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0世紀80、9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发生在中亞、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而且这些运动在部分國家取得成功後,也有向包括東亞、中東、北非和中南美洲等地擴散的趨勢,是引發了阿拉伯之春的因素之一。参与者们以支持自由民主与普世价值為目標,通常是現有政權的反對者。他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羅斯等政權則認為「顏色革命」是受幕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煽動、資助、支持的分裂、顛覆政權,威脅「國家安全」的恐怖活動。由於顏色革命大多發生在過往被認為是俄羅斯勢力範圍的東歐和獨聯體國家,中俄兩國因而認為顏色革命目的是建立親西方國家以壓縮中俄兩國的勢力範圍和生存空間,因而合作打擊顏色革命運動的發展。[1]
颜色革命局限於形容以政權更替為主要目標的運動,諸如2002年發生於科威特,以支持婦女參政為主要目標的藍色革命並不納入顏色革命之列。
相關組織[编辑]
2000年推翻時任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學生組織Otpor!,成員之後成立教育機構非暴力行動與戰略應用中心,對外推廣推翻政府的經驗。至今已經與五十多個國家的組織展開合作,教導他們如何與政府對抗。部分接受他們建議的組織,在格魯吉亞、烏克蘭、敘利亞占領的黎巴嫩、馬爾代夫和埃及成功推翻了當地政府[2][3]。該組織被視為顔色革命的重要推手[4],自由歐洲電台評論其「出口非暴力革命到東歐和中東」[5]。
吉恩·夏普創辦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主力研究非暴力鬥爭。法国作家泰瑞·梅萨恩認為其研究成果被美國用到顛覆某些政府的活動中[6]。
國際非暴力衝突中心,美國獨立非盈利教育組織,在世界各地的教育機構合作開辦非暴力運動的課程和活動。曾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開辦合作坊,探討「世界各地以非暴力方式爭取改善人權和改變政權的活動」[7]。
系列条目 |
革命 |
---|
![]() |
![]() |
範例[编辑]
主要指以下这些革命:
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
菲律賓的黃色革命。
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又译“丝绒革命”。指東歐劇變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天鹅绒革命”也成为非暴力的通过和平方式更迭政权的代名词。颜色革命基本上都是属于“天鹅绒革命”类型。)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推土機革命(又稱黑色革命。)
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格鲁吉亚盛产玫瑰,故得名。)
烏克蘭的栗子花革命(又稱「橙色革命」,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市花是橙色的栗子花。2004年民眾抗議第二輪投票選舉舞弊,最終選舉重新舉行,並選出親歐盟的政府。)
伊拉克的紫色革命(伊拉克民众选举时,涂了紫色墨水按手印,故名。)
黎巴嫩的雪杉革命(雪杉为黎巴嫩国树。)
白俄羅斯的牛仔褲革命。
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又稱黄色革命、「檸檬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市花是黄色或柠檬色的迎春花,发生革命的时间正是迎春花开的季节,故称黄色革命,或者柠檬色革命)與2010年吉爾吉斯革命。
哈萨克斯坦的黃色革命(吉爾吉斯黃色革命後,哈薩克反對派效仿並以黃色為標誌。)[8]
緬甸的反軍政府運動又稱為番紅花革命或袈裟红革命。
摩尔多瓦的葡萄革命。
伊朗的绿色革命(前總理及2009年伊朗總統候選人米尔-侯赛因·穆萨维用绿色作为竞选颜色,因而示威群众大多身穿绿衣或者佩戴绿色得名。)
- 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之春。(除
突尼西亞外均未能成功,导致阿拉伯之冬。定義有爭議,因為這些獨裁政府不少原本是親美和親西方的政權,如
突尼西亞、
埃及、
葉門、
阿尔及利亚。)
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2011年年初因為警方取締攤販不慎而意外爆發,因茉莉花為突尼西亞國花而得名,總統本阿里下台並流亡到沙特阿拉伯,之後對中東和北非地區產生影響亦稱為阿拉伯之春)。
埃及的埃及革命。
中国大陆的茉莉花革命。
北馬其頓的多彩革命。
亞美尼亞的2018年亞美尼亞示威。
香港2014年雨伞革命和2019年流水革命被中国政府指責是西方國家幕後指導的「顏色革命」。[9]
委內瑞拉的總統與議長地位危機被視為顏色革命。
白俄羅斯的拖鞋革命被視為顏色革命。
相關作品[编辑]
腳註[编辑]
- ^ 王海运:中俄如何联手应对“颜色革命”. 環球時報. [2020-11-14].
- ^ 埃及从推翻米洛舍维奇的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中國權利在行動. 2013-06-04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中文(中国大陆)).
- ^ Rosenberg, Tina. Revolution U. Foreign Policy.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 ^ 沈逸. 逸思|梅姨的惊诧:“互联网自由”战略失控如何反噬始作俑者. 澎湃新闻-The Paper. [2020-12-11] (中文(简体)).
- ^ Courtney Brooks. Exporting Nonviolent Revolution, From Eastern Europe To The Middle East.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11-02-21 [2020-12-12] (英语).
- ^ Thierry Meyssan. The Albert Einstein Institution: non-violence according to the CIA, by Thierry Meyssan. Voltaire Network. 2005-1-4 [2020-12-11] (英语).
- ^ 潘嘉偉. 非暴力公民抵抗.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2020-12-12] (中文(繁體)).
- ^ 哈萨克大选后政治走向:颜色不易改 国姓也难移_经济时评_财经纵横_新浪网. finance.sina.com.cn. [2020-11-14].
- ^ ‘World is watching’: US reaction points to Hong Kong as a ‘color revolution’
- ^ 博客來書籍連結
外部链接[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