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
雲林縣 Yunlin County(中文羅馬字+英語) |
|||||
---|---|---|---|---|---|
![]() |
|||||
由上圖逆時針依序為:西螺大橋、北港朝天宮、草嶺、斗南車站、原二崙派出所、斗六行啟記念館 |
|||||
|
|||||
概況 | |||||
上級行政區劃 | 臺灣省 | ||||
行政區類別 | 縣 | ||||
縣治 | 斗六市 | ||||
縣長 | 李進勇 (雲林縣縣長列表) |
||||
簡稱 | 雲、雲林、雲縣 | ||||
設立始年 | 1887年(雲林縣) 1901年(斗六廳) 1950年(自臺南縣分出獨立設縣) |
||||
區劃 | 1市、5鎮、14鄉 | ||||
行政機關地址 | 斗六市雲林路二段515號 | ||||
行政機關網站 | 雲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 ||||
總面積 | 1,290.8326[1]平方公里 (台灣的第13位) |
||||
總人口 | 689,098[1]人(2018年3月) (台灣的第9位) |
||||
人口密度 | 533.84[1]人/平方公里 (台灣的第13位) |
||||
縣象徵 | |||||
毗鄰縣市 | 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澎湖縣(隔海相望) | ||||
位置圖 | |||||
雲林縣(臺灣話:Hûn-lîm-koān;客家語: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2],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台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縣名緣由[编辑]
雲林縣縣名之由來始於清治時期,清國政府在嘉義縣與彰化縣之間設置新縣時,因縣城位在沙連堡林圯埔街(今南投縣竹山鎮)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上,遂命名為雲林縣,但日後因第二任臺灣巡撫邵友濂認為縣城的位置太靠近內山,縣治西移至斗六門[3],之後進入日治時期後,「雲林」自1897年6月後不再作為行政區名,直到民國時期的1950年8月才重新設置雲林縣,但作為縣名由來的雲林坪則被劃歸為今天的南投縣竹山鎮雲林里,使得「雲林」不在雲林縣境內。
根據連雅堂臺灣通史所云:「雲林縣始於建省之時,則為撫墾之計爾,先是光緒十三年,劃嘉義以北之地,經營新邑,擇治於林圯埔(今竹山鎮)之雲林坪(今竹山鎮雲林里)。故為雲林縣。」故可知於光緒十三年,臺灣建省時,設雲林縣,縣治則設於林圯埔雲林坪。
而雲林坪之起源有兩說,一據連雅堂臺灣通史記載:「雲林坪為鄭氏部將林圯所闢,故曰雲林以旌其功」;一為日人地名學者安倍明義又說:「雲林坪東界一帶,山峰毗連,入夜雲霧深濃,呈關閉森林的形勢,故名」。如此,雲林二字則取自『雲霧』、『森林』。而斗六雲林縣文獻委員會之顧問─文人吳景箕先生則引白居易之詩曰:「亂藤遮石壁,絕澗護雲林」的雲林象徵其根由。
「雲林」之為地名在歷史記載有兩處,一為林圯埔(今竹山鎮),一為斗六。而林圯埔於光緒十三年,設雲林縣治於此,建雲林縣城,為東西交通之要衝,故又稱前山第一城,因縣名大於地名,當時林圯埔曾改稱為雲林。光緒十九年,移治斗六,斗六於是又襲用雲林的名稱。到日治初,以雲林地方抗日事件之激烈,幾乎震撼全臺與日本,至第四任兒玉總督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遂將引起日人慘痛回憶的雲林廢止,而設斗六廳。於戰後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於是又恢復雲林縣。
歷史[编辑]
大清帝國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八月奉准正式建立臺灣省,之前臺灣曾經由福建省管轄,當時新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會同閩浙總督楊昌濬一起上奏給光緒帝的《臺灣郡縣添改撤裁摺》提到:
竊臣等於光緒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會奏臺灣改設事宜摺內,聲明彰化等縣 地輿太廣,亟需分治設官,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旋准部咨,議會酌 度情形奏明辦理等因。伏查臺灣疆域,南北相距七百餘里⋯⋯;如彰化、 嘉義、鳳山、新竹、淡水等縣,縱橫多至二、三百里,鞭長莫及,治化何 由?且防務為治臺要領,轄境太廣,則耳目難周,控制太寬,則聲氣多 阻⋯⋯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擬添設一縣曰雲林縣⋯⋯。
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九月初八日皇帝同意此上疏,於是雲林縣成為臺灣府所轄四縣之一,縣治先設於林圯埔(今南投縣竹山鎮)九十九崁上的雲林坪,並因縣治而得名,但1893年縣治從雲林坪移到了斗六門(今斗六市)。
日治初期併入臺南縣,1901年改為二十廳中的斗六廳。1909年斗六廳裁撤,林圯埔支廳劃入南投廳、斗六門等其餘部份歸嘉義廳。
1920年台灣總督府實施五州二廳(後為五州三廳)制,原南投廳改屬臺中州、原嘉義廳改屬臺南州。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曾提出《臺灣接管計劃綱要》重劃行政區域,計畫將原台南州的虎尾郡、北港郡劃為北港縣,原斗六郡及臺中州的竹山、新高(今集集)二郡劃為斗六縣。後因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認為該計畫不切實際,提出臺灣行政區劃重劃的草案,此案變動較小,只將日治時期五州三廳改為八縣、所轄各郡改為區;1950年《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實施,將虎尾區、斗六區、北港區合設為一縣,曾計畫名為斗六縣,後方使用古縣名雲林做為縣名;而新設之雲林縣治當初則為斗六與虎尾兩鎮相爭,最後由斗六勝出,但地方法院設於虎尾以平息地方爭端。
1950年間,臺灣省擬進行行政區調整,而竹山地區(含鹿谷)民眾從竹山與斗六的地理、歷史、文化、交通經濟、治安等層面考量,由當時的竹山鎮長陳博土、鹿谷鄉長林朝陽、臺中縣參議員鄭葆椿、林遲產、兩鄉鎮的農會學務理事楊昭璧、張四川、竹山中學校長陳紹寬、竹山電信局長吳林、竹山郵局長吳海魚以及兩鄉鎮的鄉鎮民代表等具名,於當年提出陳情,希望能將竹山區劃歸斗六轄下。同年十月竹山、鹿谷劃歸南投縣,竹山區住民的期望落空,但是竹山與斗六的密切關係,在此卻一覽無遺。
1970年,私立雲海工業專科學校於林內鄉成立,是為雲林縣第一所大專院校,但隔年適逢教育部開始限制新設大專院校,雲海工專立校三年仍無法招生,該校董事會只得向教育部申請停辦並撤銷立案[4][5]。
1981年12月25日,斗六鎮符合《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中所新增之「縣政府所在地」規定,改制為縣轄市,所以雲林縣政府位於斗六市。
地理[编辑]
地形[编辑]
雲林位在臺灣西方的中部,在嘉南平原最北端。東邊是南投縣,西臨臺灣海峽,南邊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為鄰,北邊沿著濁水溪和彰化縣接壤[6]。
水文[编辑]
雲林縣境界和境內的河流包括濁水溪、新虎尾溪、舊虎尾溪、清水溪、石龜溪、北港溪,在1622年有歐亞大陸移民顏思齊、鄭芝龍等人在附近登陸開墾,清治雍正年間,閩籍的王玉成引引莊埤、打馬辰埤的灌溉設施到西螺店庄。
1780年(乾隆45年)西螺吳洽豐投資興建引西圳,引西螺溪(今濁水溪)水源。台灣日治時期與鹿場課圳合併。 1796年(嘉慶元年)西螺街三塊厝的王有成與其他富戶合資建建五百甲圳,後改名為鹿場課圳,引水自濁水溪。1903年(明治36年)加建設立中國子水門,後因濁水溪改道而廢置。
台灣日治時期,日人計畫興建斗六大圳和嘉南大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斗六大圳進度只進行到計畫完成,未到建設的地步。1947年,國民政府開始集資和利用美援興建斗六大圳,於林內鄉的濁水溪和清水溪交匯處設進水口,圳頭上刻有「中美合作」。圳頭與集集共同引水計畫的南岸聯絡渠道相接,灌溉範圍達雲林縣內的林內鄉、湖本村、斗六的楓樹湖、梅林里、古坑鄉、嘉義縣大林鎮。
由於濁水溪改道的問題,鹿場課圳的取水口也履次變動,簡易攔水壩常被沖毀,1995年(民國84年)完全斷水,改伴入南岸聯絡渠道,設引西圳專用水道。
雲林縣的農田水利相關業務由雲林農田水利會管理,2002年12月13日雲林農田水利會的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建成,位於林內鄉濁水溪三號水門東側,占地超過2公頃,樓高三層,館內面積約350坪,包括多媒體簡報室、入口大廳區、現代水利展示室、文獻展示區、傳械水利票示室、農耕器具展示室、旋轉梯懷舊區等七個區域。[7]
湖山水庫位於位於雲林縣斗六市及古坑鄉,可提供雲林地區灌溉、給水、發電、防洪等多樣功能。
氣候[编辑]
雲林屬亞熱帶型氣候,年均溫攝氏22.6度,年均雨量1028.9毫米[6]。
區劃人口[编辑]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臺南縣所屬斗六區的2鎮4鄉、虎尾區的3鎮6鄉及北港區的1鎮4鄉等20個鄉鎮合併獨立為雲林縣,縣治設於斗六鎮,轄6鎮、14鄉。民國七十年(1981年)斗六鎮升格為縣轄市,全縣轄有1市(斗六市)、5鎮(斗南鎮、虎尾鎮、西螺鎮、土庫鎮、北港鎮)、14鄉(古坑鄉、大埤鄉、莿桐鄉、林內鄉、二崙鄉、崙背鄉、麥寮鄉、東勢鄉、褒忠鄉、臺西鄉、元長鄉、四湖鄉、口湖鄉、水林鄉),共有20個鄉鎮市。
历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60 | 672,557 | — |
1966 | 763,423 | 13.5% |
1970 | 800,578 | 4.9% |
1975 | 801,422 | 0.1% |
1980 | 796,276 | −0.6% |
1985 | 791,186 | −0.6% |
1990 | 753,639 | −4.7% |
1995 | 753,998 | 0.0% |
2000 | 743,368 | −1.4% |
2005 | 728,490 | −2.0% |
2010 | 717,653 | −1.5% |
2015 | 699,633 | −2.5% |
來源: 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 內政部戶政司. 內政部統計月報-縣市現住人口.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 以下資料為2018年3月資料
鄉鎮市名 | 面積 (km²) |
下轄村 里數 |
下轄鄰數 | 人口數 | 人口 消長 |
人口密度 (人/km²) |
郵遞 區號 |
傳統地域 |
---|---|---|---|---|---|---|---|---|
斗六市 | 93.7151 | 38 | 746 | 108,685 | +41 | 1,160 | 640 | 斗六 |
斗南鎮 | 48.1505 | 22 | 428 | 44,851 | -35 | 931 | 630 | 斗六 |
虎尾鎮 | 68.7420 | 29 | 524 | 70,872 | -1 | 1,031 | 632 | 虎尾 |
西螺鎮 | 49.7985 | 27 | 366 | 46,176 | -42 | 927 | 648 | 虎尾 |
土庫鎮 | 49.0212 | 17 | 260 | 28,881 | -11 | 589 | 633 | 虎尾 |
北港鎮 | 41.4999 | 28 | 408 | 40,146 | -36 | 967 | 651 | 北港 |
古坑鄉 | 166.6059 | 20 | 365 | 31,601 | -46 | 190 | 646 | 斗六 |
大埤鄉 | 44.9973 | 15 | 207 | 19,156 | -39 | 426 | 631 | 斗六 |
莿桐鄉 | 50.8502 | 14 | 310 | 28,847 | -14 | 567 | 647 | 斗六 |
林內鄉 | 37.6035 | 10 | 216 | 18,171 | -5 | 483 | 643 | 斗六 |
二崙鄉 | 59.5625 | 18 | 255 | 27,161 | -32 | 456 | 649 | 虎尾 |
崙背鄉 | 58.4840 | 14 | 240 | 24,617 | -15 | 421 | 637 | 虎尾 |
麥寮鄉 | 80.1668 | 13 | 217 | 45,620 | -32 | 569 | 638 | 虎尾 |
東勢鄉 | 48.3562 | 12 | 213 | 14,902 | +42 | 308 | 635 | 虎尾 |
褒忠鄉 | 37.0552 | 9 | 134 | 12,984 | +9 | 350 | 634 | 虎尾 |
臺西鄉 | 54.0983 | 15 | 315 | 23,879 | -37 | 441 | 636 | 虎尾 |
元長鄉 | 71.5872 | 21 | 316 | 25,876 | -52 | 361 | 655 | 北港 |
四湖鄉 | 77.1189 | 21 | 296 | 23,550 | -60 | 305 | 654 | 北港 |
口湖鄉 | 80.4612 | 21 | 289 | 27,560 | -8 | 342 | 653 | 北港 |
水林鄉 | 72.9582 | 24 | 318 | 25,563 | +8 | 350 | 652 | 北港 |
雲林縣 | 1,290.8326 | 388 | 6,423 | 689,098 | -365 | 534 |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本月人口減去上月人口,負值以紅字表示,正值以藍字表示,沒有增長以綠字表示
- 各區人口密度以4捨5入至小數點前1位計之
政治[编辑]
縣政組織[编辑]
雲林縣政府是雲林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縣政府位階,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雲林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雲林縣政府並置縣務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8個內部單位、5個所屬一級機關、30個所屬二級機關、186所各級學校。
雲林縣縣長是雲林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雲林縣長李進勇為民主進步黨籍第17屆雲林縣縣長。
雲林縣議會是雲林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雲林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共有43位縣議員,第一選區9席縣議員、第二選區6席縣議員、第三選區9席縣議員、第四選區6席縣議員、第五選區7席縣議員、第六選區6席縣議員[註 1],議長、副議長由43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機關[编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是雲林地區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是雲林縣地區的檢察機關,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
選民結構及政治勢力[编辑]
雲林縣位於台灣中南部的嘉南平原,河川縱橫,乃全國農業產值最高縣市。然而,由於本縣第二、三級產業規模在西部各縣市中較小,因此長期面臨青壯年人口外移問題。本縣過去曾長年藍色執政,惟近年來已由藍翻綠。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綠領先泛藍十幾個百分點左右[8]。
雲林縣的地方派系勢力龐大,政治力量也較為複雜,主要分為四大派系,即林派、許派、廖派、福派[9]。近年來,隨著許、廖、福三派掌門人退出政壇,泛藍內部已漸漸恢復林派獨霸局面。其中林派的張榮味系統地方勢力強大,在山線、海線都有一定基礎[9]。
在過去,黨外力量亦曾經長期在地方政壇扮演重要角色,雲林縣也因此被認為是黨外力量發源地之一[9]。本縣選舉史上,黨外香火不斷,自1950年代首屆省議員選舉起至1998年凍省,除第四、五屆省議員,雲林便一直產生黨外省議員。多位民運先驅,包括李萬居、廖文毅、蘇東啟、蘇洪月嬌皆來自本縣。2005年,泛綠更進一步入主縣府,基層勢力不斷發展壯大[10]。傳統上,黨外及泛綠的票源在山線較為集中[11]。
各項選舉[编辑]
1950年10月25日,臺灣省調整行政區域,由原臺南縣政府民政局長曾紀文代理縣長職務。1951年,開始實施地方自治,首任民選縣長為吳景徽,自此,雲林縣共計舉行了十七屆的縣長選舉。經2005年雲林縣縣長選舉後,由民主進步黨籍蘇治芬當選第15屆雲林縣縣長,並於2009年雲林縣縣長選舉中,獲得連任第16屆雲林縣縣長。經2014年雲林縣縣長選舉後,由民主進步黨籍李進勇當選第17屆雲林縣縣長。
雲林縣立法委員共分為二個選舉區,雲林縣第一選舉區(麥寮鄉、臺西鄉、東勢鄉、褒忠鄉、土庫鎮、虎尾鎮、四湖鄉、元長鄉、口湖鄉、水林鄉、北港鎮),雲林縣第二選舉區(崙背鄉、二崙鄉、西螺鎮、莿桐鄉、林內鄉、斗六市、大埤鄉、斗南鎮、古坑鄉),經2016年雲林縣立法委員選舉後,雲林縣第9屆立法委員第一選舉區是由民主進步黨籍蘇治芬當選,第二選舉區亦由同黨籍劉建國當選。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雲林縣境內有臺灣鐵路管理局的縱貫線經過,在縣內設有林內車站、石榴車站、斗六車站、斗南車站和石龜車站五個站。經過斗六市的路線預計立體化,並已列入前瞻計畫中[12];斗南車站也將改建為跨站式站房[13]。
臺灣高速鐵路從該縣中部地區穿過,並在虎尾鎮北境的高鐵特定區設雲林車站。
由於地理條件適合種蔗,雲林成為臺灣重要糖鄉;臺灣最後一條仍在運作的臺灣糖業鐵路——馬公厝線即位在該縣境內,當前以運貨為主,前瞻計畫並納入將之恢復客運觀光。有經過縣境內的南北平行預備線(北港線、西螺線、大林廠際線)和全線皆在縣境內的「省鐵聯絡線」斗南線,以及原料線崙背線、貓兒干支線、龍岩支線、林內線、雲虎線、古坑支線皆已停駛。
港口[编辑]
- 麥寮工業專用港:六輕計劃之麥寮港,航道於中潮位時水深達24公尺,可供26萬噸級之船舶進出,將為臺灣最深之港口、第一座BOT由民間投資開發興建之工業專用港,也是臺灣首座民營興建港口,開發完成後年貨物吞吐量第一期可達6,000萬公噸,港域面積476公頃。目前共有20席專用碼頭,預計再興建10席公用碼頭。[14]
公車客運[编辑]
- 台西客運-縣內主要的公車路線營運者
- 日統客運-主要縣內支線站點為斗六、虎尾、莿桐、西螺、二崙、崙背、麥寮
- 雲林客運-經營縣內之雲林縣市區公車201路(高鐵聯外快捷公車)
- 嘉義客運-北港地區為主要的公車路線營運者
- 嘉義縣公車處-主要縣內站點為北港鎮
- 員林客運-主要縣內站點為西螺鎮,分為北至中彰南至嘉市,南下與嘉義客運聯營臺1線省道
- 統聯客運-主要縣內站點為北港鎮、虎尾鎮、四湖鄉、口湖鄉、西螺站
- 國光客運-主要縣內站點為西螺鎮
- 阿羅哈客運-主要縣內站點為斗南鎮
公路交通[编辑]
國道[编辑]
快速公路[编辑]省道[编辑] |
縣道[编辑] |
經濟產業[编辑]
一級產業[编辑]
- 雲林縣各鄉鎮名產或特色
- 斗六市:文旦、絲瓜、茂谷柑、鳳梨、無花果、木瓜
- 斗南鎮:馬鈴薯、竹筍、紅蘿蔔、米糕
- 林內鄉:木瓜、紅肉蜜柚、坪林茶葉、八色鳥、紫斑蝶
- 古坑鄉:雲谷茶、苦茶油、咖啡、柳丁,其中古坑咖啡掀起臺灣咖啡熱潮。
- 大埤鄉:酸菜、芥菜、蘭花,其中芥菜為醃漬酸菜之原料,大埤酸菜佔全國貨源約八成。
- 莿桐鄉:楊桃、蒜頭、花生
- 虎尾鎮:大蒜、花生、甘蔗、毛巾、布袋戲
- 西螺鎮:西瓜、黑豆醬油、濁水米、蔬菜、麥芽酥糖,其西螺果菜市場為全國大宗蔬菜批發地
- 土庫鎮:牛蒡茶、蘆筍、薏仁粉、蒜頭、花生、花生油,其蒜頭占全國貨源約七至八成。
- 褒忠鄉:甘蔗、稻米、花生、蕃薯、蘆筍、無子西瓜、蒜頭
- 二崙鄉:稻米、蔬菜、香瓜、西瓜
- 崙背鄉:稻米、蔬菜、乳牛、洋香瓜
- 麥寮鄉:美生菜、西瓜、毛豬
- 臺西鄉:牡蠣、西瓜、文蛤
- 東勢鄉:鴨、蕃薯、甘蔗、花生、紅蘿蔔
- 北港鎮:黑麻油、花生、蠶豆、老慶珍醬油、花生油、肉餅(大餅)、媽祖廟
- 元長鄉:稻米、花生、甘蔗、花生油、胡麻油
- 四湖鄉:金瓜、西瓜、南瓜、火龍果、白蘿蔔、胡蘿蔔、高梁、蝦、鰻魚
- 口湖鄉:鰻魚、蝦、烏魚子、龍鬚菜、蚵仔、蛤俐
- 水林鄉:蕃薯、蕃茄
雲林縣的漁業可分為養殖漁業和捕撈漁業,皆只限沿海麥寮鄉、臺西鄉、四湖鄉和口湖鄉。麥寮鄉外海因有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已無發展捕撈漁業空間,居民僅能從事養殖漁業。臺西鄉有臺西漁港;四湖鄉有三條崙港、箔仔寮港;口湖鄉有金湖港。養殖漁業多以淡水養殖業為主,分布於沿海四鄉。
二級產業[编辑]
- 一般工業區
- 斗六工業區
- 豐田工業區
- 元長工業區
- 大將工業區
- 科技工業區
- 雲林科技工業區
- 大北勢園區
- 竹圍仔園區
- 石榴班園區
- 雲林科技工業區
文化與觀光[编辑]
文學[编辑]
在文學史及其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雲林地區文學史、文學發展、傳統文學之類的專書出現,比較相關的有:文訊雜誌社出版的「雲嘉南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雲林各鄉鎮市的文學發展,目前已有鄭定國教授及其研究生作系統性的研究。
博碩士論文有張宏誠〈臺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李翠華〈雲林地區新詩之研究〉、葉美玲〈水林地區文學發展研究〉、陳翠茜〈古坑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陳秋如〈土庫、元長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楊清茂〈虎尾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吳玉燕〈斗南及大埤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口湖、四湖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賴美燕〈斗六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劉芳宜〈雲林縣地方傳說研究〉、張作珍〈北港地區傳統詩社研究〉、連泰宗〈莿桐與林內地區文學發展研究〉、郭麗琴〈西螺地區文學發展研究〉等;期刊論文則有江寶釵〈雲嘉地區的民間文學管見〉等。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雲林縣文化基金會」[15];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文學社團[16]。至於地方性的文學社團,目前已知有:「雲林縣青溪新文藝學會」。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每年頒發「雲林文化藝術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每年舉辦虎尾溪文學獎。分為學生組及社區組參與。
在雲林縣出生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丁旭輝、洪銘水、徐雁影(本名:徐弘)、張輝誠、彭小妍 [17]。雲林縣籍作家有古蒙仁、侯惠仙、林雙不、季季、履彊、鄭寶娟、王邦雄及鍾文音等。在雲林縣出生的文學系教授有:李豐楙。
博物館、藝文展演空間[编辑]
雲林縣境內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月版的《臺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
- 斗六市:臺灣寺廟藝術館
- 古坑鄉:劍湖山博物館
- 四湖鄉:雲林縣四湖鄉農漁村生活文化館
藝文展演空間則有:
- 斗六市:雲林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 斗六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
- 土庫鎮:土庫鎮多功能文化展演館
- 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
- 北港鎮:雲林縣立北港文化中心
- 虎尾鎮:雲林故事館
- 二崙鄉:二崙故事屋
- 斗南鎮:他里霧文化園區
其他文物館有:
- 西螺鎮:佛美神仙故事館
古雲林八景[编辑]
- 古雲林八景:《雲林縣采訪冊》中,選出了古雲林八景(目前大多已不在現今的雲林縣境內)
法定文化資產[编辑]
此僅列出雲林縣較知名的文化資產代表作:
- 國定重要無形文化:
- 國定傳統藝術:
民間人文[编辑]
信仰中心[编辑]
量販店[编辑]
觀光旅遊[编辑]
承辦過的大型展演活動[编辑]
-
- 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3月6日)
- 2017年臺灣燈會吉鳴雲揚(2017年2月7日至2017年2月19日)
教育[编辑]
雲林縣的教育發展方面,全縣公、私立大專院校共有7所(計入校本部不在縣境內者),高級中等學校有21所,國民中學有41所,國民小學有150餘所。
學前教育在縣內發展較為不均,如私立幼兒園方面,96學年度時,褒忠鄉僅有1所,縣治斗六市卻高達24所。[18]
各級學校[编辑]
大專院校[编辑]
# | 學校名稱 | 學校地址 | 網址 |
1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123號 | http://www.yuntech.edu.tw/ |
2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 雲林縣虎尾鎮文化路64號 | http://www.nfu.edu.tw/ |
3 | 環球科技大學 | 雲林縣斗六市嘉東里鎮南路1221號 | http://www.twu.edu.tw/ |
4 | 中華科技大學(古坑分部) | 雲林縣古坑鄉崁腳村南昌6之26號 | http://www.cust.edu.tw/ |
5 |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分部) | 雲林縣北港鎮新德路123-1號 | http://www.cmu.edu.tw/ |
6 | 國立臺灣大學(雲林分部) | 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籌備中) | http://www.ntu.edu.tw/ |
7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北港校區)[19] | 雲林縣北港鎮(籌備中) | http://www.ntou.edu.tw/ |
8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興中校區) | 雲林縣虎尾鎮興中里建成路(農博公園旁)籌備中 | http://www.nfu.edu.tw/ |
高級中等學校(普通型 / 技術型 / 特殊教育)[编辑]
國民中學[编辑]
國民小學[编辑]
醫療[编辑]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
-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 雲林長庚紀念醫院
- 天主教若瑟醫院
- 彰基醫療體系雲林基督教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斗六慈濟診所
體育[编辑]
- 2011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雲林縣獲得10面金牌、8面銀牌及8面銅牌,在全國22個縣市參賽隊伍中排名第11名,獎牌總數共有73面,全國排名第14名。
相關條目[编辑]
注釋[编辑]
- ^ 嘉義縣議會第一選區為斗六市、莿桐鄉、林內鄉。第二選區為斗南鎮、古坑鄉、大埤鄉。第三選區為虎尾鎮、土庫鎮、褒忠鄉、元長鄉。第四選區為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第五選區為臺西鄉、麥寮鄉、四湖鄉、東勢鄉。第六選區為北港鎮、水林鄉、口湖鄉。
參考文獻[编辑]
- ^ 1.0 1.1 1.2 人口統計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 2016-07-11.
- ^ http://www.yunlin.gov.tw/newskm/index-1.asp?m1=6&m2=135&id=201202090003
- ^ 張志遠. 臺灣的古城. 臺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年9月: 118-119頁. ISBN 978-986-6731-00-6.
- ^ 20141002周秀月議員議會質詢林內鄉廢棄雲海工專
- ^ 雲林雲海工專被令撤銷
- ^ 6.0 6.1 雲林縣政府-地理介紹
- ^ 臺灣的古圳道 王萬邦/著 ISBN 978-957-28561-0-9 2003年4月出版
- ^ 《台灣與大陸政治評論集》,林清察,2006年
- ^ 9.0 9.1 9.2 《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王建民,2003年。
- ^ 中選會資料庫網站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4-09-08.,中央選舉委員會
- ^ 雲林縣選民結構分析,雲林縣主計處
- ^ 林靜盛. 討75億先給900萬 斗六鐵路高架化起步. 蘋果日報. 2017-04-10 [2018-02-12].
- ^ 黃淑莉. 終於等到了!斗南火車站跨站工程動工. 自由時報. 2017-12-12 [2018-02-12].
- ^ 經濟部工業局麥寮工業專用港港埠設施
- ^ 臺灣文學館出版《2007 臺灣文學年鑑》的「文學活動基金會」名錄。
- ^ 臺灣文學館出版《2007 臺灣文學年鑑》的「文學團體」名錄。
- ^ 臺灣文學館,「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搜尋系統。
- ^ 縣府公告已核准立案之公私立幼稚園、托兒所名單. 雲林縣政府. 2007-02-08 [2018-02-12].
- ^ 海大糖廠分校 9月掛牌 - 中時電子報
- 近代產業—雲林糖業的興衰,楊彥騏
- 丁瑞瀅,《雲林縣采訪冊》與雲林文學 [1][失效連結] , 2002年5月
- 仇德哉,《雲林縣志稿.卷首.疆域篇》,雲林縣文獻委員會,1977年4月,頁15至6。
- 雲林縣政府主編《雲林縣發展史(上)》,雲林縣政府,1997年12月,頁1-42
- 何鳳嬌編,《臺灣省參議會資料彙編-行政區域規劃》,國史館,2001年
外部連結[编辑]
![]() |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 雲林縣 |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雲林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