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龙 |
---|
出生 | (1928-06-29)1928年6月29日 广西南宁市 |
---|
逝世 | 2017年12月6日(2017歲—12—06)(89歲) |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奖项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科学生涯 |
研究领域 | 激光陀螺 |
---|
机构 | 国防科技大学 |
---|
|
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2017年12月6日),男,广西岑溪人,生于广西南宁,中國激光陀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1][2][3]由于晚年身穿背心进行研究,被称为“背心院士”。[4]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71年,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指导长沙工学院成立了激光教研室,研发激光陀螺。1975年,由于撤销基础课部,高伯龙被迫从物理教研室转到了承担激光研究任务的教研室,放弃多年来坚持的理论物理研究,转而从事应用物理研究。高伯龙参加激光陀螺研究工作后,很快就写出了《环形激光讲义》,成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激光陀螺研制的关键在于精密加工工艺,尤其是光学膜片的镀刻。高伯龙开始钻研原理,成功发明和制造出了激光“差动型透射率反射率测量仪”。光学薄膜对研制激光陀螺的极端重要,受制于国内条件,高伯龙从理论设计开始,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学编程,完成膜系设计工作,终于掌握了腔镜光学加工技术,成功制造出了激光陀螺仪能用的膜片。从物理原理到技术路线、从原理样机到实验样机,终于在1994年研制出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并检测可用,成为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仪的国家。
1988年对光纤陀螺开展相关研究,积极推进机械抖动偏频单陀螺的研制。开展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奖项和荣誉[编辑]
1996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
参考文献[编辑]
|
---|
| 1994年 | |
---|
| 1995年 | |
---|
| 1997年 | |
---|
| 1999年 | |
---|
| 2001年 | |
---|
| 2003年 | |
---|
| 2005年 | |
---|
| 2007年 | |
---|
| 2009年 | |
---|
| 2011年 | |
---|
| 2013年 | |
---|
| 2015年 | |
---|
| 2017年 | |
---|
| 2019年 | |
---|
| 2021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