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場
西市場 | |
---|---|
大菜市 | |
![]() | |
位置 |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中正路、國華街、正興街所圍成的街廓裡 |
坐标 | 22°59′37″N 120°11′53″E / 22.99352°N 120.19811°E坐标:22°59′37″N 120°11′53″E / 22.99352°N 120.19811°E |
建成时间 | 1912年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公共建築 |
评定时间 | 2003年5月12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西市場,居民習稱大菜市(臺灣閩南語:Tuā-tshài-tshī),是臺南市中西區的一座市場,最初建於明治38年(1905年),現今的西市場本館為大正1年(1912年)所重建,為一L字型建築,在臺南市的都市發展上具有歷史意義[1],現為台南市市定古蹟,範圍包含西市場本館、西市場外廓賣店二期、西市場魚賣店、原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冷藏庫、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2]。
沿革[编辑]
臺灣日治時期初期,日本政府認為臺灣傳統市場衛生不佳,於是開始建設新式市場[3]。西市場位在台南市西門町四丁目,其位置原為城牆西側的魚塭,最初建於明治38年(1905年),是當時南臺灣最大的市場,有數十個攤位販賣著各種雜貨與新鮮貨品,當時在地人稱之為大菜市。明治44年(1911年)8月,西市場因風災損毀便予以重建,於是第二代西市場於大正1年(1912年)12月完工[3],當時的西市場占地3,871坪,並設有通往灣裡的輕便鐵道,以運輸市郊蔬菜過來販售[4]。大正9年(1920年),西市場又因風害損毀而改建,東翼主要為魚、鳥、獸肉之賣店;北翼則為蔬果、雜物等賣店[3]。昭和8年(1933年),台南市政府為了促進「臺南銀座」末廣町「銀座通」(今中正路)一帶的商業活動,便在西市場東側的中庭噴水池周圍,建造41間販售日常用品的店鋪,稱為「淺草商場」[4],與附近的商家、戲院形成熱鬧的商圈。
西市場的屋頂因二戰而部分損毀,之後在中央加蓋藍天舞廳[5],西市場也繼續風光一陣子,後來逐漸沒落[3],而淺草商場(今西門商場)則轉型為布料集散地迄今。民國55年(1966年)4月2日零時50分,西市場發生大火,時任臺南市警察局長李正漢到場親自指揮[註 1],但因水壓不足、風勢助長等因素,火勢仍蔓延擴大[6]:35。最後乃向鄰近的消防隊請求支援[註 2],到了4時左右火勢才完全熄滅[6]:36。這場火災造成西市場一帶18間房屋全燬,6間半燬,損失1058萬元,並有1人死亡[6]:36。
民國92年(2003年)5月12日,西市場列為臺南市市定古蹟[1],建築部分由臺南市文資處負責管理,營運部分由臺南市市場處負責管理。
修復[编辑]
西市場的周圍在戰後有許多增建,加上市場使用以及年代已久,急需重新整修,現今進駐眾多布店的西門商場即是戰後增建之一。修復工程原計畫拆除裡面的西門商場[7],不料店家反對陳情,並提出「支持西市場整修」、「反對拆除西門商場」等訴求,後來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尊重民意,決議不拆遷[8],維持原本通道,並就近安置攤商[9]。工程已於2017年5月開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本館北翼棟與中央棟,第二階段為本館東翼棟、香蕉倉庫及外廓賣店(西門商場主要入口)。因有些結構風化龜裂嚴重,部分修復以拆除並重上板模的方式作業[10],修復工程已於2021年4月14日完工,2022年開放北翼棟[11][12][13][14]。
另外,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為讓西市場成為全國最美古蹟市場,將於2022年開放北翼棟後進行廣場街廓改建,目前已於6月6日拆除香蕉倉庫西側、別名「國華三排」的露店,整體工程預計2023年12月完工[15][16][17][18]。
建築特色[编辑]
西市場在興建當時為全台灣最華麗的市場建築,設置了老虎窗的馬薩式屋頂、入口上有圓山牆。昭和年間所建之商場是以鋼筋混擬土為材料,柱樑外露,留存部分仍保留了一些昔日風采[3]。在過去,西市場一共有97個攤位,分別是6攤蔬菜、26攤魚肉、18攤鳥獸類、14攤雜貨、12攤飲食,另外還有其他類21攤,與土地面積相似卻只有27攤的東市場相比,可見當時商業活動的旺盛[4]。
西市場本棟尚留有一些年代久遠的賣店物品陳列臺,早期所設置的臺子使用範圍較小不易使用,故現在市場內的店家皆保留原陳列臺的原貌,於上方再加上石造平臺,以符合現今之使用機能[2]。
建築群[编辑]
- 台南西市場包含了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築群,分別為(粗體字為尚存在者):[3][2]
- 1905~1908年間:第一代木造西市場、噴水池
- 1912年:第二代西市場、魚市場
- 1913年: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冷藏庫(西市場冷凍庫)
- 1912~年至1930年間:魚賣店、賣店、倉庫、及廁所
- 1930年:煮賣店、西市場外廓賣店第一期(今西門路側店面)
- 1931年:西市場外廓賣店第二期(今西門路及正興街交叉口,舊海岸西餐廳)
- 1933年:淺草商場、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
- 2004年:拆除西市場西側的增建,另闢「西門淺草青春新天地」
圖片[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西市場 |
註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1.0 1.1 傅, 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254. ISBN 957-30880-4-5.
- ^ 2.0 2.1 2.2 黃千真. 文化資產保存與場所精神─ 以台南市西市場為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3.0 3.1 3.2 3.3 3.4 3.5 西市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 ^ 4.0 4.1 4.2 詹, 伯望. 半月沉江話府城.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6年6月: 127、128.
- ^ 南市百年西市場修復 要把廣場找回來. 自由時報. 2018-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6.0 6.1 6.2 6.3 6.4 陳銘城. 《改制前臺南市消防記事》. 臺南市消防局. 2010-12.
- ^ 西市場古蹟修復計畫 15日說分明. 自由時報. 2016-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西市場整修 西門商場不拆了.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台南西市場古蹟通道維持原寬 修復工程20日動土. 台南市市場處. 2017-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台南)西市場修護不易 門面結構保存一半. 自由時報. 2018-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日治西市場修復 見證台南市集轉型. [202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 ^ 台南西市場耗時3年半修復完成 外廓賣店明年農曆年前回歸. [202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 ^ 台南西市場整修完工 首度亮相.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 ^ 西市場預計111年營運 黃偉哲指示施工現場嚴加防疫. [202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 ^ 台南西市場古蹟風貌再現 街廓改建接力上場.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2).
- ^ 拚全國最美古蹟市場!台南百年西市場再爭取5千萬整修.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 ^ 台南「大菜市」整修 增廣場街廓改建.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 ^ 台南人的回憶 國華街三排露店今日拆除 預計2023年底完工.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