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0
![]() |
|
中国航空博物馆的運-10模型,外部與美國波音707相似 | |
类型 | 四引擎窄体喷气式客机 |
制造商 | 上海飞机制造厂 |
设计师 | 上海飞机研究所[1] |
首飞 | 1980年9月26日[1] |
制造数量 | 3(2架完成) |
运-10(Y-10)是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四发喷气式客机,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客机計畫,於1980年首飛成功,但還未實用化的运-10只曾製成兩架半便草草結束解散團隊,除了當時的測試航班人員,未能實際載客。
首架組裝用作靜力測試。第二架配備的國產發動機為WS-8,是普惠JT3D-7的中国仿制品,使用的發動機及飛航電子俱為中國民航機隊中707的後備組件。机身和机翼在位于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的西安航空馆内。運-10總設計師是馬鳳山,他也是轟-6轟炸機的總設計師,[2]副總設計師為程不時。[3]
研制、测试过程[编辑]
有观点认为,运-10的主要機體設計是經由波音707的逆向工程而來[4],其中該工程代號708,還被譏為上海波音707,但运十的研制者否定了这一说法。[5] [6]
運-10計劃配套動力為渦扇8,代號915甲,根據當時規劃可能為轟6放大遠程轟炸機方案動力。該發動機在波音707上進行過試驗,在運-10和遠程轟炸機兩個項目下馬後也停止研制。[7]
- 1970年7月,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申请在上海和广州制造飞机,当局原则批准申请并将任务命名为708工程。
- 197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在上海研制大型首長專机。
- 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
- 1976年9月,制出了供静力试验用的飞机。
- 1978年11月,在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进行全机静力试验,证明飞机强度符合要求。与此同时,开展了影响安全可靠的全机四大系统地面模拟试验。
- 1980年9月26日,飞机由机长王金大首飞成功。
- 从首飞成功到1984年共飞行了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拉萨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七次沿“死亡航线”飞抵高原城市拉萨,成为首架飞往拉萨市的自产飞机。
- 1986年,财政部否决了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研制计划终止。
取消及現況[编辑]
运-10工程的最终取消原因很多,市场不足和技术落后是最主要的原因,订单不足导致单价过高,民航市场不足导致运营成本极高[8],技术落后导致性能不良、安全性较低。政治因素被人认为是原因之一。文革后期,海外培养的科学技术人才凋零,受教育和政治影响,科技人员断層严重、质素不高。由于许多国产研發项目纷纷失败、或者大幅落后国外产品,当时中国科研经费剧减一半,从1.3%降到0.65%,低效科研平台被放弃,许多科研队伍解散。同时民航总局一直对此项目持抵制也是一个原因。运-10工程开始于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主要支持者“四人帮”成员王洪文、张春桥在文革结束后遭到打击,也被部分人认为是运十取消的原因。現時僅存一架的运-10,尾號B-0002,自棄用後一直停放在上海大场机场內中國商飛公司的草坪上。[9]
技术性能指标[编辑]
- 原始功能:大型軍用首長專机、运输机
- 发动机:四台渦扇-8(WS-8)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 8,650kgf(19,000lb)
- 性能数据
- 最大巡航速度(重量100000千克,高度8000米) 974公里/小时
- 经济巡航速度(重量100000千克,高度11000米) 917公里/小时
- 最大爬升率(最大起飞重量) 20米/秒
- 最大巡航高度 12000米
- 起飞场长(最大起飞重量,按ICAO标准) 2318米
- 着陆场长(最大着陆重量,按ICAO标准) 2143米
- 航程(巡航高度11000米,巡航速度M0.82,备份油量:10%全时间巡航用油及30分钟等待用油)
- 商载15000千克 6400公里
- 商载5000千克 8300公里
- 机组/乘员
- 机组:5人驾驶制、4个服务员
- 乘员:混合级124人:
- 头等舱16座、排距1.05m/41.34英寸;
- 经济舱108座、排距0.88m/34.65英寸;
- 全经济级149人、排距0.88m/34.65英寸;
- 最大起飞重量 110,000kg(242,500 lb)
- 外形尺寸
- 翼展 42.24米
- 机长 42.93米
- 机高 13.42米
- 机身长度 40.75米
- 机翼面积 244.46米2
- 内部尺寸
- 客舱
- 长度 30.4米
- 宽度 3.48米
- 高度 2.20米
- 容积 200.49米3
- 货舱
- 前货舱容积 15.65米3
- 后货舱容积 20.36米3
- 重量及载荷
- 最大起飞重量 110000千克
- 最大着陆重量 83000千克
- 最大无油重量 73000千克
- 基本重量 58000千克
- 最大载油量 51000千克
- 最大商务载重 15000千克
- 最大商载载油量 37000千克
- 翼载荷(最大起飞重量) 4.41千牛/米2(450公斤/米2)
参考文献[编辑]
- ^ 1.0 1.1 Gordon,Yefim & Komissarov, Dmitry. Chinese Aircraft. Hikoki Publications. Manchester. 2008. ISBN 9 781902 109046
- ^ 運-10總設計師馬鳳山. 2009-10-01 [2014-01-16] (中文(简体)).
- ^ http://www.comac.cc/xw/zhxx/201302/23/t20130223_641370.shtml
- ^ James McGregor. 十亿消费者-第五章:内外交困(1). Simon & Schuster. 2005-10-11 [2012-06-18] (中文(简体)).
- ^ ARJ21---中国航空工业的希望兼谈运十下马. 中华网. 2007-03-09 [2012-06-18] (中文(简体)).
- ^ http://news.163.com/07/0226/14/388VCBOE00011232.html
- ^ 運-10與中國渦扇發動機家族簡史. 2013-09-10 [2014-01-16] (中文(简体)).
- ^ 短片:國產客機C919非國產客機第一胎 1980年「運10」首飛成功 因資金不足下馬. 明報. 2017-05-05 (中文(繁體)).
- ^ http://lt.cjdby.net/thread-2009485-1-1.html
外部链接[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運-10 |
- (中文)-jczs.sina.com.cn 運-10
- (中文)-YouTube 運-10試飛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