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浮鸥
黑浮鸥![]() | |
---|---|
![]() | |
黑浮鸥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
科: | 鷗科 Laridae |
属: | 浮鷗屬 Chlidonias |
种: | 黑浮鸥 C. niger |
二名法 | |
Chlidonias niger | |
亞種 | |
| |
![]() | |
異名 | |
Sterna nigra Linnaeus, 1758 |
黑浮鸥(学名:Chlidonias niger),为鸥科浮鸥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
形態[编辑]
黑浮鸥体色近黑色,为身長24至27厘米的小型水鸟,鸟嘴型长而尖呈黑色,脚呈暗褐色。雄鸟尾下覆羽呈白色,翼下覆羽近白色,飞羽向端部漸進為灰黑色,翼上覆羽和背部呈灰色;雌鸟整体较雄鸟色淡,头部呈黑色,颏部近白色,下体、翼上覆羽和背部呈灰色。[3]
習性[编辑]
黑浮鸥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昆虫为食,也捕食小鱼,通常营巢于生长有芦苇等水生植物的河湖岸边或沼泽,用芦苇叶和草茎在浮水的植物团上构成浮巢,繁殖期为5到7月,每窝产卵2至4枚,卵的颜色为赭色或暗褐色,被有黑色斑点,孵化朗为14至17天,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4]
亚种[编辑]
黑浮鸥分为2个亚种,黑浮鷗北美亞種主要繁殖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冬季南迁至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沿海;黑浮鷗指名亞種主要繁殖于欧洲南部、俄罗斯南部、黑海、里海、亚洲中部,冬季南迁至非洲的大西洋海岸。[3][5]
参考文献[编辑]
- ^ Chlidonias nige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黑浮鸥.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3.0 3.1 刘钊; 谢宗平; 谢惠春; 杨爱芳; 杨萍; 王婷婷; 王进; 孔东升. 甘肃省鸟类新记录——黑浮鸥. 四川动物. 2022, (01): 81.
- ^ 赵正阶 (编). 中国鸟类志下·雀形目.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65.
- ^ 孙骄; 赵宇辰; 颜军; 明亮; 舒实. 湖北省鸟类新记录——黑浮鸥. 四川动物. 2021, (03): 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