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天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上清靈寶天尊(北京市白云观藏)

靈寶天尊道教天神,最早為道教上清派尊神,三清尊神之第二位。全称「太上玄皇高聖元气所成灵宝天尊上清妙有上帝玉晨大道君」,靈寶派稱「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上清靈寶通天玉晨大道君」、「青玄祖炁上清靈寶天尊虛皇上帝[1]、「上清眞境洞玄靈寶天尊[2]、「上清眞境太上道君靈寶天尊[3]、「清微玄祖上清靈寶玉宸大道君[4]、「上清眞境虛皇玉晨靈寶天尊妙有上帝[5],簡稱「上清上帝」、「太上道君」、「玉晨道君」等。名為「經寶」,專門講述道教經書,是《道經》的象徵,與元始天尊出自一元,非元始天尊弟子,在道觀之「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位,大多手捧如意。天尊的神誕之日是夏至,官府與道觀於是日祭祀,但民間大多認為是八月初一,俗稱「官祭夏、民祭秋」。一說八月初一,是天尊下降之日[6]

名號[编辑]

上清通天玉晨之精氣,是元始天尊的第一股氣,或說是「朝日之氣」,貫通九天,故曰通天玉晨靈寶,指神妙的珍寶。《雲笈七籤》卷一七曰:「靈者,神也,在天曰靈。寶者,珍也,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

簡介[编辑]

道教創始之原,各派皆崇奉道家之祖老聃,即太上老君魏晉時期,各派系都出現自己的主神,但北方以太上老君最尊;南方則最崇元始天尊

上清派崛起之後,傳播一種思想,即玉晨道君(上清大帝)所代表的「上清仙境」,比一般庶民可以到達的,太上老君所居的「太清仙境」更高,所以玉晨道君地位愈見高昇。太上老君代表庶民信仰的舊派道教,玉晨道君代表門閥士族信仰的上清派南天師道;經過士族的努力,唐代时已經整合為元始天尊、玉晨道君、太上老君并列,称为“三清”,元始天尊最尊,玉晨道君次之,太上老君又次之。

宋代,玉晨道君通稱為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但道教逐漸推崇玉皇上帝,認為是太極界實際的領導者,三清尊神成為道教神界的精神領袖

經典中之記載[编辑]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其第二中位編排為「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第四中位之二,編排「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至《上清眾經諸真聖秘》仍分別列「玉晨太上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雲笈七籤》則分別撰《太上道君紀》、《太上玉晨大道君紀》。《大洞經》則云:「上清高聖大道君者,一號玉晨君。」[7]「靈寶天尊即太上大道君也。」[8]後來上清派與靈寶派的這三種稱呼均融合為同一神,即三清的第二位尊神。「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隨迎,謂其無復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無而無,視之無象,聽之無聲,於妙有妙元之間大道存焉,道君即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為道之炁,即師事元始天尊稱受弟子焉,猶是老君票而師之矣:居上清禹余天中,降金科寶第三洞仙經付經師羅翹真人,傳教於萬國焉!」[9]「玉晨大道君為靈寶教主,乃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之師也,受靈寶上品度人之道。」[10]「靈寶乃道君之號,道君名經寶,以諸經皆由道君演說也[11]。」

《大洞真經》云:「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者,蓋玉晨之精氣,慶雲之紫煙,玉暉曜煥,金映流真,結化含秀,包凝立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誕於西那天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矣!」[12]

《靈寶略記》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腹,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元始乃與道君游履十方,宣怖法緣,既畢。然後以法委付道君,則賜道君太上之號,道君即廣宣經箓,傳乎萬世。」[13]

影視作品[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林靈眞. 卷之九十六.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2. ^ 佚名. 卷之十一. 《上清靈寶文檢》.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3. ^ 佚名. 卷之一. 《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4. ^ 佚名. 卷之二. 《道法會元》.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5. ^ 林靈眞. 卷之四.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6. ^ 三清道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甲三清道院
  7. ^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一又
  8. ^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妙經註解》
  9. ^ 《洞淵集》卷一
  10. ^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一
  11. ^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卷二
  12. ^ 《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
  13. ^ 《雲笈七籤》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