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七佛,又稱原始七佛,是佛經中紀錄的离我们时间最近的过去世的七位佛陀。
佛教认为,世界会有无数无尽的佛陀依次出世传法。在我们的娑婆世界中,现在所处的时间叫贤劫,有千佛出世,过去叫庄严劫,也有千佛出世。拘留孙佛爲贤劫千佛之第一佛,释迦牟尼佛爲贤劫千佛之第四佛,而拘留孙佛之前,则是庄严劫出世的佛陀。佛教中将过去庄严劫最後出世的三佛,与现在贤劫最先出世的四佛,合称为过去七佛,爲离我们现在时间最近的、依次出世的七尊佛陀[1]。
其中,釋迦牟尼佛(Śākyamuni)是七佛中最後一位,俗名悉達多,姓氏乔达摩。釋迦之前出世的六位佛是毗婆尸佛(Vipaśyin)、尸棄佛(Śikhin)、毗舍浮佛(Viśvabhu)、拘留孫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葉佛(Kaśyapa)。《長阿含經·大本經》中记录了過去七佛出現的因緣和故事。[2]
过去诸佛[编辑]
於部派佛教時期,僧人更往前推溯出過去七佛之前的佛陀,如過去「二十五佛」(出自《佛种姓经》)、「二十八佛」(出自巴利《本生經》的序论〔Nidānakathā〕)之說法。所謂過去二十五佛即過去七佛之前有十八佛,總共二十五佛,所謂二十八佛即二十五佛之前有三佛[3]。
還有如大眾部,說出世部,及《佛本行集經》所談的過去佛,竟達三十億之号为釋迦佛者,八億之号为燃燈佛者[3]。
參考資料[编辑]
- ^ 黄开国,李刚,陈兵等 主编. 七佛. 诸子百家大辞典.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ISBN 7-220-04869-6.
- ^ 長阿含經.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1冊 No. 0001 (東京: 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988.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毘婆尸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棄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毘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
- ^ 3.0 3.1 張瑞良. 佛概念之研究與深思. 台大哲學論評.
|
---|
| 本初佛 | |
---|
| 三世佛 | |
---|
| 五方佛 | |
---|
| 七佛 |
- 彌陀七佛
- 多宝佛
- 宝勝佛
- 妙色身佛
- 廣博身佛
- 離怖畏佛
- 甘露王佛
- 阿彌陀佛
- 藥師七佛
- 善名称吉祥王佛
-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
-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
- 无忧最胜吉祥佛
- 法海雷音佛
- 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佛
- 药师琉璃光佛
|
---|
| 十方佛 |
- 《寶月童子所問經》
- 东方善德佛
- 东南无忧德佛
- 南方旃檀德佛
- 西南宝施佛/寶勝佛
- 西方无量明佛
- 西北华德佛
- 北方相德佛
- 東北方三乘行佛
- 上方廣眾德佛
- 下方明德佛
- 《依楞嚴究竟事懺》
- 東方阿閦佛
- 東南方持地佛
- 南方普滿佛
- 西南方那羅延佛
- 西方無量壽佛
- 西北方月光面佛
- 北方難勝佛
- 東北方寂諸根佛
- 上方無量勝佛
- 下方實行佛
- 《稱讚淨土經》
- 東方阿閦佛
- 南方日月光佛
- 西方無量壽佛
- 北方無量光嚴通達覺慧佛
- 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勝德光明佛
- 上方梵音佛
- 東南方最勝廣大雲雷音王佛
- 西南方最勝日光名稱功德佛
- 西北方無量功德火王光明佛
- 東北方無數百千俱胝廣慧佛
|
---|
| 二十八佛 | |
---|
| 诸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