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君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虞君质(1912年—1975年),台湾文化名人,学者作家评论家,善鉴赏,工书法。名,字君质,以字行,浙江鄞县[1]

生平[编辑]

1912年,生于浙江鄞县[1]。早年在北平(今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研究[1]。曾赴日本留学,获得日本東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文學部學士[1]

曾任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专员。是上海美术会常务理事。曾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參加中华民国教育部巡迴教育戲劇隊,担任隊長[1]。1948年,在上海期间,曾担任著名的《美术年鉴》编辑团队的主任委员,而《年鉴》是民国文化史巨著。

1949年移居台湾,是台湾50年代60年代最重要文学评论家、文学理论家之一[1]。曾主編張其昀創辦之《文藝月報》,是戰鬥文藝理論的主任建構者[1]。曾任教于台湾、香港,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国立臺灣大學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1]。是台湾現代美術運動的领军人物之一[2]。捍卫现代诗的创作[3]

是台湾《文藝創作》(月刊)第61至68期主編[4]。1954年1月,成为《文藝月報》主编。是「八儔書會」的顾问[5]

1975年11月,病逝于台湾,享年64岁[1]

家庭与轶事[编辑]

是国民党大老張道藩的密友和支持者[7]

代表著作[编辑]

代表著作主要是文藝理論[1]

  • 《天才與人力》(文藝理論代表作)[1]
  • 《中國美術史論集》
  • 《美術叢刊》虞君質, 謝赫 编著
  • 《艺术概论》
  • 《藝苑精華錄》

参考资料[编辑]

  • 《紫檀與象牙——當代文人風範》,Page 94,師範 著,2010年

参考链接[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国立台湾文学馆. 虞君質.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2013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4日) (中文(繁體)). 
  2. ^ 三、藝術通路. 台湾現代美術運動. [2013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0日) (中文(繁體)). 
  3. ^ 余光中. 余光中:现代诗论战. [2013年6月25日]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4. ^ 《文藝創作》. 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 [2013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28日) (中文(繁體)). 
  5. ^ 陳其銓. 古道照顏色. 中华书道学会. [2013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31日) (中文(繁體)). 
  6. ^ 侨报. 旅美艺术家虞兰因“画海”. 北美 新浪网. 2013年6月15日 [2013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體)). 
  7. ^ 王鼎鈞. 難追難摹的張道藩 下. 自由電子報. [2013年6月25日]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