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率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防禦率(英語:ERA, earned run average),又稱自責分率,是棒球術語,指投手平均每場球所失的自責分。投手因為被打安打或四壞而讓人上壘(因為野手失誤而上壘的不算),然後又因任何原因讓這上壘的人回來得分(就算換投手,惟壘上那人還是原投手要負責的),此時的得分則為自責分。
若某野手失誤讓人上壘,而該守備足以結束此局者,之後只要有失分,都不算自責分;因為若沒發生失誤,此局可以提早結束,所以不是投手的錯。
計算[编辑]
防禦率的算法:「自責分×9÷所投局數」
舉例來說,假設美國職棒大聯盟堪薩斯皇家投手王建民本球季累計主投102又2/3局(102局又2人次),責失31分,該球季防禦率就是31×9÷102.667=2.72
若單看某一場比賽,自責2分,投球7局又一人(7又1/3局),則防禦率為2×9÷7.333=2.45
防禦率的高低能較明確地反映一個投手的表現(相較於勝投數常受隊友打擊防守表現的影響),一般而言在長期的職棒球季中,防禦率在3至4的投手算是稱職的投手,2至3算是很優秀的投手,2以下則是頂尖的投手。而大聯盟史上最低的則為艾德·沃爾許(Edward Augustine Walsh)的1.82。
參見[编辑]
参考資料[编辑]
- 防禦率在台灣棒球維基館上的頁面(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