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姓是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5。韓姓主要分佈於中國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山東、河北、遼寧等省,中國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此外在朝鮮半島也有廣泛分布。
- 漢族
- 外族改姓
- 鮮卑族改韓姓: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為韓氏。
- 滿族改韓姓:滿族「哈勒塔喇氏」,世居吉林烏拉;「罕顏氏」,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赫濟里氏」,世居輝發,後多改漢姓,為韓氏。
- 朝鮮族改韓姓:滿清建國後,世居義州(今朝鮮新義州)、開城府(今朝鮮開城)的朝鮮族人,皆冠漢姓為韓氏。
- 鄂倫春族改韓姓:鄂倫春族「卡格依爾氏」(亦稱「卡日基爾氏」)、「哈爾卡拉氏」,世居雅魯河(今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改漢姓韓氏。
- 錫伯族改韓姓:錫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稱「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韓吉利氏」、「韓亞喇氏」,世居伯都訥,清中葉後多用漢姓,為韓氏。
- 蒙古族改韓姓:蒙古察哈爾喀拉沁部族「哈拉努特氏」,喀拉沁來自中亞欽察部落,是當年成吉思汗西征帶回來的部族。在與漢人往來後,部分族人取其諧音取漢姓為韓。
在漢以前韓姓之流徙,主要集中於黃河流域。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
至西晉亡國,一部份韓姓遷居江南。唐時韓姓大族有三支,分別為陳留(今河南開封)、河東(今山西太原)、和廣陵(今江蘇揚州)。五代十國以後,因北方長期戰亂,不少居於北方之韓姓人遷徙至江南和廣東。明清時期,一部分韓姓人遷徙至台灣或往海外、南洋地區發展。
今日韓姓在中國大陸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86%,北方主要分佈於河南、陝西、山東、山西、河北等省;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省為主。
颖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
昌黎郡:后魏永兴中时置郡,以昌黎(今辽宁省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
泣杖堂:出自汉朝韩伯愈孝母事典。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
昼锦堂: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名“昼锦堂”。其后裔以“昼锦堂”为堂号。
- ^ 據《姓纂》記載:「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分散,江淮間音,以『韓』為『何』,遂為何氏。」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韓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百家姓列表 |
---|
| 001~032位 | |
---|
| 033~064位 | |
---|
| 065~096位 | |
---|
| 097~128位 | |
---|
| 129~160位 | |
---|
| 161~192位 | |
---|
| 193~224位 | |
---|
| 225~256位 | |
---|
| 257~288位 | |
---|
| 289~320位 | |
---|
| 321~352位 | |
---|
| 353~384位 | |
---|
| 385~416位 | |
---|
| 417~448位 | |
---|
| 449~480位 | |
---|
| 481~504位 | |
---|
|
|
---|
| 01~025位 | |
---|
| 26~050位 | |
---|
| 51~075位 | |
---|
| 76~100位 | |
---|
| 2018年6月30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黃/黄、溫/温、锺/钟分別統計 |
|
|
---|
| 1~25位 | |
---|
| 26~50位 | |
---|
| 51~75位 | |
---|
| 76~100位 | |
---|
| 出自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萧与肖、戴与代、阎与闫、邱与丘、傅与付等分别统计。
另見: 中國姓氏排名 |
|
|
---|
| 1~25位 | |
---|
| 26~50位 | |
---|
| 51~75位 | |
---|
| 76~100位 | |
---|
| 來自韓國國家統計門戶網站發表的2015年姓氏、本貫人口統計 [1],其中讀法不同的同字姓氏(柳 21位為유/47位為류,羅 48位為나/83位為라)分開排列。
另見: 朝鮮族姓氏列表、 韓國姓氏人口排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