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公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非战公约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
General Treaty for Renunciation of War as an Instrument of National Policy
Kellogg–Briand Pact (1928).jpg
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及其签约页
簽署日1928年8月27日
簽署地點法国巴黎奥赛码头
生效日1929年7月24日 (1929-07-24)
談判方
最初簽署者
簽署者
收錄於维基文库的條約原文
维基文库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亦称《巴黎非战公约》(Pact of Paris)或《凯洛格–白里安公约》(Kellogg–Briand Pact),是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署一项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由于该公约本身是建立在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下,所以该公约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但是该项公约是人类第一次放弃战争作为国家的外交政策。

该公约由法國外交部部長白里安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于1927年发起,目的是法美联手抑制德国的力量。最初的签字国有15个,分别是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捷克日本印度。1929年7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至1934年5月签字国共达64个。凯洛格本人因此倡议而获得192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1929年12月,中东路事件期间,美国、英国、法国曾谴责苏联违反《非战公约》。

文本[编辑]

两条正文文本非常简短,第三条规定了签署、交存与生效方式:[1]

第一条

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庄严宣告,各国谴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废弃战争作为各国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

第二条

各缔约国同意,各国之间若发生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争端或冲突,只能以和平方式加以处理或解决。

簽署國[编辑]

簽字國
簽署國 備註
 澳大利亞 最初簽署國
 比利時 最初簽署國
 加拿大 最初簽署國
 捷克斯洛伐克 最初簽署國
 法國 最初簽署國
 德国 最初簽署國
 英属印度 最初簽署國
 愛爾蘭自由邦 最初簽署國
 意大利 最初簽署國
 日本 最初簽署國
 新西蘭 最初簽署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 最初簽署國
 南非 最初簽署國
 英国 最初簽署國
 美國 最初簽署國
 阿富汗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奥地利
 保加利亞
 中華民國
 古巴
 丹麥
 多米尼加
 埃及王國
 爱沙尼亚
 埃塞俄比亚帝国
 芬兰
 危地马拉
 匈牙利
 冰岛
 拉脫維亞
 利比里亚
 立陶宛
 荷蘭
 尼加拉瓜
 挪威
 巴拿马
 秘魯
葡萄牙 葡萄牙
 罗马尼亚王国
 南斯拉夫王國
 蘇聯
泰国 暹羅
西班牙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图片[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