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卡尔多·贾科尼(義大利語:Riccardo Giacconi,1931年10月6日—2018年12月9日),意大利裔美国天文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因在X射线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贾科尼193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1954年在米兰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移居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1959年加入了麻省研究公司“美国科学与工程学公司”,从事X射线天文学的研究。
1962年,贾科尼等人领导了利用火箭探测太空中的X射线辐射的计划。他与正在美国工作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罗西提出太阳辐射照射在月球表面可以激发X射线荧光。1962年6月,带有3个盖革计数器的Aerobee火箭发射升空,利用其自身的旋转在X射线波段进行扫描,结果没有探测到月亮的X射线荧光,却意外地在天蝎座发现了第一个宇宙X射线源──天蝎座X-1。这一发现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的开端。
其后贾科尼领导了美国的探险者42号卫星,即乌呼鲁卫星。1971年,他和同事利用乌呼鲁卫星的观测资料发现半人马座X-3的X射线辐射具有周期性脉冲,是一颗X射线双星[1]。1973年,贾科尼进入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在那里领导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能成像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卫星。他还是掠射式X射线望远镜的提出者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倡导者之一。贾科尼的工作将天文学的观测由可见光拓展到X射线波段,大大开阔了天文学家的视野。2002年,因其在X射线天文学上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
1981年到1993年,贾科尼担任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的首任所长。1982年到1997年期间,贾科尼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天文和物理学教授。1993年到1997年,他还在欧洲南方天文台任职。1999年,贾科尼成为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台长及联合大学公司的主席。
贾科尼获得的其他奖项还有1981年的布鲁斯奖、1982年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200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等等。第3371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贾科尼”。
- ^ Giacconi, R. et al., 1971, Astrophysical Journal, 167, L67. NASA ADS
|
---|
| 1901年-1925年 | |
---|
| 1926年-1950年 | |
---|
| 1951年-1975年 | |
---|
| 1976年-2000年 | |
---|
| 2001年-至今 | |
---|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
|
---|
| 1898–1900 | |
---|
| 1901–1925 | |
---|
| 1926–1950 | |
---|
| 1951–1975 | |
---|
| 1976–2000 | |
---|
| 2001–至今 | |
---|
| |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
| 1940年代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
|
---|
| 1820年代 | |
---|
| 1830年代 | |
---|
| 1840年代 | |
---|
| 1850年代 | |
---|
| 1860年代 | |
---|
| 1870年代 | |
---|
| 1880年代 | |
---|
| 1890年代 | |
---|
| 1900年代 | |
---|
| 1910年代 | |
---|
| 1920年代 | |
---|
| 1930年代 | |
---|
| 1940年代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
| 行为与社会科学 |
---|
| 196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 生物学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 化学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 工程科学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 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科学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 物理科学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