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葫芦![]()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葫芦目 Cucurbitales |
科: |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
属: | 葫芦属 Lagenaria |
种: | 葫芦 L. siceraria |
二名法 | |
Lagenaria siceraria |

葫芦(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別稱壺蘆、扁蒲、蒲瓜、瓠子、匏仔、瓢簞、瓠瓜、匏、蒲子、長瓜、蒲仔、夜開花、葫蘆蒲等[1],是属于葫芦科葫芦属的一种植物,它是爬藤植物,其果实也被称为葫芦。
历史[编辑]
葫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用作容器。10,000年前在分別被亞洲、中美洲分別馴化,4,000多年前在非洲馴化[2]。并隨著古人類遷移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鲁和泰国均有数千年的被种植的葫芦被发现。在古埃及葫芦被作为陪葬品[3]。在中国河南考古遗址發現的葫芦皮有七千至八千年前的歷史[4]。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葫芦子也有七千年的历史[5],中国最早将葫芦称为卣[6]或
形态[编辑]


葫蘆為一年生攀缘草本,具有软毛,卷须分枝;卵圆形的叶子互生;夏秋开白色花,雌雄同株。
葫芦的藤可达15米长,藤上有毛,叶子椭圆状或心状。果子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达一千克。葫芦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种植时需要很大空间。幼苗怕冻。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
应用[编辑]
食品[编辑]
葫芦的果实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在世界各地出产葫芦的地方葫芦都被作为食品使用。在中国烹饪中,葫芦可以做汤或者炒菜。在日本葫芦果肉被晒干食用。在中美洲葫芦子与其它香料一起做饮料的添加剂。此外葫芦的藤和叶也可以食用。
容器[编辑]

在所有出产葫芦的地区葫芦均被当作容器使用。木质化的葫芦可以用来承水、承酒、当作水杯、水壶使用。其果实剖开后称为“巹”,传统习俗新婚夫妇成礼时须用一对巹献酒,故而结婚又名“合巹”[8]。道教认为葫芦可以凝聚气,因此使用葫芦装丹。在道教中葫芦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容器,而有法器的作用。
药物[编辑]
《神农本草经》认为葫芦有利尿消肿的作用,《伤寒类要》則认为葫芦可以医治黄疸。
衣饰[编辑]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的土著人會使用葫芦制作阴茎端鞘[9]。他们用石头加重葫芦,使它在生长时变长,获得需要的形状。
乐器[编辑]
東亞、東南亞傳統自由簧管樂器笙的原材料即為葫芦[10][11]。時至今日,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依然有实用葫芦制作的乐器使用,如葫芦丝。
风水[编辑]

风水认为葫芦可以避邪,因此在房屋前后种植葫芦。
参考文献[编辑]
- ^ 國家 - 對外貿易植物檢疫資料庫查詢系統
- ^ 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 馴化歷史 - EFERRIT.COM
- ^ 前言Introduction 世界各民族的葫蘆葫蘆藝術創作 - Tasker出任務
- ^ 陈文华.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图谱.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 53.
- ^ 浙江文管会等. 河姆渡发现原始社会重要遗址. 文物. 1976: 10.
- ^ 于省吾. 甲骨文字诂林.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1841.
- ^ 《章法論叢.第十四輯》,P.146、P.147,中華民國章法學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系主編,萬卷樓圖書,2022年5月,ISBN 978-98-6478-700-5
- ^ 《礼记·婚义》:合巹而酳共牢而食
- ^ 巴布亞新畿內亞趕搭APEC繁榮順風車土著食人族「福兮禍所伏」? - 香港01
- ^ 東漢·班固,《白虎通》(卷2):“八音者,何謂也?《樂記》曰:‘土曰塤,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絲曰弦,石曰磬,金曰鐘,木曰柷敔。’此謂八音也。”
- ^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交趾人多取无柄老瓠,割而为笙,上安十三簧,吹之,音韵清响,雅合律吕。”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葫芦 |
![]()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葫芦 |
- 瓠瓜 Hugu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葉綠醇 Phytol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