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菱属
菱角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桃金娘目 Myrtales
科: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属: 菱属 Trapa
L., 1753
模式種
Trapa natans
Species

见正文

異名

{{genus list Tribuloides |Ség.}}

菱角是多種千屈菜科菱亞科菱屬学名Trapa)的水生植物,果實可以食用。

属名Trapa来源于拉丁词calcitrapa,是一种古代四刺的武器,状如蒺藜,比喻菱果实具4角。

下属物种[编辑]

菱属包括以下物种:

生長[编辑]

台南市台灣菱角

菱角原生於歐洲亞洲,是一年生草本浮葉性水生植物,一般栽種於溫帶氣候的濕泥地中,如池塘、沼澤地。氣候不宜過冷,最佳在25摄氏度到36摄氏度。水深要有60公分。分為鈍角短刺與銳角長刺兩個品種。或也分為深水菱(顏色較深)和淺水菱(顏色較淺)兩種。在中國南方,田在第一期收割後,經常會栽種菱角幼苗,並在水田中放入泥鰍一起飼養。一株幼苗大約可結80朵花,而每朵花經常會結出8到12個果實,也就是可食用的菱角。產量相當大。

菱角的盛產期是9到11月間,在5到8月時也有產量,但量比較少。農夫從種下菱角幼苗到菱角開花結果收成,通常需要90到120天,採收之後依菱角的重量篩選,重者為優品。

菱角的葉片顏色為深墨綠色,葉柄肥而且中空,形成氣囊,以利浮於水面上,葉型成小塊菱狀。花則藏在葉片中,顏色為白色,體積較小,會隨著陽光轉動,就像是向日葵一樣。在花落後,在水裡長出堅果,形成兩個帶尖刺的菱角,初結果時生出的小菱角是綠色的,等到長大成暗紅色,就可收割了,以臺灣為例,除了烏菱外,尚還有彎角菱、四角菱及野菱等四種主要常見的菱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菱角也有一些特别的品种,它到成熟时,仍然为绿色,如南湖菱

食用歷史[编辑]

湖面上的菱角

中國[编辑]

中國人食用菱角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周朝時,它就是祭祀典禮上的重要食品。《周禮》中曾提到:「加籩之實,菱芡栗脯」。菱角在中醫典籍中稱之為「芰實」、有時因其味嚐起來與栗子類似、也稱做「水栗子」(英語中也有此俗稱:Water Chestnut)、而成熟時的暗紅色或黑色,所以菱角也稱為「烏菱」[1]或「紅菱」。

在中醫上,菱角屬涼性食物,可以幫助消毒解熱。《備急千金要方》卷79《食治.果實第二》提到了「芰實,味甘辛,平,無毒。安中,補五臟,不飢,輕身。一名菱。黃帝云:七月勿食生菱。」而《本草備要》中也提到:「瀉解暑、止渴。也甘寒安中消暑止渴解酒,有兩角、三角、四角,老嫩之殊。」在《武陵記》中也曾提到過去中國將三角、四角者的菱花果實稱為「芰」,兩角者才稱為「菱」。一般菱角都是剝殼出售,可買來煮湯。然而菱角殼和菱葉也是中醫認為可食用的藥材之一。

印度[编辑]

在印度,當地人會用沙來炒熟菱角來吃。

欧洲[编辑]

德国南部的考古发现,史前时代此地区曾大量使用菱角作为日常食品[2]直到1880年欧洲各地都可以买到菱角。意大利北部直到今日仍然有烤菱角。然而今日欧洲已经很少见到菱角了。可能因为气候的改变,水环境营养成分的改变,连接沼泽湿地湖泊的排水沟渠等。[2]

美国[编辑]

1847年引入北美后,在美国东部流出。对从佛蒙特州维吉尼亚州的地区造成外来生物入袭[3]

菱角與文學[编辑]

「採紅菱」是中國江南很著名的民歌,曾被鄧麗君傳唱,歌詞敘述情人划船採收菱角的心情,將菱角對稱的兩個同生的角,喻為情人同心。

有關菱角的繞口令:吃菱角,剝菱殼,菱殼丟在北壁角。不吃菱角不剝殼,菱殼不丟北壁角。

菱角鳥[编辑]

亦即水雉,為前台灣臺南縣縣鳥,主要棲息於湖泊沼澤地,但因通常出沒於菱角田故稱,別稱凌波仙子。因台南市官田區產菱角,故現為其主棲地(見葫蘆埤)。

主要產地[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之三:「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繫青菰裹緑盤。」 《食菱》詩:「野沼漲清泉,烏菱不值錢。」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五·芰實》:「家菱種于陂塘……其色有青、有紅、有紫,嫩時剝食,皮脆肉美,蓋佳果也。老則殼黑而硬,墜入江中,謂之烏菱。」
  2. ^ 2.0 2.1 Karg, S. 2006. The water chestnut (Trapa natans L.) as a food resource during the 4th to 1st millennia BC at Lake Federsee, Bad Buchau (southern Germany).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11 (1): 125-130.
  3. ^ R. W. Pemberton. Water Chestnut.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vasive Plants in , R.. USDA Forest Service. 2002 [202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8). 

外部連結[编辑]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菱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