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高壓


西伯利亞高壓(英語:Siberian High),又稱蒙古高壓、西伯利亞反氣旋(英語:Siberian Anticyclone)、亚洲反气旋(俄語:Азиатский антициклон,羅馬化:Aziatskiy antitsiklon),是一典型的半永久性大陸反氣旋中心[1]。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緣故,在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形成大範圍的冷高壓,也因此,在冬季時大陆降温較快,海洋降温則較慢,歐亞大陸之大陆性气候明显,而東亞與太平洋為鄰,氣流自太平洋流向歐亞大陸,於是在該處形成一高壓區。西伯利亚高压是四个北半球主要的季節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在1月份前後達到最強,勢力強盛可影響整個歐亞大陸,成為北半球覆蓋面積最廣的高壓。
西伯利亞高壓春季東移,盛夏時減弱消失。在其控制下的氣團屬於極地大陸氣團(Pc),冷而乾燥,層結穩定,以天氣晴朗為主。其於東亞向外吹冬季風,它的存在影响東亞顯著,使得當地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而在秦嶺淮河以北仍屬極地大陸氣團,越過秦嶺淮河一線就會變性,成為變性極地大陸氣團(NPc),稍較濕潤。
隨著全球暖化的影響,西伯利亞高壓長年來有減弱的趨勢。
參見[编辑]
![]() | 这是一篇與天气和特别的天气事件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 ^ Britannica,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Siberian anticyclo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