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山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遠東山雀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山雀科 Paridae
属: 山雀屬 Parus
种: 遠東山雀 P. minor
二名法
Parus minor
分佈範圍
遠東山雀Parus minor (藍-綠),
大山雀Parus major (橘紅-紅),
蒼背山雀Parus cinereus (灰)

遠東山雀學名Parus minor),又名大山雀日本山雀仔伯仔仔黑黑子山仔仔黑羊粪蛋白面只灰山雀花脸雀花脸王白脸山雀,為山雀屬的一員,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北部、朝鮮半島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直到最近,此物種仍被歸類為大山雀(學名Parus major)的亞種,但研究表明這兩種物種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共存,但没有頻繁雜交。[1]

2022年,为了使传统的中文名大山雀能用于中国分布更广泛的种类,“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远东山雀的中文名恢复为大山雀。[2]

食物[编辑]

远东山雀的喙尖而细长是典型的食虫鸟,据中国鸟类学者郑作新等人的研究,大山雀的食谱中昆虫所占的比例高达74.14%,其他节肢动物蜘蛛占22.91%,它们取食的昆虫中以鳞翅目昆虫最多,其次为鞘翅目昆虫。

远东山雀与非法鸟类贸易[编辑]

远东山雀鸣声清脆悦耳,长相清秀,在中国是传统的宠物鸟类,亦是中国非法鸟市中交易量最大的鸟类之一。但远东山雀始终没有实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因此鸟类贸易中所有的远东山雀均直接从野外捕捉,这种非法鸟类贸易对野生鸟类种群造成极大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在原产地的捕捉有可能会对本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造成野外种群的灭绝。
  • 在输入地的逃逸和重新野化有可能造成物种入侵破坏输入地本地鸟类种群结构。
  • 有可能给输入地带来新的传染疾病在输入地土著种群中蔓延。

亞種[编辑]

  • 奄美大島亞種 Parus minor amamiensis
  • 華南亞種 Parus minor commixtus:也叫白頰山雀,在台灣是迷鳥。[3]
  • 鬱陵島亞種 Parus minor dageletensis
  • 鹿兒島亞種 Parus minor kagoshimae
  • 遠東山雀指名亞種 Parus minor minor
  • 南琉球亞種 Parus minor nigriloris
  • 印度支那亞種 Parus minor nubicolus
  • 沖繩亞種 Parus minor okinawae
  • 青藏亞種 Parus minor tibetanus[4]

參考文獻[编辑]

  1. ^ Päckert, M.; Martens, J.; Eck, S.; Nazarenko, A. A.; Valchuk, O. P.; Petri, B.; Veith, M. The great tit (Parus major) – a misclassified ring species.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5, 86 (2): 153 [2018-08-13]. doi:10.1111/j.1095-8312.2005.00529.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2. ^ 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10.0版说明. 中国记录中心.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3. ^ 劉小如. 白頰山雀 Parus minor commixtus (Swinhoe, 1868). 臺灣生命大百科. 2013-05-10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4. ^ Parus minor. ITIS. [2020-02-26]. 

外部鏈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