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34°14′28.51″N 108°54′54.22″E / 34.2412528°N 108.9150611°E / 34.2412528; 108.9150611
西北工业大学(英語: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缩写:NWPU),简称西工大,旧称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是一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公立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现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其中长安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友谊校区位于碑林区。
西北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顶尖高校之一,是“双一流A类”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工大的前身为1938年由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陕西汉中组建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咸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
西北工业大学1957年由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迁并入校。西安航空学院原名华东航空学院,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校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合并组建,1956年内迁西安并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西北工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由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联合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的机械系、水中兵器系等及学院机构迁至西安航空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设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
2020年3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西北工业大学管理的独立学院脱离并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转设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2]。
2022年7月4日,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天组合动力创新团队牵头研制的“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在中國西北某基地发射成功。这是国际首次验证了煤油燃料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火箭/亚燃、亚燃、超燃、火箭/超燃的能力[3]。
2022年6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有表示有境外的黑客组织向学校师生发送包含木马程序的钓鱼邮件。9月5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表示西北工业大学遭受美国国家安全局下属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入侵。[4]中国外交部就此向美方提出交涉。[5]
学校文化[编辑]
标志为圆形,中间三角代表飞行器,示意西工大“航空”特色;中间浪花代表海洋,示意西工大“航海”特色;中间点状圆环代表大气层,示意西工大“航天”特色。标志中“1938”字样表明学校的建校时间,同时标志中还有学校的中英文标准字及标准译文。校徽望予以庄重、大方之感,又有冲破陈规约束、大胆创新、永攀高峰、锐意进取的思想。
校训为“公、诚、勇、毅”。“公诚”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勇毅”则体现了求知与工作的拼搏精神。
公,公为天下,报效祖国,是做人的行为准则,所以为公,其意为公正、公平,秉公理事,乃至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为人处事要出于公心,站在国家的立场,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立场,要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待人接物要公正、公平,诚实、谦逊。要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定为人类崇高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诚实守信,襟怀坦荡,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意谓真心实意,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校要热爱祖国,热爱母校,尊敬师长;走入社会要忠诚报国、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这也正好体现了我校“三实”校风。
勇,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是一个人的精神。意为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敢坚强。在困难面前敢为人先,面对挫折和失败,乐观自信,具有锐意创新、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的精神情操。
毅,毅然果决,坚韧不拔,是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意为坚决,刚毅,有坚强的毅力。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学习,要持之以恒,自强不息,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院系组成[编辑]
专业学院[编辑]
- 航空学院-1院
- 航天学院-2院
- 航海学院-3院
- 材料学院-4院
- 机电学院-5院
-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6院
- 动力与能源学院-7院
- 电子信息学院-8院
- 自动化学院-9院
- 计算机学院-10院
- 理学院-11院
- 管理学院-12院
- 人文与经法学院-13院
- 软件学院-14院
- 生命学院-15院
- 外国语学院-16院
- 微电子学院-17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伦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QM院
- 教育实验学院-HC院
其他学院[编辑]
- 国际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网络教育学院
- 国家保密学院
科研机构[编辑]
西北工业大学建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防科技创新中心,4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7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辑]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编辑]
-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编辑]
国家专业实验室[编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编辑]
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编辑]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编辑]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编辑]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辑]
|
排名聲譽[编辑]
历任校长[编辑]
- 刘海滨(1956-1957)任西北工学院院长
- 寿松涛(1953-1956)任华东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6-1957)任西安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8-1967)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 王恒(1978-1982)
- 季文美(1982-1984)
- 傅恒志(1984-1992)
- 戴冠中(1992-2001)
- 姜澄宇(2001年3月-2013年1月)
- 汪劲松(2013年1月-2023年2月)
历任党委书记[编辑]
- 寿松涛 (1953-1956) 任华东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6-1957)任西安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8-1967)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党委第二书记、副书记
- 邓旭初 (1953-1954) 华东航空学院党总支书记,华东航空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 王维祺 (1954-1956) 任西北工学院党委书记
- 刘海滨 (1956-1957) 任西北工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8-1967) 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73-1982)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书记
- 林星 (1982-1984)
- 周延海 (1984-1988)
- 李保义 (1988-2001)
- 叶金福 (2001年3月-2010年5月)
- 陈小筑(2010年5月-2016年5月)
- 张炜(2016年5月-2023年2月)
- 李言荣(2023年2月-)
科技工作者[编辑]
- 王适存:中国直升机技术界的先驱、直升机专业的奠基者之一和学术带头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1957年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 罗时钧: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力学教育家,1945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57年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 陆孝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专家,1941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系(1957年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 陆元九: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惯性导航、自动控制专家,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57年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 屠基达: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系(1957年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 宋文骢: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总设计师,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1970年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 史绍熙:1939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燃烧学家
- 张沛霖:1940届,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专家
- 李恒德:1942届,中国工程院士,中国核材料和金属离子束材料改性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
- 陈秉聪:1943届,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
- 师昌绪:1945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之一,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高为炳:1948届,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控制专家
- 雷廷权:1949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家
- 傅恒志:1950届,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及冶金专家
- 姚穆:1952届,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
- 赵振业:1961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
- 张立同:1961届,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材料专家
- 徐德民:1961届,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下无人航行技术专家
- 马远良:1961届,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声工程专家
- 崔俊芝:1962届,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数学、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专家
- 朱位秋:1964届,中国科学院院士,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专家
- 尹泽勇:1967届,中国工程院院士,涡轴9总设计师,涡扇11总设计师,CJ1000A总设计师,国家“两机”重大科技专项发动机工程总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 郭万林:1981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专家
- 于起峰:1981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力学、光测图像技术专家
- 杨伟 (成飞):1982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歼-20总设计师
- 唐长红:1982届,中国工程院院士,运-20总设计师
- 何国威:1983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流体力学专家
- 樊会涛:1983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
- 侯晓:1984届,中国工程院院士,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第一位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毕业的博士
- 张卫红:1984届,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航天结构高性能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领域专家
- 王向明:1986届,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结构创新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专家
- 张平 (无线通信专家):1986届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无线通信专家
- 罗琦:1988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
- 魏炳波:1989届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
- 向锦武:1990届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设计专家
- 潘复生 (轻金属专家):1994届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轻金属专家
- 陈光 (1962年):1999届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
工程界[编辑]
党政军领导干部[编辑]
- 赵地:1962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1990年10月-1998年9月)
国有企业[编辑]
企业界[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
---|
| 历史 | 西北工学院 | |
---|
| 西安航空学院 | 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 → 华东航空学院 → 西安航空学院 |
---|
| 合并 | |
---|
|
---|
| 校区 | 长安校区(主校区) · 友谊校区 · 太仓校区(在建) |
---|
|
|
---|
| 第二轮建设周期(2022年—2027年) | | 华北 | |
---|
| 东北 | |
---|
| 华东 | |
---|
| 中南 | |
---|
| 西南 | |
---|
| 西北 | |
---|
| :有“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建设学科”的高校。 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学校。 *:非 中央部属高校,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未标者均为 教育部直属高校。
|
|
|
---|
| | | 华北29+3 | |
---|
| 东北11 | |
---|
| 华东30+1 | |
---|
| 中南18 | |
---|
| 西南10 | |
---|
| 西北13 | |
---|
|
- 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学校,并在分省计数中计入加号后数字。 星号*:非中央部属高校,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 未标者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宣佈211工程、985工程終止。 截至2009年,共有112所学校被列为211工程。
|
|
|
---|
| | | 华北26-2 | |
---|
| 东北12-3 | |
---|
| 华东26 | |
---|
| 中南15-1 | |
---|
| 西南10-4 | |
---|
| 西北9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90年代后不再以官方形式使用此称谓。行政区划和学校信息以1990年为准,当时尚无重庆直辖市。
星号*:原学校经过改名、合并或拆分已经不存在,括号内表示学校现名称或现归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