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條約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战间期 |
二战导火線 |
---|
1930年-1939年 |
![]() | |
類型 | 军事同盟 |
---|---|
簽署日 | 1939年5月22日 |
簽署地點 | ![]() |
簽署者 |

1943年6月在羅馬的纳粹德国軍旗和意大利國旗
钢铁条约(德語:Stahlpakt,義大利語:Patto d'Acciaio),全称德意友谊与同盟条约,是義大利王國与纳粹德国在1939年5月22日通过的协定。意大利外交大臣加莱阿佐·齐亚诺与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代表他们的国家签署协议,不過包括齐亚诺在内的数位意大利官员反对此项条约。協議最初是作為日本、意大利和德國之間的三方軍事聯盟起草的。 但日本希望該協議的重點針對蘇聯,而意大利和德國則希望將其針對英國和法国。 由於這一分歧,該條約在沒有日本的情況下簽署,並成為意大利和德國之間的協議。
钢铁条约象征德意同盟,让两国在国际威胁或战争中,互相提供军事支援,并加强军事与战时生产。而且,两国保证只有得到对方同意才会与他国议和。条约最初的有效期是10年。
协定假设战争会在3年之内爆发,德国在1939年9月1日业已入侵波兰,而意大利准备不足,仍未能遵守协定,終於在1940年6月10日才向法国和英国。
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倒台,9月8日意大利投降,德國出兵進駐意大利以阻擊盟軍進攻,有效结束了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