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蒙古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青海蒙古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青海蒙古族,又称德都蒙古族(蒙古语:дээд,原意为上部)、柴達木蒙古族庫庫諾爾蒙古族,是生活在青海湖一带的蒙古族。大多数为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清代因此统称其为青海额鲁特[1]。但也有来自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的部落。他们在服装上藏化但仍用托忒蒙古文

歷史[编辑]

蒙古人在元代已進入青海,但在明代才大規模進入。在明末顧实汗移居青海在打败藏巴汗后在青海建和硕特汗国。到了清朝康熙帝打败噶尔丹后,和硕特人罗卜藏丹津向清廷表示臣服,但因在雍正元年(1723年)反清,失败后遂被纳入清朝版图,青海蒙古因此一厥不振。

青海二十八旗及察汗諾門罕為一盟,不設盟長,以西寧辦事大臣蒞盟。道光三年,分河北二十四旗為青海左翼盟青海右翼盟,每翼始設正、副盟長一[2]

他们比其他蒙古族接受更多藏族文化。他们被編入青海蒙古盟旗,但經常受藏族侵扰。1821年藏族大规模向北進入他们的旗地。

现今生活在中国青海省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还有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其中生活在海西州的蒙古族有完整的从幼儿园至高中的蒙古语学校。

參考資料[编辑]

  1. ^ 《清史稿》列傳三百九·藩部五
  2. ^ 《光緒會典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