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蹊
腹股沟区 | |
---|---|
![]() | |
标识字符 | |
拉丁文 | regio inguinalis |
MeSH | D006119 |
TA98 | A01.2.04.006 |
TA2 | 262 |
FMA | FMA:24040 |
《解剖學術語》 [在维基数据上编辑] |
鼠蹊(groin)或鼠蹊部,又称腹股沟区[註 1](inguinal region),是指人体正面腹部连接大腿交界处凹沟的附近区域,位于两侧耻骨外上方,斜向往上延伸,上外端为髂前上棘,下内端为耻骨结节[1];在人体解剖学上属于腹部。
腹股沟部有深、浅的淋巴结群,为下肢、腹壁下部浅层及外生殖器等的淋巴管所汇集和经过的地方,因此上述各部分有炎症时,常波及这些淋巴结群;经由腹后壁到下肢的主要血管、股神经等都通过此处。
組成[编辑]

1 棘间平面,2 腹直肌,3 腹股沟管
腹股沟区是下腹部两侧包含腹股沟的三角形区域,内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浅筋膜(Camper筋膜)、深筋膜(Scarpa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层、腹膜。
腹股沟管为一潜在的管道,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内口是解剖学名称,临床又称深环、内环、腹环,向内通往腹腔,腹股沟管外口又称浅环、外环、皮下环,向外通往阴囊。腹股沟管内有男性精索(由输精管、提睾肌和精索动静脉构成)或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三角临床多称为直疝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由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缘和腹壁下动脉围成[2][3]。
备注[编辑]
- ^ 「腹股沟区」范围比纯粹腹股沟要大,腹股沟区呈三角形;「腹股沟」则为肉眼可见体表的明沟。
参考[编辑]
- ^ 存档副本.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 ^ 陈双 主编. 腹股沟疝外科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7-306-02611-9.
- ^ 彭裕文 主编. 局部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ISBN 7-117-06207-X.
参见[编辑]
|
![]() | 这是一篇與解剖學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