任省議員劉守成,國民黨則提名前立委廖風德,最後劉守成以12萬票當選。

2000年總統大選中,陳水扁在宜蘭縣以四成七的得票率領先。

2001年縣長選舉中,民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劉守成,國民黨則提名時任宜蘭市長呂國華,最後劉守成以10萬順利連任。

2004年總統大選中,陳水扁在宜蘭縣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

2005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再次提名時任宜蘭市長呂國華,民進黨則提名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參選[21],最後呂國華以12萬票當選。

2008立委選舉,國民黨在宜蘭獲得五成三的得票率,而在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宜蘭縣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領先。

2009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徵召時任羅東鎮長林聰賢參選,而國民黨則提名呂國華參選連任[22],最後林聰賢以13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七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十五席,其餘二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宜蘭縣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的候選人以五成一的得票率勝出。

2014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徵召國健署署長邱淑媞參選,而民進黨則提名林聰賢參選連任,最後林聰賢以獲得16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民進黨贏得十席及正副議長,國民黨九席,親民黨一席,其餘十二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6年總統大選時,蔡英文在宜蘭縣以六成二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以五成四的票數當選[11]

2018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羅東鎮長林姿妙參選,對上民進黨立委陳歐珀,最後林姿妙以12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三席及議長,民進黨十一席,親民黨一席,其餘九席和副議長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20年總統大選時,蔡英文在宜蘭縣以六成二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以五成四的票數當選[11]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綠所主張的不同意,約勝泛藍所主張的同意19個百分比。(四項平均)[13]

2022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的林姿妙尋求連任,對上民進黨時任宜蘭市長江聰淵民眾黨陳琬惠,最後林姿妙以11萬票連任,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三席及議長民進黨十一席,正神名黨一席,其餘九席和副議長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桃園市[编辑]

2022年桃園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2022年桃園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張善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57,572票 52.02% 當選
2 賴香伶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54,926票 5.12%
3 鄭運鵬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428,983票 40.03%
4 鄭寶清 无党籍 無黨籍 30,282票 2.83%
選舉日期 2022年11月26日 選舉人數 1,825,127人
投票率 59.46% 投票人數 有效:1,071,763人
無效:13,462人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30)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24)
  无党籍 無黨籍(9)

概要[编辑]

桃園市位於台灣西北部,由原台灣省下轄之「桃園縣」於2014年底升格改制而成。由於毗鄰台北都會區,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總人口已高達229萬人,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23]

歷年選情[编辑]

省轄時期:桃園縣[编辑]

桃園縣在過去除了1977年黨外許信良勝出之外,其餘皆由國民黨人士當選[8][16]

1989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省議員劉邦友,民進黨則提名張貴木,最後劉邦友以30萬票當選。

1993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劉邦友,民進黨提名張勝勛,而時任省議員黃木添以無黨籍參選,最後劉邦友以23萬票順利連任。

1996年總統大選中,李登輝在桃園縣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

1996年,時任縣長劉邦友遭到謀殺,享年53歲。

隔年縣長補選中,民進黨提名時任立委呂秀蓮,國民黨提名方力脩,新黨則提名時任立委賴來焜,最後呂秀蓮以32萬票當選。

1997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尋求連任的呂秀蓮,國民黨則提名前立委陳根德,最後呂秀蓮以37萬票順利連任[11]

2000年總統大選中,宋楚瑜在桃園縣以四成七的得票率領先。

2001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立委朱立倫,民進黨則提名時任立委彭紹瑾,最後朱立倫以44萬票當選[11]

2004年總統大選中,連戰在桃園縣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

2005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朱立倫,民進黨提名則時任台鹽董事長鄭寶清,最後朱立倫以48萬票順利連任[11]

2008年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桃園縣境內的六個選區均成功當選。同年的2008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桃園亦囊括超過六成之票數[11]

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立委吳志揚,而民進黨提名前新聞局鄭文燦。最後吳志揚以39萬票當選縣長[24],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三十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十七席,其餘十三席由無黨籍獲得。

隔年第二選舉區立委補選中,民進黨提名的郭榮宗以5.3萬票數擊敗國民黨提名的陳麗玲[11]。之後在第三選舉區立委補選中,民進黨徵召的黃仁杼則以4.5萬票打敗國民黨提名的陳學聖[11]

2012年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桃園縣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桃園縣境內的六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直轄市時期:桃園市[编辑]

2014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並取名為桃園市

同年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提名前新聞局鄭文燦,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吳志揚,最後鄭文燦以49萬票當選,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二十九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席,台聯一席,綠黨一席,其餘九席由無黨籍獲得。

2016年總統大選時,蔡英文在桃園市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贏得四席,國民黨兩席。

2018年市長選舉中,民進黨籍提名尋求連任的鄭文燦,國民黨則提名時任立委陳學聖,最後鄭文燦以55萬順利連任,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三十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二席,時代力量一席,其餘七席由無黨籍獲得。

2020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桃園市以近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贏得三席,國民黨二席,無黨籍一席。

2021年議員罷免中,時任議員王浩宇因以8.4萬票,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數達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而罷免通過。

在同年四大公投中,泛藍所主張的同意,約勝泛綠所主張的不同意6個百分比(四項平均)。

2022年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民進黨則提名立委鄭運鵬民眾黨提名立委賴香伶,及以無黨籍參選的鄭寶清一同角逐,最後張善政以55萬票當選市長,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三十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十四席,其餘九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新竹縣[编辑]

2022新竹縣長選舉得票分布。
2022年新竹縣縣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黃秀龍 无党籍 無黨籍 3,403票 1.32%
2 范振揆 无党籍 無黨籍 4,874票 1,89%
3 周江杰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83,683票 32.40%
4 楊文科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63,662票 63.36% 當選
5 劉復嵐 无党籍 無黨籍 2,683票 1.04%
選舉日期 2022年11月26日 選舉人數 452,720人
投票率 58.98% 投票人數 有效:258,305人
無效:8,708人
2022年新竹縣議員選舉席次分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
  无党籍 無黨籍(10)
  勞動黨 勞動黨 (1)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1)

概要[编辑]

新竹縣位於台灣西北部,曾為當地開發最早的竹塹,後隨著竹科的設立,而成為高科技產業重鎮,其人口也在近幾年急速增加,目前人口已高達56萬人。

歷年選情[编辑]

在1989年以前,除第六屆縣長劉榭燻黨外人士之外,即長期國民黨執政[16]

1989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范振宗國民黨提名前唐榮公司董事傅忠雄,最後范振宗以9.8萬票當選[16]

1993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尋求連任的范振宗國民黨提名時任議長鄭永金,最後范振宗以9.7萬票順利連任[25]

1996年總統大選中,李登輝在新竹縣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領先。

1997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再次提名時任立委鄭永金,民進黨則提名時任立委林光華,而時任省議員邱鏡淳無黨籍參選,最後由林光華以7萬票勝出[11]

2000年總統大選中,宋楚瑜在新竹縣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領先。

2001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再次提名時任立委鄭永金,民進黨則提名連任的林光華,最後鄭永金以11萬票當選。

2004年總統大選中,連戰在新竹縣以六成四的得票率領先。

2005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鄭永金,民進黨則再次提名時任省主席林光華,結果鄭永金以15萬票連任縣長。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時,國民黨的候選人以6成6得票數當選,同年總統大選馬英九亦在新竹縣囊括了七成四的得票率領先[11]

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立委邱鏡淳,在民進黨方面則提名時任立委彭紹瑾[26],而時任議長張碧琴則以無黨籍參選,最後邱鏡淳以9.7萬票勝出,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二十三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席,勞動黨一席,其餘九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隔年立委補選中,民進黨的彭紹瑾以7.1萬票擊敗國民黨提名的鄭永堂[11]

2012年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在新竹縣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的候選人則以六成二的票數當選。

2014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邱鏡淳,而國民黨前縣長鄭永金以無黨籍(獲得親民黨民進黨支持)參選。最後邱鏡淳以12萬票連任成功,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二十三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席,綠黨一席,勞動黨一席,其餘九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6年總統大選中,蔡英文在新竹縣以四成三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由國民黨的候選人以三成六的得票率當選。

2018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副縣長楊文科,民進黨則提名時任發言人鄭朝方參選,而民國黨提名主席時任主席徐欣瑩參選,最後楊文科以10萬票勝出,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九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二席,綠黨一席,時代力量一席,勞動黨二席,民國黨二席,其餘九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20 新竹縣總統選舉各里得票
2020 新竹縣總統選舉各里得票人口變形圖

2020年總統大選中,韓國瑜在新竹縣以四成七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本地兩個選區均由國民黨拿下。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藍所主張的同意,大勝泛綠所主張的不同意24個百分比。(四項平均)[13]

2022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楊文科,民進黨則提名時任發言人周江杰參選,最後楊文科以16萬票連任,,而在同日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九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六席,民眾黨一席,勞動黨一席,其餘十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新竹市[编辑]

2022新竹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2022年新竹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黃源甫 无党籍 無黨籍 1,049票 0.48%
2 龔偉綸 无党籍 無黨籍 508票 0.23%
3 林耕仁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9,391票 18.07%
4 李驥羣 无党籍 無黨籍 1,108票 0.51%
5 沈慧虹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77,764票 35.68%
6 高虹安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98,121票 45.02% 當選
選舉日期 2022年11月26日 選舉人數 350,758人
投票率 62.94% 投票人數 有效:217,941人
無效:2,842人
2022年新竹市議員選舉席次分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3)
  无党籍 無黨籍(7)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2)
   時代力量(3)
   台灣綠黨(1)

概要[编辑]

新竹市位於台灣西北部沿海地區,是中華民國的三個之一,古名「竹塹[註 1],又名「風城」,隨著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吸引了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帶動新竹市的發展與人口成長,其總人口已高達45萬人。

歷年選情[编辑]

在1989年以前,除了黨外施性忠以外,其餘皆由國民黨執政。

1989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工研院研究員童勝男,民進黨則提名施性融,最後童勝男以7.6萬票當選。

1993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童勝男,民進黨提名吳秋穀,新黨提名時任立委謝啟大,前市長任富勇則以無黨籍參選,最後童勝男以8.2萬票順利連任[4]

1996年總統大選中,李登輝在新竹市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

1997年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前保訓會委員蔡仁堅,國民黨則提名林志成,最後蔡仁堅以8.1萬票當選[11][27]

2000年總統大選中,宋楚瑜在新竹市以四成二的得票率領先。

2001年市長選舉時,國民黨提名時任立委林政則,民進黨則提名尋求連任的蔡仁堅,最後林政則以9萬票當選[11]

2004年總統大選中,連戰在新竹市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

2005年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林政則,民進黨則提名時任市議員鄭貴元,最後林政則以11萬票順利連任[11]

2008年立委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以六成得票率當選[11]。同年總統大選時,馬英九在新竹市取得了六成四的得票領先[11]

2009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前自行車選手許明財,民進黨提名前國大代表劉俊秀,最後許明財以9.2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二席,民進黨七席,其餘十二席及正副議長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2年總統大選時,馬英九在新竹市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以五成三的得票率當選[11]

2014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尋求連任的許明財,民進黨則推派時任市議員林智堅,而前市長蔡仁堅以無黨籍參選,最後林智堅以7.6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四席,民進黨九席,其餘十席及正副議長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16年總統大選時,蔡英文在新竹市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的候選人以四成一的票數當選[11]

2018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再次提名前市長許明財,民進黨則提名尋求連任的林智堅,而時任議長謝文進以無黨籍參選,最後林智堅以10萬票順利連任,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七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六席,時代力量三席,民眾黨一席,綠黨一席,其餘五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2020年總統大選時,蔡英文在新竹市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11]。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鄭正鈐以三成六的票數當選[11]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藍所主張的同意,約勝泛綠所主張的不同意8個百分比(四項平均)[13]

2022年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議員林耕仁,民進黨則提名時任副市長沈慧虹,而民眾黨提名時任立委高虹安,最後高虹安以9.8萬票當選,而在同日舉行的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十四席及正副議長民進黨八席,時代力量三席,民眾黨二席,綠黨一席,其餘六席則由無黨籍人士取得。

相關條目[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文獻[编辑]

  1. ^ 《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內容簡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官方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10-14.
  2. ^ 傳民眾黨內不滿黃珊珊參選 親民黨:共推是選項. 中央社. 2021-12-28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3. ^ [http://dict.revised.moe.edu.tw/台北市,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本市是中華民國最大的都市和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交通四通八達,無論陸、空皆十分方便。市內的風景名勝眾多,有故宮博物院、陽明山、龍山寺等。」[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4.2 4.3 《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王建民,2003年。
  5. ^ 5.0 5.1 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大百科全書
  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台北的世界大戰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台灣首屆縣市長選舉之研究(1950〜195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蔡秀玲,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8. ^ 8.0 8.1 8.2 8.3 《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中央選舉委員會,1984年6月
  9. ^ 台北市長.台北市民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4-13.,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1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北縣市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 中選會資料庫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4-09-08.,中央選舉委員會
  12. ^ 台北市爭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新聞網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4大公投圖解分析.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14. ^ 土地面積、村里鄰、戶數暨現住人口數統計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資訊網
  15. ^ 台北縣改制直轄市計畫書(草案)[永久失效連結],中華民國內政部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台灣省通志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台北縣歷年選舉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8. ^ 想回地方服務卻遲未如願 劉文雄命運乖舛,NOWnews,2007年3月24日
  19. ^ 《基市》許財利 歡呼勝利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0-30.,自由時報電子報
  20. ^ 許財利驟逝 基市長512補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紀元
  21. ^ 宜蘭》呂國華 要力變藍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新聞網
  22. ^ 縣長報到/宜縣/果真「傳承」陳定南 林聰賢鎮長變縣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Wnews
  23. ^ 「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 (PDF). [2010-05-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27). 
  24. ^ 桃園縣》泛藍慘勝 綠大有斬獲[永久失效連結],聯合報
  25. ^ 第十二屆縣市長選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選舉研究中心
  2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2009新竹縣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2001縣市長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高”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書目[编辑]

  •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八.職官志第一冊-文職表篇>,劉寧顏,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政治變遷》,國立編譯館
  • 《台灣與大陸政治評論集》,林清察,2006年
  • 《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王建民,2003年

外部連結[编辑]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