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遁暗沙,位于南海华阳礁东南方,属暗沙。但从1862年与1867年调查至今并未证实其存在位置[1]。
历史与名称来源[编辑]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苏格兰籍船长、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霍尔斯伯格(James Horsburgh)的《印度指南》(全称“东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好望角及巴西航行与中间港口指南”)于1836年出版,书中记述:
“
|
隐遁暗沙(Stags Shoal)北端位于北纬8°24’,东经112°57’。1802年9月7日,横帆双桅船安汶号(Amboina)船长特林德(Trinder)发现了它,因为礁石外观像雄鹿的角(英文:stag),所以他命名为“鹿角暗沙”。在暗沙的北端¼英里范围内,使用80寻测深索达不到海底。这片暗沙从SE延伸向SSW,外观呈三角形,礁石露出水面,到处有礁缘浪花带,之间的水域明显很浅,从桅顶无法看到南端。[2]
|
”
|
- 1947年和1983年中国的公布名称为隐遁暗沙。有外文图书称其为Stag Shoal[3]。
地理坐标[编辑]
北纬8度27分,东经112度57分海域内
参考资料[编辑]
- ^ 高俊国,刘宝银. 《南沙群岛空间融合信息分析与示警:群礁发育、军事区位、警示系统》. 海洋出版社. 2009: 92页. ISBN 9787502773083.
- ^ James Horsburgh. The India Directory. vol.2, fourth edition, London, 1836, p.429.[1]
- ^ 广东地名委员会. 《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 广东地图出版社. 1987-03-01: 59页. ISBN 9787805220239.
|
---|
| | | | | | | |
---|
| | | 中北部 多方控制 | |
---|
| 东北部
菲控为主 | |
---|
| 西南部
越控为主 | |
---|
| 中南部
马控为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