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海叢報
鏡海叢報 | |
---|---|
創辦者 | 孫中山、連斯科·飛南第(Francisco H. Fernandes) |
編輯 | 王真慶 |
主編 | 孫中山 |
創刊日 | 1893年7月18日 |
停刊日 | 1895年12月25日(中文版) 1899年9月(葡文版) |
語言 | 繁體中文、葡文 |
总部 | 下環正街3號 |
鏡海叢報(全稱《鏡海叢報——政治、文學、新聞雜誌》),是澳門一份雙語新聞報紙,是中國近代第一份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密切相關的報紙。該報創刊於1893年,是孫中山在澳門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報刊。
背景
[编辑]孫中山在香港求學期間認識出版葡萄牙文報章《澳门之声》的土生葡人連斯科·飛南第(Francisco H. Fernandes)。一些學者認為,當孫中山到澳門行醫時,得到了連斯科·飛南第的大力支持,便合作創辦《鏡海叢報》,宣傳革命民主思想。名義上,《鏡海叢報》為《澳门之声》之中文版,但兩者並沒有從屬關係。
出版
[编辑]《鏡海叢報》於1893年7月18日(清光緒十九年癸巳六月初六日)創刊,以周刊形式,葡文版逢星期二出版,中文版逢星期三出版。《鏡海叢報》的中文版及葡文版,兩者内容有異。《鏡海叢報》的署名刊行人是飛南第,主筆是貴州人王真慶。出版後期,孫中山以匿名兼任主筆及編輯。其社址為澳門下環正街3號。
《鏡海叢報》主要部分有社論、新聞和廣告三部分,內容包涵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消息和革命黨的活動。有時該報會外加副刊,提供文化信息,刊登詩詞作品。
《鏡海叢報》剛出版時分別在8個銷售點發行,分佈在澳門和附近的氹仔島、湾仔等。 直至1894年底,銷售點已增至19個,廣泛至香港、北京、日本橫濱和新加坡等地。《鏡海叢報》發行後期,孫中山仍匿名擔任編輯和主筆,發表其革命言論。後因孫中山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逃亡回澳門後便流亡日本,《鏡海叢報》中文版於1895年12月25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十一月初十日)停刊,共出版125號。葡文版則於1899年9月停刊。
影響
[编辑]《鏡海叢報》的出版,對孫中山宣揚革命主張、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綱領、抨擊清政府的政策、喚醒人民的覺悟方面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由於《鏡海叢報》除發行於中國各地,香港、福州、廈門、上海、北京等地,更遠銷海外華人地區的呂宋、舊金山、東帝汶、葡萄牙等地,這大大傳播了反清的思想,為之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對近代來說,此報是中國近代第一份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密切相關的報紙,同時是澳門最早的有史可查的中文報紙和第一份雙語新聞報紙。雖然現時只能找到《鏡海叢報》的一部分,但對研究中國近代史方面,存著很高的史料價值。除此之外,該報留存了孫中山在澳門和廣州之活動,這同時是研究孫中山事蹟的重要參考文獻。
參考來源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