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
(重定向自藍絲帶)
![]() |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 | |
命名缘由 | 藍絲帶獎 |
---|
藍絲帶是一種顏色絲帶,意義在不同地區有所不同。
網際網路[编辑]
電子前哨基金會(EFF)于1996年將藍絲帶作為一個表示網路自由、反對資訊審查、支持網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結社自由的象征。如同其他顏色的絲帶一樣,民眾和特定組織藉由配戴或懸掛大型藍絲帶表達他們的支持及訴求。
除了實體絲帶以外,藍絲帶也被EFF製成(.GIF)、(.JPG)的檔案,方便支持者在自己的網站上聲援。[1]
香港[编辑]
新聞界[编辑]
2014年初,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李慧玲及《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分別遭突然撤職,新聞界憂慮言論自由進入「寒冬」。香港記者協會在同年2月舉行的渣打馬拉松活動上發起「藍絲帶行動」,清晨5時起在街頭派發象徵新聞及言論自由的藍絲帶,呼籲參賽者戴上,獲最少6,600名選手響應[2][3]。
2014年2月26日劉進圖在街頭遇襲,翌日《明報》百多名員工穿上黑衣、佩戴藍絲帶,在報社門外默禱;香港中文大學數百名師生也在校園的民主女神像前,為民主女神像綁上藍絲帶,象徵捍衛新聞自由[4]。多個香港新聞團體繼而在3月2日發起「反暴力遊行」,要求警方緝兇,參加者都穿上黑衣、繫上藍絲帶[5]。
建制派支持者[编辑]
在香港,由已故人士李偲嫣發起,「藍絲」被形容為支持香港警察(香港基層警務人員:警員、高級警員及警長,制服為藍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制派政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是歷年參與了「藍絲帶」政治運動的人士。
反修例示威後,亦有民主派區議員(例如:李文浩和劉家衡)在辦事處門外貼上「本辦事處不為任何藍絲提供服務」及「藍絲與狗不得內進」的告示。2020年3月數十名親政府人士不滿及襲擊辦事處,警方事後拘捕3人,涉與建制派組織香港政研會有關[6]。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EFF: Blue Ribbon Campaign
- ^ 香港渣打馬拉松7萬人參賽 記協派發藍絲帶. Apple Daily (Taiwan) (Next Digital). 2014-02-16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 ^ 葉靖斯. 香港記協馬拉松發藍絲帶促維護新聞自由. BBC Chines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4-02-16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 ^ 林靜. 明報劉進圖遇襲香港掀起反暴力浪潮. Radio Free Asia. 2014-02-27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 ^ 林靜. 香港逾萬人為捍衛新聞自由舉步. Radio Free Asia. 2014-03-03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 ^ 鄧力行. 搗李文浩議辦 三男被捕疑涉政研會. Apple Daily (Next Digital). 2020-03-10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