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乐平县(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大业初年废。唐朝初年,复置,治所迁至辽山县(今山西省左权县)。武德八年(625年),改名箕州。先天元年(712年)改名仪州。中和三年(883年)复旧,属河东道。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左权、和顺、榆社等县地。
北宋时,辽州,下,乐平郡。熙宁七年(1074年),废辽州,省平城县、和顺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省榆社县为镇,入威胜军武乡县。元丰八年(1085年),复置辽州,县镇并复,仍隶辽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和顺县、榆社县、平城县。崇宁时,户七千三百一十五。贡人参。下辖四县:辽山县、和顺县、榆社县、平城县。
金代天會四年(1126年)時,遼州下轄遼山、榆社、和順、平城4縣。天會七年(1129年)遼州改名南遼州,隸屬河東南路,天德三年(1151年)復名為遼州。貞元二年(1154年)廢平城縣,貞祐四年(1216年)於平城廢縣原址設置儀城縣。
明朝洪武初年,省辽山县入州,后又升为辽州直隶州。属山西省。1912年改本州为辽县。
- 唐朝辽州刺史
参考资料[编辑]
|
---|
| | | | | | | | | | | 注釋 |
---|
| 注1:列出後梁 龙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显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