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英語) | |
---|---|
![]() | |
![]() | |
基本信息 | |
員額 | 職員:8,914人(105年度) 職工:6,332人(105年度) 消防人員:1,611人(105年度) 警察人員:7,457人(105年度)[註 1] |
授權法源 | 地方制度法 高雄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 |
主要官員 | |
市長 | 陳其邁 |
副市長 | 林欽榮、 |
秘書長 | 郭添貴 |
副秘書長 | 張家興、 |
任期 | 市長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其餘政務官由市長任命 |
組織編制 | |
附屬機關 | 4處、25局、3委員會、1大學 35公所 138個所、處、館、中心、隊、大隊、廠、委員會、電臺、醫院、社福機構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2010年12月25日 |
聯絡信息 | |
![]() 四維行政中心 | |
地址 | 四維行政中心: 80203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 22°37′15″N 120°18′43″E / 22.6208359°N 120.3120159°E坐标:22°37′15″N 120°18′43″E / 22.6208359°N 120.3120159°E 鳳山行政中心: 83001高雄市鳳山區光復路二段132號 22°37′47″N 120°20′38″E / 22.629705°N 120.343804°E |
電話 | 四維行政中心:+886 7 336-8333 鳳山行政中心:+886 7 799-5678 |
網站 | www.kcg.gov.tw |
高雄市政府(簡稱:高市府)是中華民國高雄市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高雄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現今的高雄市政府為直轄市之行政機關,並依法接受高雄市議會的監督。高雄市於2010年12月25日由高雄縣與高雄市兩個縣市合併改制而來。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辦公廳舍分設苓雅區(四維行政中心)與鳳山區(鳳山行政中心)兩地,採雙行政中心模式。
沿革[编辑]
高雄市政府的組織架構,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代,於1924年高雄設市時所成立的「高雄市役所[註 2]」,隸屬於高雄州。
1945年11月8日,國民政府接管高雄市;12月6日正式成立「高雄市政府[註 3]」,隸屬於臺灣省。
1979年7月1日,「高雄市政府」升格為院轄市政府,脫離臺灣省政府所轄[註 4]。
2010年12月25日,高雄市和臺灣省轄高雄縣合併改制,重新組建成新的同名直轄市政府組織「高雄市政府」。
2017年1月1日,成立「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為高雄市政府監督之行政法人,原文化局下轄二級機關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及高雄市電影館移交該法人機構,高雄市立美術館於同年7月1日移交該法人機構;「高雄市政府兵役局」併入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成為民政局下轄之「高雄市兵役處」。
2017年9月1日,原文化局下轄二級機關高雄市立圖書館改制為行政法人,直接由高雄市政府監督。
2018年1月1日,成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為高雄市政府監督之行政法人;成立「高雄市政府毒品防制局」,為高雄市政府下轄一級機關。
2018年9月1日,原高雄市政府秘書處改制為「高雄市政府行政暨國際處」,機關位階不變,同為高雄市政府下轄一級機關[註 5]。原教育局下轄二級機關「高雄市體育處」升格改制為「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為高雄市政府下轄一級機關[註 6]。
2019年10月1日,成立「高雄市政府青年局」,為高雄市政府下轄一級機關。
2020年6月6日,時任市長韓國瑜罷免案舉行投票,罷免通過。[註 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6月12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結果後,韓國瑜正式解職,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首位遭罷免下台的縣市首長。6月12日,行政院派楊明州擔任代理市長。8月15日,市長補選陳其邁以67萬票當選,並於8月24日就職。
組織[编辑]
高雄市政府所轄組織,在市長及副市長之下,轄有32個一級機關(包括25個局,4個處,3個委員會)及35個區公所,另外還包括處/院/所/館/中心等138個二級機關以及1所市立大學與355所學校(高級中等學校至幼兒園),並監督3個具有地方自治權的山地原住民區。高雄市政府並置市政會議為市政最高決策機構,市長在重要決策或向高雄市議會提交法案前均先由市長會同市政會議通過。市政會議每週舉行一次,由市長、副市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局長、處長、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市長指定之人員組成。市長為市政會議之主席,當市長因故不能出席時,由市長指派其中一位副市長代理市長擔任主席;當三位副市長也不能出席時,則指派一級機關單位其中一位首長包括秘書長代理市長擔任主席,必要時市長得邀請或指定其他有關人員列席。
高雄市政府另依行政法人法成立了3個專業行政法人機構,機構首長由法人董事會任命,並由董事會審議核定營運方針、發展目標、預算及績效等;行政法人機構並非市府下轄機關,不受市府管轄,但市府依法為行政法人機構之監督機關,進行營運績效之評鑑,並就專業人員遴選聘任為董、監事會成員。
- 市長(民選產生)
所屬一級機關[编辑]
直轄市政府所屬一級機關依業務性質而有不同名稱,包含局、處、委員會[1]等,互為平行之府外下轄機關,與一般縣(市)政府之「府外局,府內處[註 8]」有所不同。
局[编辑]
-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
-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 高雄市政府青年局
-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
-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 高雄市政府地政局
- 高雄市政府財政局
-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 高雄市政府法制局
-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
-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2]
-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
-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 高雄市政府毒品防制局
- 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
處[编辑]
委員會[编辑]
其他機構[编辑]
監督行政法人[编辑]
所屬派出機關[编辑]
|
|
|
|
監督地方行政機關[编辑]
2014年12月25日成立3個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市府派出機關改制為具有地方自主權的「地方行政機關」,受高雄市政府監督並執行本府委辦事項。
- 桃源區公所
- 那瑪夏區公所
- 茂林區公所
所屬事業機構和媒體[编辑]
- 高雄市政府財政局動產質借所(所屬二級機關)
- 高雄市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
- 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持股49%)
- 高雄廣播電台(新聞局所屬)
任務編組[编辑]
高雄市目前共有138個由高雄市政府府本部設立的任務編組單位如下[3]
遇中央政府法令規定、政策需求應成立任務編組;階段性任務涉及兩個以上機關協調事項,透過會議或聯繫方式無法有效處理而有設置任務編組之必要時,得成立任務編組。
任務編組名稱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得按其性質定名為會、小組、中心、籌備會、會報。組成成員,通常稱為委員,由府內相關首長及外聘專家、學者及團體代表派(聘)兼之,由市長圈選決定;其中主其事者稱召集人及副召集人,通常由市長、副市長或權責一級機關正(副)首長擔任;單一性別比例應不低於成員人數三分之一,開會時得邀請有關機關(構)派員列席。
任務編組對外行文時,多以「高雄市政府」名義行之,並指派一一級機關為幕僚單位;部分任務編組單位以權責一級機關名義對外行文;此外尚有數個由一級機關或二級機關設立的任務編組單位未列於下表。
- 高雄市政府任務編組單位
社政[编辑]
民政[编辑]
交通[编辑]
財經[编辑]
育政[编辑]
|
工務[编辑]
保安[编辑]
農林[编辑]
幕僚[编辑]
八一氣爆[编辑]
|
市府團隊[编辑]
正副市長秘書長[编辑]
首長職稱 | 姓名 | 經歷 |
---|---|---|
市長 | 陳其邁 | 行政院副院長、高雄市代理市長、總統府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立法委員 |
副市長 | 林欽榮 | 前台北市副市長、前台南市副市長、前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長、前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前新竹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內政部營建署署長 |
羅達生 |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 |
秘書長 | 郭添貴 |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交通部航港局局長 |
副秘書長 | 王啟川 |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副局長、高雄市政府參事 |
陳盈秀 | 民政局副局長 | |
張家興 |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局長 |
一級機關首長[编辑]
首長職稱 | 姓名 | 備註(主要經歷) |
---|---|---|
行政暨國際處處長 | 張硯卿 | 發言人 |
人事處處長 (中央派任) |
陳詩鍾 | 海洋委員人事處處長 |
主計處處長 (中央派任) |
李瓊慧 | 高雄市政府稅捐稽徵處處長 |
政風處處長 (中央派任) |
林合勝 | 前臺南市政府政風處處長 |
民政局局長 | 閻青智 | 台鹽董事長特助 |
財政局局長 | 陳勇勝 | 財政部賦稅署主任秘書 |
教育局局長 | 謝文斌 | 高雄中學校長 |
經濟發展局局長 | 廖泰翔 | 民主進步黨網路社群中心主任 |
工務局局長 | 楊欽富 | 台灣建築中心董事長、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 |
水利局局長 | 蔡長展 | 前高雄市政府水利局代理局長、前高雄市政府參事 |
農業局局長 | 張清榮 | 大樹區農會總幹事 |
都市發展局局長 | 吳文彥 | 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總經理 |
社會局局長 | 謝琍琍 | 副局長 |
地政局局長 | 陳冠福 | 副局長 |
勞工局局長 | 周登春 | 勞動部職安署副署長 |
交通局局長 | 張淑娟 | 副局長 |
觀光局局長 | 高閔琳 | 前高雄市議員 |
法制局局長 | 王世芳 | 代理副市長 |
警察局局長
(中央派任) |
林炎田 |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分局長、內政部警政署公共關係室主任、苗栗縣警察局局長、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副局長、基隆市警察局局長、內政部警政署警政委員 |
消防局局長 | 王志平 |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代理局長、高雄市政府消防局主任秘書、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專門委員、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大隊長、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科長 |
衛生局局長 | 黃志中 | 再任 |
環境保護局局長 | 張瑞琿 | 副局長 |
文化局局長 | 王文翠 | 副局長 |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 阿布斯·班金農 (Abus Bainkinung) (漢名洪羽珊) |
民視新聞駐高雄記者 |
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 楊瑞霞 | 高雄市美濃國小校長 |
新聞局局長 | 項賓和 | 行政暨國際處長 |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 蔡宛芬 | 民主進步黨婦女部主任 |
海洋局局長 | 張漢雄 | 梓官區漁會總幹事 |
毒品防制局局長 | 林瑩蓉 | 前高雄市議會議員 |
運動發展局局長 | 侯尊堯 | 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
捷運工程局局長 | 吳義隆 | 再任 |
青年局局長 | 張以理 | 立法委員趙天麟助理 |
市府發言人 | 周璟瑜 | 台視新聞主播記者 |
市政府大樓[编辑]
- 1924年(大正13年),日本執政當局廢高雄郡與高雄街,設高雄市。高雄設市時成立的「高雄市役所」,當時的辦公廳舍即為今日的鼓山區哈瑪星代天宮址。
- 1939年(昭和14年),鑒於市中心東移,當局乃將市役所遷至榮町(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非高雄州廳)。
- 1992年(民國81年)1月18日,高雄市政府搬遷至四維路、苓雅區四維國小西南方新築之市政大樓,並命名為「高雄市政府合署辦公大樓」,俗稱「新市府」。
- 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原高雄市與臺灣省高雄縣合併升格為高雄市,位於苓雅區的高雄市政府合署辦公大樓稱四維行政中心,而位於鳳山區的前高雄縣政府辦公大樓稱鳳山行政中心。
- 由於合併升格後的高雄市政府公務員額有1萬5,400名,目前兩處辦公廳舍均不能單獨容納市府所有人員,加上分散兩地辦公恐影響辦公效率,未來將擇地新建市政大樓,目前提議地點有高雄新市鎮二期(位於橋頭捷運青埔站東側)、中油高雄煉油總廠遷廠後原址、凹子底(龍華國小舊校區)、205兵工廠等處[4],但2012年1月30日高雄市長陳菊指出高雄市新市政中心大樓,興建經費至少需要新台幣150億元,以現今高雄市政府的財政來說,再過十年、二十年恐怕都有困難,因此,有關興建新的行政中心大樓,市府將再研究[5]。
- 2012年(民國101年)12月21日,鳳山行政中心前棟大樓因為建物老舊,市府委請專業技師鑑定,該建築未達安全耐震標準,且部分建物未領有使用執照,市府決定拆除重建動工。
- 2013年(民國102年)12月,鳳山行政中心前棟整建工程完工。計有水利局、教育局、海洋局、觀光局、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進駐合署辦公。
- 2018年4月18日,高雄市都發局長李怡德表示市府現階段並無興建新市政中心規劃,未來仍需經過不斷溝通,來形成共識[6]。
註解[编辑]
- ^ 未含警局職員之外勤警員實際值。
- ^ 轄區為今鹽埕、鼓山、三民、新興、前金、苓雅、前鎮、旗津等八區,後陸續增加今鼓山區的北側、前鎮區的南側、三民苓雅前鎮三區的東側以及左營、楠梓兩區。
- ^ 轄區為今高雄市鹽埕、鼓山、左營、楠梓、三民、新興、前金、苓雅、前鎮、旗津等十區(不含小港區)。
- ^ 轄區除原有十區以外,將高雄縣小港鄉併入高雄市改為小港區。
- ^ 8月31日(星期五)舉行揭牌典禮。
- ^ 9月3日(星期一)上班首日舉行揭牌典禮。
- ^ 高雄市第3屆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結果 https://www.cec.gov.tw/central/cms/109news/33404
- ^ “府外局”指其所屬機關;“府內處”則為該府內部之業務單位。
參考文獻[编辑]
引用[编辑]
- ^ 《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第5條:直轄市政府所屬機關「處」限於輔助兼具業務性質之機關用之;「委員會」以協調統合業務或處理特定事務,並採合議制方式運作者為限。
- ^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行政資訊服務網.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原觀光局官網已併入「高雄旅遊網」)
- ^ 高雄市政府人事處-人事法規.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 ^ 高雄市政府是否會設立新市政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紀元.2012-04-19
- ^ 陳菊:若建新的行政中心 至少要150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廣新聞網.2012-01-30
- ^ 葛祐豪. 〈南部〉市政中心遷到亞灣? 市府:無計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4-18.
来源[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高雄市政府 |
- (繁體中文)(英文)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高雄市政府的Facebook專頁
參見[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